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全年來看,今年廣東省的各地區羅非魚整體價格都很穩定;500克最高工廠價格達到5.4元/斤,最低價格4.6元/斤;從二月中旬開始,也就是說從過完春節正常開工算起來,加工廠價格基本上都維持在5.0元以上,最低價格是元月4.6-4.7元/斤,最高價格出現在九月5.3-5.4元/斤,價格走勢穩定;到九月中下旬才略微下調,原因主要還是工廠方面迫于成本的壓力,因為按正常定單價格來算的話,九月之前廣東各個加工廠基本上都是虧本狀態,而今年的魚量也是直到九月才算是比較正常,魚剛上市很多工廠就開始正常的下調價格,不過今年算是天公不作美,十月鬧出個H7N9,導致幾乎所有水產類產品在市場銷售量極度增加,價格也都有大幅度的上漲,不過我想把對市場的分析拿到后面再說;先還是轉回工廠類的分析:十月由于市場價格的走高,直接終止了工廠這邊的降價,甚至在短時間內又出現了小幅的價格回升,這也是我從事這個行業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見到過的行情,十月份羅非魚的價格還能上漲,這本身就是一個完全沒有道理的事實;不過根據四月份整體投苗及補苗的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總體的成魚應該比去年要少百分之二十,我想這也是工廠價格為什么會受市場影響過大的一個主要原因;好在因為價格穩定,七月后期的投苗量比往年增加了大概百分之三十,這也是今年羅非苗走俏的決定性因素,對明年工廠加工方面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其實價格方面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除了非正常的影響,羅非魚的價格按之前的規律基本上是兩年一個周期,簡單點說就是今年的價格好,明年年底的價格肯定還是會不錯,而后年同一時間段的價格肯定就不行;當然,我這么分析其實也是沒科學依據的,因為實際上往往太注重客觀規律反而很難收到效果;只是根據這幾年真實的數據來看,工廠收購價格確實是有這樣的勢頭。
市場方面今年走勢也還不錯,羅非魚價格基本也都還比較穩定;只是銷售量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會受到沖擊,比如:因為市場價格高過于工廠價格而很多人都選擇送市場,導致魚量不穩定,容易出現亂市,最終還是只有走工廠;所以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路是人都出來的,但走的人多了,就沒路走了;當然有工廠做后盾,市場價格基本上也保持了一個高位;十月開始H7N9 ,導致很多禽類禁止銷售,即使有銷售也很少人買,作為肉類的可替代產品----魚的身價就是開始上升,又加上今年臺風多發,致使羅非魚的價格水漲船高,在最終市場銷售量飽和的情況下價格又不得不回落到正常水平。
外銷市場今年也似乎還比較穩定,雖然利率的下調會對工廠方面帶來不小的影響;但從以前的抵制羅非魚到現在接受羅非魚也給工廠方面帶來了不少的機遇,至少定單方面肯定不會有什么問題,甚至很多廠家都可以選擇性去做定單;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價格往往都是需求來決定的。
至于明年年初的價格,其實現在還沒辦法做一個很有說服力的預測,因為還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后期的天氣到底會不會給今年的冬苗產生影響,影響有多大?所以目前只能按正常情況來預計: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四月的羅非苗相比往年同期是減少了差不多兩層,但由于今年養殖周期拉的很開,真正出魚期從十月才開始;從出魚時間來看,年前加工廠的羅非魚價格變化應該不大,雖然年底的羅非苗比去年是有增加,價格也相對穩定;但影響很明顯還是沒有這么快,明年的魚可能會在六月中旬就慢慢多起來,至于明年六月份后的價格怎么樣,就要看廣大的養殖戶要不要把戰線拉開了;年初的市場批發價格應該會在5.5元上,工廠價格保守估計應該在5.3元上,所以還是需要大家調整好出魚時間。
其實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養殖戶跟加工廠之間的對立,很難看得到有什么配合;這也是這么多年來養殖戶和加工廠都沒有利潤保障的原因,當然真正做到全部統籌和規劃的難度也不是幾個人或者幾個報告可以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養殖戶跟加工廠的利益不能完全達到統一,因為只有雙方利益共同化,這個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作者:白蝙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