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西氏鮑
 被遺棄的苗
 黃森欽
 鮑魚苗場
 鮑魚苗場
 西盤鮑
 雜色鮑
|
■ 《海洋與漁業》記者 陳石娟/文圖
2013年初至今,受成品鮑行情低迷的影響,我國鮑苗產業也是萎靡不振。廣東鮑苗年產量僅次于福建,近兩年來鮑苗生產和銷售情況不容樂觀。近期,本刊記者在廣東鮑苗主產區汕頭、汕尾和揭陽一帶走訪時發現,目前大部分鮑苗場經營慘淡,很多苗場無奈選擇停產或轉型。鮑魚苗種產業正面臨著新一輪洗牌。
鮑苗大量滯銷
近年來,由于工廠化養殖商品鮑的成本上升,且難于管理,廣東的工廠化養鮑場幾乎都轉向了鮑苗生產。據本刊記者了解,廣東現在有鮑魚苗種場500多家,主要分布在汕頭、汕尾、揭陽、惠州和潮州的饒平等粵東沿海一帶,年均可產鮑苗約達40億粒(殼長1.2cm左右規格),品種以皺紋盤鮑及其雜交鮑為主。廣東鮑苗主要銷往福建、山東和遼寧等省,本地養殖成品鮑較少。
2013年6~7月,頻繁的臺風使鮑魚養殖大省福建免受赤潮的侵害,鮑魚養殖成活率達50%,比往年的成活率高出20%。鮑魚消費量的減少和產量的提升,使成品鮑魚嚴重供過于求,價格低迷。據了解,2013年鮑魚價格低至50~70元/斤,10頭規格在中秋最貴時也只賣到75元/斤,比往年低了30~40元/斤。
成鮑賣不動,養殖戶騰不出海區投入新苗,加上鮑魚市場的低迷大大打擊了養殖戶的投苗積極性,2013年鮑魚投苗量大大減少。大部分鮑苗場門前冷清,經營慘淡。
據業內人士估算,以往廣東年均可產鮑苗40億粒(1.2cm規格),在清明節前后約銷售20億粒,渡夏以后約剩10億粒(2.5cm規格)。2013年受“尤特”和“天兔”兩大臺風侵襲,廣東鮑苗量(2.5cm規格)僅剩下1/3(約3億粒)。苗量的大量減少并沒有使廣東鮑苗顯得“物以稀為貴”。直到2013年底,廣東大約還有1.5億粒鮑苗滯銷。“往年這個時候98%的苗都已經賣掉了。”汕頭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林壯炳告訴記者。
揭陽市惠來縣前詹鎮后墩村有好幾家鮑苗場。在這里,記者見到了黃森欽。黃森欽是其中一家鮑苗場的老板,他從事鮑苗生產已有十多年了,但鮑苗這樣爛市的情形還是頭一回遇到。黃森欽告訴記者:“按正常年景,2012年10月育的苗,本該在2013年清明前后就能賣得七七八八,但直到現在,我是一粒苗也還沒有賣出去!整個惠來目前大約還有3000萬粒鮑苗(3cm規格)沒賣。”據了解,鮑苗行情最盛的時期,1cm規格能賣1元/粒,而現在2~3cm規格的鮑苗低至0.3元/粒也無人問津。據當地群眾介紹,在菜市場,3cm的鮑苗以20元/公斤的低價賣給家庭煮湯。
山東文登市都來樂飼料有限公司的廣東大區經理陳松海,長年在廣東跑鮑魚飼料市場,對這兩年鮑苗行情的大起大落也深有感觸。“我們公司的鮑魚飼料在廣東市場2012年的銷量是400噸,2013年下降至260噸,預計2014年的銷量不會超過150噸。”陳松海告訴記者。
苗場多停產、轉型或關門
一環扣一環,老苗賣不出去,池子就空不出來生產新苗,而萎靡不振的行情也令苗場育苗的熱情大減。據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10月廣東鮑苗孵化量比往年減少了約3/4,一部分苗場因虧本而難以繼續經營,大部分苗場停產,即使是有生產的,很多鮑苗也是被直接扔掉,因為沒有多的空池子來培育。記者在惠來走訪時了解到,惠來總共有鮑苗場130余家,而在2013年10~11月的鮑魚育苗高峰期,高達70%的苗場處于停產狀態,約10%的苗場直接關門。
黃森欽的苗場也沒再育苗了,培育池里養的都是沒賣出去的舊苗。他2012年10月育出鮑苗800萬粒,培育至2013年春還有約400萬粒(規格達1.5cm),其中100多萬粒被合作伙伴拉到山東進行養殖,其余的渡夏之后還剩下100多萬,養殖到現在已達3cm(約65頭/斤)的規格。“一粒也還沒賣出去,開價0.35元/粒也沒人要。”黃森欽告訴記者。他的養殖場共有190個池子,其中10個養著2011年10月繁育的苗,現已長到20頭,另外180個池子養著2012年10月繁育的苗。由于積壓了大量的鮑苗賣不出去,黃森欽打算剔除掉一些小規格苗后自己在育苗池里養成鮑。之前用水泥四腳磚作附著基,因為空間不足,養殖密度太高,一個3×7㎡的池子只能養100多斤。后來,他設計了拱形的塑料附著基,增大附著面積,方便管理,這樣一個池產200斤沒有問題。
汕尾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林義濟告訴記者,2013年下半年,汕尾不少鮑苗場都把培育池推成了蝦池,打算轉型進行養蝦。在汕尾陸豐的廣東通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鮑魚養殖和繁育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的苗池空置著,其中一部分池子還被改造成了蝦池。
本是鮑苗培育的黃金時節,卻不見生產的熱鬧情景。由于2013年鮑魚整體投苗明顯減少,2014年的投苗量也因2013年苗產量下降而進一步縮減,有業內人士預計,鮑魚市場這種低迷的態勢到2014年年底才有可能慢慢好轉,到2015年,鮑魚會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高價。
品種退化,良種覆蓋率低
這幾年來,皺紋盤鮑養殖渡夏存活率低一直困擾著養殖者。鮑魚養殖低成活率的問題如果得到解決,就可降低生產成本,彌補行情低迷造成的損失。據林壯炳介紹,在我國南方,2011~2012年,養殖戶一般會趕在第二次渡夏前把鮑魚陸續賣掉,因為渡第二個夏風險高,存活率大約只有30%。每年的5~6月后是鮑魚開始大量死亡的季節,因為此時水溫上升至24~25℃,最適合致病細菌的生長繁殖,而鮑魚又正值性腺成熟排放期,體質虛弱,病菌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加上隨著水溫的升高,皺紋盤鮑會逐漸不適而死亡。
“這幾年南方養殖的皺紋盤鮑渡夏易得病,抗病能力下降,歸根結底是種質退化的原因。”據業內人士介紹,全國現有2000多家鮑苗場,只有幾十家在搞鮑魚品種的選育,我國鮑魚良種率還不到10%。林壯炳表示,皺紋盤鮑養殖要達到高成活率,則需要好的品種。
汕頭市南弘海珍養殖有限公司鮑苗場是廣東省級鮑良種場。2006年起,南弘鮑苗場與廈門大學合作,采用西氏鮑與皺紋盤鮑雜交培育出新品系“西盤鮑”。據了解,西氏鮑與皺紋盤鮑雜交屬于種間雜交,技術難度高,受精率較低。但試驗證明,西盤鮑具有很強的抗病力。在廈門大學的技術支持下,2011年,南弘鮑苗場開始有西氏鮑與皺紋盤鮑的雜交苗出售,但由于市場認知度不高,其價格與普通苗沒什么差異。
經過2011~2013年推廣養殖,西盤鮑的養殖成活率高達70%,是普通雜交鮑的將近兩倍。直到2013年,西盤鮑苗的身價才得以體現。在普通苗價低且嚴重滯銷的情況下,西盤鮑苗異軍突起,2.5cm規格賣到0.48元/粒,而普通的0.3元/粒也沒人要。據該場負責人介紹,南弘鮑苗場2012~2013年共育有2.5cm規格的西盤鮑苗300多萬粒,現已全部售罄,主要賣到福建,而2013年11月也育了一批苗,總共有600萬粒。
延伸知識
南方皺紋盤鮑養殖周期簡述
一、10~11月,水溫降至22~25℃,三齡皺紋盤鮑性腺達到成熟并開始繁殖。
二、皺紋盤鮑苗培至第二年清明前后,規格達1.5cm,可開始出售并投放養殖。
三、1.5cm鮑苗渡夏養至11月,達2.5~3cm規格。
四、2.5~3cm規格鮑苗養至第三年端午前后,可達到15~20頭/斤的上市規格。因渡夏成活率低,大量成鮑集中上市,一般價格也最低。
五、再次渡夏養至第三年中秋前后,規格可達10頭/斤。此時,鮑魚偏瘦,養殖戶惜售,價格高峰出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