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萬寧高位池早造蝦和中造蝦的成功率都不到一成,魚蝦混養模式異軍突起,全年成功率在6成以上,在今年蝦價高企的行情下,養殖收益增加不少。
萬寧市位于海南島東南部沿海,東瀕南海,西毗瓊中,南鄰陵水,北與瓊海接壤。南距三亞市112公里,北離海口市139公里,處于東線高速公路中部。萬寧市海岸線長達109公里,是全國十個“科技興海示范區”之一,形成如高位池、低位池、網箱、浮吊箱海水養殖等各種養殖模式。
萬寧市的對蝦養殖主要分為高位池和低位池,高位池合計有1500畝,主要集中在山根鎮和北坡鎮,而低位池主要集中在東澳鎮、禮紀鎮、橋海鎮以及北坡鎮的部分地區,合計面積有2000畝。由于近幾年海南成為國際旅游島,沿海地區不斷征地進行房地產開發,水產養殖面積逐年在縮小。
早期市場混亂,市場逐步規范
“2013年海南對蝦養殖的成功率都比2012年低,而萬寧的高位池前兩造也幾乎全軍覆沒。”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文昌區域經理莫苛介紹,萬寧高位池早造蝦和中造蝦的成功率都不到一成。而魚蝦混養的模式異軍突起,全年成功率在6成以上,在今年的蝦價高企的行情下,養殖收益增加了不少。
據了解,萬寧是整個東線飼料市場競爭最復雜的地方。飼料品牌多樣,大廠家依然主導市場,恒興、粵海、海一、海大的市場銷量相差無幾,占據萬寧70%-80%的市場份額。價格體系復雜,低價競爭,串貨事情時有發生。在市場上仍然流傳著那些經典案例,經銷商以現金拉貨博取廠家信任,在高峰期以資金緊張為名,賒欠30-50噸飼料,套現跑路。或者是養殖戶在蝦已經長到70支/斤的規格,找了多個經銷商賒欠飼料給他,然后套現賭博。
但隨著近幾年養殖成功率的下降,飼料企業的調控和經銷商、養殖戶的洗牌,市場逐步走向規范化,廠家和經銷商做起生意來也都變得謹慎。“現在新開發客戶都以現金為主了。”莫苛說。
魚蝦混養,畝利潤在萬元以上
據萬寧市東澳鎮飼料經銷商陳立軍介紹,萬寧的魚蝦混養模式主要集中在東澳鎮和港北鎮,從2011年底開始興起魚蝦混養的養殖模式,與瓊海的淡水養蝦不一樣,魚蝦混養的蝦塘都是土塘,沒有鋪地膜、排污等設施,池塘的條件相對落后。
一般來說,一口3畝左右的蝦塘都會混養500-1000尾不等的海水魚,海水魚的品種有新斑、龍膽以及珍珠龍膽。“魚投放的規格都在10公分以上,這樣魚才能吃到病殘弱的蝦。”陳立軍介紹,蝦苗的投放密度在5萬-8萬尾/畝,把苗投放到池塘里面20天左右,才把魚苗放進池塘。而蝦收成之后,魚一般不會賣掉,先在池塘暫養著,等到自家哪一口池塘的蝦苗標夠了20天,又從新放到池塘中去,一直輪著來使用。“大部分養殖戶飼料投喂以蝦料為主,并不會選擇投喂魚料。”陳立軍介紹,這樣可以減少不少的功夫。
萬寧魚蝦混養一天投喂三餐為主,但具體的時間和珠三角的有所差異,第一餐早上7點左右,而中午他們并不投喂,第二餐則已經是傍晚的5點左右,晚上9點再喂第三餐。“如果想蝦長得快一點,就一天喂四餐,在中午再一餐。”
這些池塘由原本養蝦的低位池改建而來,小塘雖然總體養殖成本增加,但是總體風險減少,而且水質也更容易調控。今年的對蝦畝產普遍在500斤左右,一口3畝的池塘,養到40支/斤,今年的蝦價格好,40支/斤的蝦都能保持在23元/斤以上,算起來,一口塘造能產出3.45萬元,雖然攢錢不多,但是一口塘還有有1-2萬的利潤,已經相當不錯了。“魚蝦混養的成功率能在6成以上,而高位池的養殖成功率只有1成。”陳立軍表示,由于東線海岸線的房地產不斷開發,污水不斷地排放,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水養殖成功率也越來越低,魚蝦混養的養殖戶今年都有不錯的效益。
陵水:旅游開發,養殖面積所剩無幾 陵水市的英州鎮和黎安鎮原本也是水產養殖的重鎮,地理位置臨近三亞。“5年前陵水還有5000多畝的養殖面積,最多也就剩幾百畝。”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萬寧的業務員馮慶國告訴《農財寶典》記者,由于海南在不斷開發旅游項目,多年來土地被不斷被征收,養殖面積所剩無幾,各大飼料廠都把陵水歸到萬寧的銷售板塊上去,并不會做重點開發。
瓊海:淡水養蝦異軍突起
瓊海市位于海南省東部,東鄰南海,東北連文昌市,西與定安、屯昌、瓊中縣交界,南靠萬寧市。瓊海,年輕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譽為海南省東海岸的明珠,是海南省東海岸經濟、文化、水陸交通較發達的地區,名聞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址位于瓊海市的博鰲鎮。除了博鰲論壇,瓊海這個臨海的城市是海南東線對蝦養殖主要區域之一。
據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文昌區域經理莫苛介紹,瓊海對蝦養殖面積在3500畝左右,分為淡水養蝦和海水養蝦兩大類型。淡水養殖對蝦面積約2000畝,分布在長坡鎮和潭門鎮。長坡鎮有1200畝,分布在椰林村、青葛村、文子村、長坡村。潭門鎮約有800畝,集中在福田村。而海水養殖主要分布在博鰲的南崗、東海合計約1500畝。由于當地養殖區域分散,面積小,并未吸引其他地區投資客大面積承包蝦塘,養殖戶都以本地人為主。
由于當地對蝦養殖戶很早就接觸到高位池養蝦技術,蝦農管理意識都相對較高。即使是低位池的淡水養蝦,不少養殖戶都有鋪底膜、吸污、修建蓄水池的習慣。當地飼料企業銷量排在前兩名的是恒興、粵海,銷量旗鼓相當,約各占市場30%,而其他飼料品牌如海大、海一、世海、澳華、統一等在當地也有銷售。
蝦苗方面,由于海南島亞熱帶氣候,常年溫熱,養殖戶都青睞使用一代苗,長速快,周期短,養殖順利,一年能養四造。一代苗的價格也相差不大,海大苗的價格為180元/萬尾,贈送10%;海一、粵海的苗在160元/萬尾左右,贈送10%;正大蝦苗在當地的銷售價格為230元/萬尾,贈送40%,折算起來約為164元/萬尾,和其他品牌的一代苗價格差異并不大。
據了解,為了打開市場僵局,正大明年打算推廣500支/斤左右大規格蝦苗,即蝦苗在養殖池標粗一個月達到250-500支/斤的規格,向市場銷售。大規格蝦苗能夠縮短養殖周期,蝦農養殖30-45天后即可達到40支/斤的上市規格。據與正大有合作的海南騰雷水產養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夏雨透露,“今年在海南試驗中養殖效果很好,50-60天就能養到30支/斤,成活率很高。正大明年打算在海南大面積推廣,售價為500元/萬尾。”
長坡淡水養蝦成功率超6成
瓊海的海水資源豐富,早期對蝦養殖都以海水為主。但隨著海水養蝦的成功率逐年下降,淡水養蝦這兩三年開始在瓊海一帶興起。粵海飼料經銷商陳奕存告訴《農財寶典》記者,淡水養蝦主要集中在瓊海長坡鎮一帶,這些淡水養蝦的池塘大部分都是由羅非魚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積大都在3畝左右。有條件的養殖戶會把土塘鋪上地膜,配備其他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設施。如果池塘條件達不到自動排干效果,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也會拿著吸污管到池塘人工吸污。
淡水養蝦顧名思義就是用淡水養蝦,但投苗的時候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過油罐車從海邊運到池塘。海水的鹽度在18-21度之間,需要通過河流、水庫或者是打井抽淡水淡化,把鹽度降低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這與珠三角的抽地下井的咸水標苗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陳奕存介紹,一車水有15噸,每畝需要5-10車的海水,每車的價格也根據距離的長短在150-250元不等,每畝海水的成本在1000元-2000元之間。
由于當地淡水養蝦的池塘設施相對完善,蝦苗的投放密度在7-13萬尾/畝,比珠三角的3-5萬尾高出不少。放苗一周之后,等蝦苗適應了池塘的水質,就開始慢慢抽淡水,根據蝦塘實際情況,每天抽幾公分,一直抽到賣蝦為止。等蝦收成之時,池塘的水也就幾乎沒有鹽度了。
“淡水養蝦最大的優勢是生長速度快。”莫苛介紹說,由于這邊養殖意識好,選用的都是一代苗,淡水養蝦生產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個月,就能夠達到30-40支的規格。而冬造蝦則需要100天左右。“但是淡水養蝦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高溫季節,特別是在對蝦養殖的后期,飼料投喂量大,水體的藍藻很容易暴發。”這時候,莫苛建議養殖戶勤調水、勤改底。
蝦病肆虐 淡水養蝦凸顯效益
據了解,淡水養蝦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早在2003年就有人嘗試淡水養蝦的模式,但是由于當時對蝦海水養殖的成功率高,畝產平均也有3000多斤,而淡水養蝦的畝產只有1000多斤,在成功率沒有太大差別的情況下,效益差距明顯,淡水養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推廣開。
自從2011年后,蝦病蔓延,海水養蝦的成功率降低之后,淡水養蝦的效益就凸顯出來,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的40支/斤的蝦價格都能夠維持在23元/斤以上,當地一造蝦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畝1000斤的收益也能到達16000元。
與此同時,恰逢羅非魚的養殖遭遇困境,病害嚴重,出口受挫,養殖戶尋找其他的養殖品種,而這時候淡水養蝦的模式正好給了他們一條路。改造羅非魚塘,鋪地膜,一時間成為當地的養殖潮流。
莫苛告訴《農財寶典》記者,“2013瓊海淡水養蝦的成功率在6成以上,而海水養蝦的幾乎全軍覆沒,成功率不到1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