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你們聽說靠賣白蕉海鱸買寶馬奔馳那都是2012年前的事了,最近幾年虧錢了,(養殖戶)都改開摩托車了。”昨日,斗門區人大代表、白蕉海鱸水產養殖協會會長彭炳根對記者說,養殖白蕉海鱸沒有傳說中那么賺,風險很大,而當前白蕉海鱸養殖就存在幾個不容忽視的風險。
風險:老水閘難抵臺風天
彭炳根說,他所在的白蕉鎮昭信村是白蕉海鱸養殖大村,加上周邊的區域,養殖面積有一兩萬畝,但附近的白藤水閘已經使用了幾十年,顯得很單薄,如果一旦臺風天氣沒頂住,就有可能造成水閘內魚塘的損失;此外,昭信村周邊村利用潮汐漲落來給魚塘換水,但村旁的一條河道由于常年有泥沙沉積,水深由之前的3米變成了1.5米,導致水質也有了一定的下滑,這對于水產養殖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彭炳根表示,如果這些問題再拖久一些,將可能對白蕉海鱸的養殖造成嚴重的打擊。
市場:去年養殖戶中虧的不少
據了解,除了外在的硬件問題,市場的不可預測也讓養殖戶的收益變得很不穩定,比如在2011年行情大好,每賣一斤魚幾乎可以賺到5塊以上,一口塘七八畝,每畝產萬斤,養殖戶也是大賺,南都記者了解到,當時昭信村僅半個月內就新增了二十多輛雷克薩斯、奧迪等豪車,全村新蓋樓房的村民更是多達百戶。
不過最近兩年間,白蕉海鱸頻繁遭遇價格下跌,去年更是出塘價跌破成本價兩塊多,而且持續了差不多三個月時間,其后慢慢回升也賺得不多,養殖戶中虧的人不少,比如昭信村中有的養殖戶就因此背下了1200萬的貸款等。
應對:將引入深加工企業
對于彭炳根所反映的情況,斗門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斗門區正在進行通盤規劃,比如在斗門北部生態園開辟一個大型的深加工、農產品物流區,積極引入大型水產品深加工企業等,相信不久的將來白蕉海鱸等斗門水產品將有很大一部分在本地加工,而不用再以初級產品的形式外銷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