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3年,華南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率普遍只有1-3成。作為海南東線主要的對蝦養殖區域,瓊海的淡水養蝦卻超過6成賺錢。目前,瓊海不少有淡水資源的養殖戶都在改造池塘,以嘗試淡水養蝦。
養蝦設施接近高位池
負責海南東線蝦料市場銷售的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文昌區域經理莫苛介紹,瓊海對蝦養殖面積在3500畝左右,分為淡水養蝦和海水養蝦,其中淡水養蝦面積約2000畝。
粵海飼料經銷商陳奕存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淡水養蝦主要集中在瓊海長坡鎮。這些池塘大部分由羅非魚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積大都在3畝左右。因為養殖戶養殖管理意識相對先進,不少人會在土塘鋪上地膜,配備其它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設施,接近高位池養殖設施的投入。如果池塘條件達不到自動排干效果,養殖戶還會人工用吸污管吸污。
淡水養蝦剛投苗時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過油罐車從海邊運到池塘,鹽度在18-21度之間。養殖戶需要通過從河流、水庫、水井中抽水淡化,把鹽度降低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這與珠三角抽地下咸水標苗的做法類似。
由于池塘設施相對完善,養殖戶投苗密度在7-13萬尾/畝,比珠三角的3-5萬尾/畝高出不少。放苗一周之后,蝦苗大致適應了池塘水質,養殖戶就開始慢慢抽淡水,根據蝦塘實際情況,每天抽幾公分深,一直抽到賣蝦為止。等賣蝦之時,池塘水幾乎沒有鹽度。
生長速度快是最大優勢
“淡水養蝦最大的優勢是生長速度快。”莫苛介紹,由于這邊養殖意識先進,養殖戶普遍選用一代苗,生長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個月就能夠達到30-40支/斤的規格,冬造蝦則需要100天左右。莫苛指出,淡水養蝦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高溫季節,特別是在對蝦養殖的后期,飼料投喂量大,很容易暴發藍藻。面對這個問題,他建議養殖戶勤調水、勤改底。
莫苛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2013瓊海淡水養蝦的成功率在6成以上,而海水養蝦幾乎全軍覆沒,成功率不到1成。在陳奕存看來,這些年海水養蝦對水體的污染比較大,而淡水水質相對較好,淡水養蝦成功率才因此更高一些。
據了解,淡水養蝦早在2003年就有人嘗試。不過,由于當時海水養殖的成功率高,畝產平均有3000多斤,而淡水養蝦卻只有1000多斤。因為效益差距明顯,淡水養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推廣開來。2011年后,華南地區蝦病蔓延,海水養蝦的成功率大幅度降低,淡水養蝦相對穩定,效益自然凸顯出來。
與此同時,作為羅非魚主產區,瓊海羅非魚養殖戶近幾年因為病害嚴重,出口受挫,一直試圖尋找其他品種,淡水養蝦模式正好成為一個新的選擇。改造羅非魚塘,鋪地膜,開展淡水養蝦一時間成為當地的養殖潮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