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年新動向,年年在變樣,這是鰻業的特點,也是病害的特點。今年以來,從元月份開始,我省從沿海至山區一帶,都陸續開始投苗,盡管投苗數量不大,但是發生的病害也不少。近期天馬公司魚病防治中心,不斷收到各地鰻鱺病害快報,今年新投放的白苗,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現收集整理如下,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寄生蟲越來越猖獗
白苗期出現蟲害,很難處理。今年白苗期主要有以下幾種蟲害:
1、小瓜蟲“首當其沖”。今年新投放的白苗,不管是日本鰻還是歐洲鰻,只放養10~15天,小瓜蟲就出現了,主要癥狀是鰻鱺鰓部受到小瓜蟲侵蝕,首先表現為不攝食,緊接著鰻鱺鰓部粘液增多,鰓絲破損,出現血豆和輕度炎癥,導致輕度爛鰓、鰓粘以及其他病害發生。
小瓜蟲是較常見的一種原蟲,具有繁殖快,抗藥性強等特點,第一次用普通藥物可以消滅小瓜蟲,第二次再用這種藥就毫無效果。因此,處理小瓜蟲,藥物也要不斷更新變化,否則徒勞無功。各地處理小瓜蟲,各有絕招。但是,有的處理得很成功,可謂藥到病除;也有的處理不好,損失慘重。白苗期第一次除小瓜蟲,原則上,藥物要輕,時間要長,無毒,無負作用的藥物為首選,一般采用:a.升溫29~30℃,辣椒干3ppm+生姜4ppm(碾碎在水里煮開,去碴取液全池潑灑),保持72小時;b.食鹽7‰+百蟲殺1ppm+小瓜敵殺3ppm(中草藥),保持48小時;c.殺車靈(武漢中博)0.5ppm+小瓜敵殺3ppm+百蟲殺1ppm,保持72小時。以上三種方法,均有效果。
2、指環蟲“來勢兇猛”。根據各地反應,今年的指環蟲,來得兇,長得快,而且抗藥“能力強”,江陰有一個養鰻場,今年投放的是歐洲苗,剛剛處理完小瓜蟲,又來了指環蟲,才投放一個多月時間,指環蟲長得密密麻麻,太歷害了。開頭用“中草藥+西藥”,處理48小時,沒有效果,第二次用“食鹽+殺蟲劑+中草藥”浸泡72小時,還是“無動于衷”,最后求助于天馬公司魚病防治中心服務人員幫助處理,采用“殺蟲粉”2~3ppm,保持48小時(途中換水補藥),最后徹底消滅了指環蟲。使用“殺蟲粉”雖然成本高一些,但是白苗期水位低,還是劃得來。用這種藥物殺滅指環蟲,解毒的時候最好用中草藥+抗菌素,一邊解毒一邊消炎,不宜用VC或葡萄糖之類的藥物解毒。近期有的鰻場也采用“殺蟲粉”殺滅指環蟲,但是剛剛把蟲拿下,就急著解毒,而且用葡萄糖之類的藥物解毒,結果有的指環蟲剛剛脫落,還沒有死亡,又被解毒給解活了,造成前功盡棄。
3、車輪蟲也“不甘示弱”。從各地的病害快報中發現,今年白苗期,有一小部分養鰻場出現車輪蟲,而且都在投放50天以后,發生稍晚一些,但是在白苗期,處理車輪蟲,難度也很大。因為白苗不能使用有毒性或者刺激性大的的藥物,再說許多好用的藥物被列入“禁用”,因此白苗期處理車輪蟲,建議使用以下幾種方法:a.百蟲殺2ppm+殺車靈1ppm,24小時;b.高錳酸鉀1ppm+敵百蟲0.3ppm,18小時;c.天使藍0.5ppm+百蟲殺1.5ppm,18小時。
白苗期也就是“嬰兒期”,用藥要特別講究,特別小心,下藥后要加強觀察,做到萬無一失。
二、細菌性疾病稍有緩解。
細菌性疾病是由養殖環境不適應,造成鰻鱺應激,引起發病。今年白苗期,細菌性疾病略有緩解,特別是愛德華病、爛鰓病、紅頭病等常見的白苗、黑仔階段細菌性疾病,都有所下降,這跟近幾年來,提倡生態養殖、健康養殖有直接關系。現在人們傾向于疏養少放、不用藥、少用藥等新的養殖觀念,對減少藥物殘留,生產安全、無公害水產品,確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今年的白苗期應激性疾病偏少,主要病害是腸炎、拉白痢、厭食等癥狀,發生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除蟲引起的,由于蟲害猖獗,除蟲頻繁,引起蟲藥中毒,造成中毒性腸炎發生。處理白苗期中毒性腸炎,主要做法:a.調節水質,用海中寶3ppm,6小時;b.解毒:用解毒安2ppm,8小時;c.氟苯尼考3ppm,16小時,連續3天。
處理細菌性疾病,首先要解決好引起鰻鱺發病的主要原因,常言道“治病先治水”,生態環境處理好了,再進行病害處理,這樣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營養性疾病初露端倪。
由于營養不足,消化不良,或缺乏某一種維生素,引起鰻鱺厭食或成長緩慢等情況,都屬于營養性疾病。過去在白苗期,發生營養性的病例很少,幾乎沒有人提到營養性疾病。今年情況不同,各地鰻鱺病害快報中反應比較強烈的不僅僅是蟲害,而且還有營養性疾病。有這樣的兩個養鰻場,他們同一個時期投苗各50萬條,一個月以后,其中一個場每天投喂紅蟲300公斤,而另一個場每天只投喂紅蟲100公斤,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鰻鱺既沒有長蟲,也沒有發病,水質也沒有問題,配套設施也很好,到底原因在哪里?經過三翻五次的探討,最后找到了答案。主要原因是:投喂的紅蟲有問題,一家投喂的紅蟲是用豬糞培育的紅蟲,所以攝食比較好;而另一家投喂的是用其他糞便培育的紅蟲,營養成份不同,鰻鱺攝食以后消化不良,引起厭食,造成成長緩慢,損失嚴重。
營養性疾病是個新話題,也是今年白苗期出現的新情況。很多同行因為遇到這種新情況,一時找不到原因,擔閣了很長時間,造成重大損失,建議大家在選購紅蟲的時候,一定要多聯系幾家客戶,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更換紅蟲,以免造成損失。
養殖技術一天比一天提高,病害問題一年比一年復雜,還是要加強學習,深入現場,注意總結交流經驗,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更好地為鰻業服務,為客戶服務。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