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陳道海與團隊成員在研究烏賊養殖情況。(陳道海供圖) 
|
陳道海與團隊成員在研究烏賊養殖情況。(陳道海供圖)
烏賊,俗稱“墨魚”,通常生活在幾十米深的深海。在我國,此前只有金烏賊和曼氏無針烏賊工廠化育苗成功的報道,虎斑烏賊和擬目烏賊的人工養殖案例仍是空白。如今,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和擬目烏賊卻現身在徐聞縣一個靠海村莊的蝦塘里。
生活在深海的烏賊也能在一兩米深的蝦塘里養殖?這讓不少人感到很驚訝。然而,這一切在湛江師范學院陳道海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和徐聞縣水產養殖戶鄭丘棱的合作下,成為了現實。
深海烏賊在蝦塘養殖成功
烏賊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海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含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還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水族館里的貴客。但烏賊一般生活在深海,被捕撈上來后很快便會死去,人們要想在市場上買到鮮活的烏賊都比較難,更別提在一兩米深的蝦塘里進行人工養殖了!
近年來,由湛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道海帶領的科研團隊對烏賊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在實驗室成功地人工孵化出虎斑烏賊的育苗。后來在水產養殖戶鄭丘棱的幫助下,陳道海把小烏賊從實驗室轉移到了海邊的蝦塘里進行養殖。
在研究烏賊養殖的過程中,陳道海的科研團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養殖難關,填補了一項又一項的科研技術空白。烏賊養殖實現了從最初的花費成本大、成活率不理想,到習慣了不怕光、不怕雷,漸漸適應了蝦塘環境的轉變。目前,陳道海的科研團隊已成功養殖虎斑烏賊、擬目烏賊和日本無針烏賊三種烏賊品種。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陳道海的科研團隊不僅讓深海烏賊這“海上珍品”重返到百姓餐桌,豐富了湛江市的水產殖結構,而且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恢復了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更好地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和探索。
現在,鄭丘棱把人工養成的烏賊送到附近的海洋館、送到餐館,獲得了眾多人的親睞。“烏賊生命力很強,生長快,管理也輕松。”鄭丘棱表示,烏賊養殖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明顯,他計劃擴大養殖規模,打造烏賊養殖王國。
蝦塘模擬烏賊生活環境
最初,烏賊的研究在實驗室環境里做的,通過人為調控光照、水溫、水深等盡量模擬烏賊的深海生活環境,可小烏賊的成活率總是不夠理想。怎么才能順利通過人工養殖小烏賊這一關呢?一天,書中關于烏賊“一生雖大多生活在深海,但每年四五月間在近岸淺海區交配和產卵”的習性點醒了陳道海。
“我何不試著到海邊廢棄的蝦塘去養養小烏賊?”陳道海心想,海邊的露天蝦塘跟大海直接相連,正跟小烏賊的出生環境相近。于是,在鄭丘棱的幫助下,陳道海把小烏賊轉移到了海邊的蝦塘里。
由于蝦塘里餌料更豐富,小烏賊成活率有了提高,生長速度也加快了。同時,對于從小就生活在蝦塘里、聽慣了雷聲的烏賊來說,怕光、打雷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實驗情況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團隊成員做了一些網格放入池塘,再把烏賊放入網格里以便觀察。剛開始烏賊還待得可以,但不久它們就躁動不安,開始噴墨,一些烏賊漸漸死去。
原來,當環境條件變化太大時,會觸發烏賊的應激反應,烏賊大量噴墨,墨汁會在水中凝結起來,造成水中氧氣減少,且墨汁里的麻醉成分會麻醉毒害池塘里的烏賊群體,也會消耗噴墨烏賊的大量精力。陳道海讓團隊成員把網格拿掉,并在蝦塘的底部按烏賊的生活習慣鋪上一層沙子,烏賊漸漸安定下來。
池水的鹽度對烏賊養殖至關重要。雷州半島多雷雨,屬于淡水性質的雨水會稀釋池塘里的海水,池水鹽度變化大了,烏賊就很難存活。因此,陳道海每次都要求鄭丘棱搶在下雨前往池塘里灌滿海水。但有一次,鄭丘棱因疏忽沒有在雨前及時灌滿海水,結果養了一年多大的整塘烏賊全軍覆沒,這讓整個團隊痛心不已。從此以后,鄭丘棱吸取了教訓,再不敢疏忽,盡心地照顧,烏賊的生活漸漸安寧下來了。
烏賊返大海維護生態平衡
因專長于研究烏賊,陳道海曾被人戲稱為“賊王”。陳道海坦言,自己與烏賊的結緣源于一次意外的偶遇。
2006年,陳道海在一次科學考察中,意外發現了一串虎斑烏賊的卵,他把這些卵收集起來運到實驗室,想讓學生來做有關胚胎發育方面的實驗。但是隨著與烏賊接觸和研究的深入,他發現生命力頑強的烏賊正因大量人為的不科學捕撈而急劇減少。
“能不能通過人工養殖,往大海里投放小烏賊,從而增加烏賊數量呢?”陳道海帶領平均年齡為38.8歲的8名優秀成員組成了一支科研團隊開始了大量實驗研究,希望通過人工養殖,幫助烏賊種群恢復到正常水平,維護生態平衡,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縱然科研困難重重,但艱辛的汗水夾雜著喜悅的熱淚,讓這群“賊”團友們步伐更加堅定。他們也并未滿足于眼前的成功,“讓深海的烏賊重返大海生活,共享生態平衡”是他們對烏賊研究的終極目標,而這個目標,如今正在加快實現。
每當提起烏賊,這個愛“賊”如子的“賊王”陳道海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熱情和驕傲。他說,這輩子已經和“賊”結下了不解之緣,湛江人喜歡食用的雙喙耳烏賊將是他下一個研究的課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