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你家泥鰍真不錯,個大肉肥,撲騰得又有勁! ”來自黃山歙縣的姜先生是位水產批發戶,這回他專程來到廬江進貨,看著滿塘肥美的泥鰍嘖嘖稱贊。“那是當然,我這泥鰍全是自繁自養,不喂激素不催熟,大家都搶著來買。”泥鰍養殖場主人艾文春笑答。
三年前,曾在合肥市做電腦生意的艾文春回到家鄉同大鎮古圩村投資百萬元涉足泥鰍養殖。如今,他的養殖場已有200多畝水面,實現年收入過百萬元。 成功延長泥鰍繁殖期 泥鰍嬉戲躍不停,朵朵水花起漣漪。眼下,正是泥鰍成熟時節。 “泥鰍有"水中人參"的說法,市場需求特別大,每年價格都在升高,目前收購價在21元/斤左右。 ”艾文春邊向田里撒著飼料,邊對記者說。
艾文春今年剛滿三十歲,但他在合肥做電腦生意已有十多年了。養泥鰍對他來說可謂半路出家。 2010年的一次朋友聚會,讓他和泥鰍養殖結了緣,便決定拿出多年積攢的積蓄回鄉投資。
通過請教農業專家、去外地調研學習,艾文春從一開始不懂技術、處處碰壁,逐漸演變成為現在養殖“專家”,談起泥鰍來頭頭是道。今年,他的養殖場還實現了一項新的技術攻關——延長泥鰍苗的培育期。
“泥鰍繁殖對水溫要求很高,最適宜的水溫是24—27℃。因此,一般繁殖期只在4—6月之間;今年夏天,我的養殖場配置了一套新設備,通過抽取溫度較低的地下水,并進行汞、鐵等物質的過濾,人工模擬出泥鰍適合繁殖的溫度。 ”艾文春說,如此一來,泥鰍繁殖打破了一年只有短暫三個月的規律,繁殖期能從4月份延長至9月份。
訂單生產泥鰍苗
離開飼養成品泥鰍的水塘,艾文春帶記者參觀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鰍苗基地。像這樣的基地,養殖場里一共有兩個。
“我們合作社以訂單形式為農戶提供泥鰍苗,根據訂單需求,每年的4月至9月份,在這進行育苗,整個流程都是循環操作的。 ”艾文春介紹說,泥鰍苗按照成長天數和個頭大小,可分為水花、寸片和公分三種類別。其中水花是出卵后三天到一周的鰍苗;寸片是已長成生理器官,長度在3公分左右,成長25天左右的鰍苗;公分是長度在5—8公分,長到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鰍苗。
“兩個養殖基地一年能培育水花2.5—3億尾,寸片4000萬尾,除了我們自己水塘養殖成品鰍所需要的1500萬尾水花外,其余都是顧客訂單訂購,有安慶的、懷遠的、績溪的,還有江西慕名而來的客戶。 ”艾文春說。
那么,養殖泥鰍利潤如何呢?艾文春說,相比較魚類養殖,泥鰍養殖工作要更精細點,但是利潤也高不少。鰍苗越大,就越好養,但價格也越高,比如水花50元/萬尾,寸片要800元/萬尾。 “野生泥鰍在每年4—9月上市,而人工養殖泥鰍則在4月投放,反季節在11月到第二年的二三月份上市,價格十分可觀。我這有25個塘口,每個塘口可養泥鰍4000斤,一年一共10萬斤。按照目前21元/斤的收購價來算,除去各項成本,一年也能賺100多萬。 ”
摸索稻鰍共育新模式
艾文春告訴記者,今年他還以7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000多畝良田,打算開展“稻鰍共育”。“這項工程已通過縣里申報,明年四月份正式啟動。目前我省只有部分地區做了"稻蝦"、"稻蟹"共育的嘗試,而"稲鰍"卻是從來沒有的。”艾文春告訴記者,他已從湖北朋友的養殖場學習了這方面的技術,相信這種做法會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
“現在糧食種植,刨去成本外每畝收益只有500元。如果在種糧的同時還能養泥鰍,一畝地就有雙份收益。”據艾文春介紹,稲鰍共育成本低、技術要求也不高。在五月底小麥收割完、水稻播種后,適量投入泥鰍苗即可。“泥鰍苗不用管、不用喂,靠水稻根部蟲卵為食;而水稻也能少用殺蟲劑。盡管開溝養泥鰍會減少水稻種植面積,但生產出來的稻谷卻是無公害產品,銷售價格也相應提高。同時,每畝稻田能收獲泥鰍20公斤,這樣每畝總產值至少能有1300元左右。 ”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