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供圖
姓名:林子皓
地點: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
次數:3造
養殖面積:12畝
凈利潤:27萬元
“目前這個價格,才是我們養蝦人想的。”養蝦超8年,幾乎年年獲得成功的林子皓面對去年的養蝦困局顯得格外自信。2013年,林子皓在4口塘共12畝的養殖水面上養殖三造蝦,凈獲利27萬元左右。
多年來,林子皓以土塘精養為主,投一代苗,投苗密度5-8萬尾/畝,養殖周期大約為80天。近兩年,對蝦養殖病害頻發也讓林子皓受到影響。他逐漸嘗試從放養模式與水質管理兩方面改變養殖思路。
當地養殖戶普遍會混養小部分埃及塘虱。在養殖戶觀念里,混養埃及塘虱可以吃掉部分病死蝦,降低發病率。不過,這個放養模式近兩年并沒有完全奏效。
從2012年開始,林子皓在混養埃及塘虱的基礎上,增加了黃鰭鯛和羅非魚。他沒有跟當地養殖戶一樣在放蝦苗階段同時投放魚苗,而是在發病后才投放魚苗。那一次,他試驗的結果非常不錯。在他看來,能夠成功的原因是黃鰭鯛主要吃病蝦,埃及塘虱主要吃死蝦,羅非魚能夠清底并提高塘底水的活力。三種魚同時投放對降低發病率有很大作用。
為此,林子皓這幾年都采取同樣方式,一般都能度過病害高峰期。每批蝦放苗20-30天后,他都會非常注意對蝦的生長情況。一旦出現浮頭、空腸空胃、偷死等病害,他就會一次性投放這幾種魚。其中,黃鰭鯛30-40尾/畝(3-4兩/尾)、羅非魚30-40尾/畝(3-4兩/尾),埃及塘虱15尾/畝(7-8兩/尾)。
與此同時,林子皓在病害防治與水質管理方面也越來越理性。前些年,在部分動保、飼料企業的引導下,他嘗試了很多種藥品,但最終發現蝦越來越難養,水體越來越復雜,水質很難穩定。經過反復試驗與琢磨,他最終堅信,“其實養蝦不用想得那么復雜,越簡單越好。”
林子皓以肥水為例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很多人養蝦都要肥水。這個思路沒有問題,但要看情況。他認為,連年養蝦已經使得當地的很多水體都出現富營養化問題。水體已經比較肥,如果再繼續肥水,反而會污染底質,降低成功率。所以,從2012年開始他就從不肥水了,效果并不差。肥水之外,林子皓也減少改底、調水等方面的藥物。據林介紹,其2012年以前養一造蝦需要1500-2000元/畝的動保產品費用,而2013年每造蝦4口塘只花6000-7000元,平均不足600元/畝。因為堅持這一思路,他的水質管理做得比往年反而更好,他也將繼續采取這個思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