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成本高、溫度低、發病周期相對較長、養殖周期長,不過一旦成功一本萬利。”——有人如此描述冬棚蝦養殖的特點。
盡管冬棚蝦投入成本高,在漳浦地區,高位池約在1.2畝左右,使用全新材料搭建一個高位池冬棚約為7000-8000元;在珠三角地區,約在4500元/畝左右。但是冬棚蝦養殖多在清明節前出蝦,這段時間對蝦市場往往屬于供不應求狀態,因此蝦價比較高。按照往年經驗,在珠三角地區,冬棚蝦40頭/斤的規格銷售價格在20-35元/斤之間,養殖的成本在10-15元/斤,在蝦價高企的今年更不用說。而在漳浦地區,高位池畝產萬斤的產量更是刺激了不少人的養殖財富夢。
養殖冬棚蝦在漳浦和珠三角地區,是很多養殖戶眼中唯一的賺錢機會,冬棚蝦在高利潤的吸引下不乏生機。但是今年養殖病害嚴重,尤其是華南的珠三角地區及湛江地區養殖盈利僅兩成左右,因此到冬棚蝦養殖時,養殖戶投資比往年更為謹慎。
漳浦:冬棚面積不減 塘租減半
“養殖行業流傳的一句話‘養冬棚蝦就是挖金礦’。”福建海大飼料有限公司服務主管詹發煥告訴筆者。冬棚養大規格蝦可以說是漳浦養殖戶真正能賺大錢的時節。一般來說夏天養殖成功率低,利潤低,畝利潤很少超過8萬;但是冬棚養殖利潤就非常可觀了,平均畝利潤可以達到10-15萬,個別高產的畝利潤在50萬左右,所以很多養殖戶都愿意嘗試冬棚蝦養殖,即使養殖環境再惡劣也舍得投資去博取高利潤。據了解,經過冬棚蝦高利潤的刺激,目前漳浦高位池面積增至10000-12000畝,可以開發高位池的土地已經極少。

經過冬棚高利潤的刺激,目前漳浦高位池面積增至10000-12000畝,可以開發高位池的土地已經極少
“整個區域40%左右的養殖戶7-9月份處于空塘不投苗狀態,10月份開始進入冬棚養殖,到11月份為止仍然有50%左右的空池。”詹發煥介紹。今年上半年受氣候和養殖環境影響,養殖成功率低至不足30%,養殖戶也看到冬棚養殖不可控性帶來的風險,抱著觀望態度遲遲不放苗。
在漳浦的一苗場負責人蔡老板并不看好今年的養殖,“很多人前兩年賺了錢,今年還可以有資本養,但是負債養殖的人也不在少數,飼料企業、苗企、藥企、經銷商都在收緊資金,整個產業鏈上的人都不好過。今年的高位池如果養不成,估計也要倒下一批人了。”
在病害方面,今年冬棚蝦主要的病害是紅體病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去年弧菌超標的情況比較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冬棚養殖并不樂觀,10月份搭冬棚后發病率40%左右,投下去的苗在7-30天之前排塘,表現的癥狀多為肝胰臟萎縮,變成茶褐色或變白,空腸空胃,檢測水質發現比較突出的是弧菌超標嚴重。”某苗場漳浦地區負責人李韜(化名)告訴筆者,秋季天氣變化比較大,對蝦在9月中旬發病較厲害,在今年搭冬棚之前發病率約60%,10月份重新放苗后相對穩定。
“11月份依舊處于放苗高峰期。養殖戶養蝦就拼冬棚,有的養殖戶為了不耽誤冬棚放苗,碰到對蝦發病稍微嚴重一點情況,甚至不作任何挽救處理就排掉,再重新放苗。”李韜介紹。受病害影響,平均來算今年每口空塘要放兩次苗。但是養殖戶在資金方面并不寬裕,很多人都借錢養殖或者在購買投入品時賒賬、刷信用卡。
據了解,受上半年受病害和養殖環境影響去年一畝高位池的塘租在3萬元左右,今年只要1.5萬元,部分區域出現了大面積的空池,呈現“租不出去賣不出去”現象,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養殖虧本,養殖戶以及高位池股東對養殖信心有所動搖,就想趁著冬棚蝦養殖前比較好租,將蝦塘租出去。
珠三角:養戶資金有限 冬棚或減三成
“今年珠三角地區養殖面積預計同期減少20-30%。” 海大集團對蝦技術服務部黃肇東告訴筆者,由于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區養殖情況比較差,如果算上生活費和折舊等成本,今年珠三角地區養殖盈利的人僅約占三成,對蝦養殖受資金限制,冬棚面積有所減少。據了解,今年中山地區冬棚預計減少35%左右,江門新會地區降低30%,斗門相對來說比較好,減少20%左右。

據了解,今年冬棚養殖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戶資金短缺。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養殖受病害困擾比較嚴重,養殖戶不僅養殖信心較低,對于投資相對較大的冬棚,手頭的資金也相對緊缺。 “不僅養殖戶手上沒有資金,養殖環節出問題后,經銷商資金方面也比較困難。”黃肇東介紹,今年不管是冬棚材料經銷商、飼料經銷商都在有意識地收緊資金,對養殖戶扶持力度減少。加上今年大部分往年塘租比較貴的塘重新放出來投標,養殖時間就向后推移,可能到一月份才租出去的就不會再養冬棚蝦了。
“就環境來看,今年養殖情況不會很樂觀。”黃肇東介紹,雖然說冬棚蝦養殖相對可控性高,但是今年天氣不好,屬于暖冬年,一般來說病害會相對嚴重,發病率較高。在2010年末到2011年出的冬棚蝦也處于暖冬天氣,病害同比嚴重。
今年蝦價高企的同時,對蝦養殖病害嚴重,養殖戶想養又不敢大筆投資養殖的心態較為明顯,據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冬棚蝦的減少會導致年初上市的對蝦價格比往年更高。
苗種:一代苗增加 好苗難選
近年來,一代優質苗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對蝦種苗市場的趨勢,但是“好苗難選”這樣的觀點也越來越多地被人提起。惠東對蝦養殖資深人士馮庭玉告訴筆者,直至11月初惠東高位池蓋棚率70-80%,但是放苗率5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今年苗種質量普遍讓人不放心,“養殖戶排塘排到怕”。
初步了解,今年珠三角用一代苗的養殖戶占七成左右。養殖戶冬棚投苗的依據主要是看上半年投苗的情況,而今年珠三角地區二代苗表現普遍不如一代苗,因此選擇一代苗的人也偏多。
“漳浦的冬棚高位池絕大部分都是用一代苗。”李韜介紹,今年福建一代苗價格在220元/萬尾左右,二代苗約為140元/萬尾,但是養殖戶普遍會選擇一代苗。在漳浦一帶,冬棚蝦都會養到20頭/斤以上再上市,一代苗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大蝦養殖,只要度過了養殖早中期的病害就比較容易養成大蝦,所以養殖戶一般都會選擇一代苗。
不僅在放苗上選擇了質量相對穩定的一代苗,漳浦高位池放苗密度有所下降。“去年高位池冬棚蝦放苗密度比較集中在40-50萬尾/畝,高的有達到60-70萬尾/畝,但是今年在苗場、飼料廠的引導下,放苗密度相對下降,30-40萬/畝以下的放苗密度會有,整體密度稍有下降。”蔡老板說。廣東海大集團養殖技術總監楊濤云在關于冬棚養殖的交流中也說道:“即便是同一養殖條件,在同一人的操作下也不應把池塘生產能發揮到極致,應采用相對輕松的養殖密度,這對提高成功率降低養殖風險有好處。水產養殖的終極目標是創造利潤而非拼命制造產量。”
據漳浦某苗場杜老板介紹,今年整個對蝦苗市場受排塘影響,需求量明顯增多,但是明年開春的生產需要慎重,一是按照目前排塘的情況來看,2014年的第一造蝦生產會相對有所延遲;二來在高排塘率的情況下,“越往前沖,越容易犧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