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苗向記者展示活蹦亂跳的香魚。
養殖戶抓起一大把飼料朝水池里一揚,一尾尾靈動的魚兒爭相游過來,水面上泛起銀白色的浪花。這是昨天記者在寧海西店鎮鳧溪畔的香魚養殖基地見到的一幕。
“這是上世紀70年代一度瀕臨絕跡的香魚。隨著鳧溪村生態保護力度加大,現在水質非常適合香魚養殖。這幾年,鳧溪還陸續出現了野生香魚。香魚重新開始在這里安家。”看著養殖塘里的香魚,基地負責人徐新苗笑著說道,地產香魚不僅銷到了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建等地,有的還出口至日本。
獨辟蹊徑地下水養殖香魚
2001年,徐新苗開始養殖香魚。目前已經有兩個香魚養殖基地,均位于鳧溪畔。昨天,記者在養殖基地看到,香魚養殖塘外是用水泥澆筑,水塘的內側鑲有凹凸不平的巖石,水底由石礫筑成,制氧機在池中轉個不停,水花四濺,一尾尾靈動的魚兒時而躍出水面,時而快速潛游,在水波中快樂嬉戲著。
“與普通淡水魚不同的是,香魚對生活環境相當挑剔,喜歡干凈,愛吃石頭上的青苔。香魚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就會死去。”徐新苗介紹,寧波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曾對鳧溪的土壤、水質、空氣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鳧溪非常適宜養殖香魚。
他指著水塘邊上一臺不斷將水注入到塘里的機器,介紹起自己獨有的養殖方式,“養殖用水來自鳧溪地底下7米處。地下水具有保暖作用,即使是冬天,水溫也保持在20多攝氏度,可以保護魚苗過冬。”
巧打時間差提前上市
徐新苗撈上來一條活蹦亂跳的香魚告訴記者,去年底放苗時只有牙簽那么大,3月底就有兩個小拇指般大小了。野生香魚每年10-11月便在溪流下游入海口的淺灘石礫急流處產卵繁殖。孵化后的魚苗隨水流入海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上旬,幼魚陸續上溯至淡水溪流中肥育成長,秋冬季是野生香魚最肥美之時。
一般香魚的人工放苗時間在三四月份,到11月份左右就可以上市。不過,徐新苗打了一個時間差,提前在12月底投放魚苗,早放養的香魚到4月中旬,便可捕撈投放市場,這樣春末夏初就可以品嘗到香魚。
為了能讓香魚有更好的銷路,徐新苗和當地養殖戶們還研制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烤香魚干。由于香魚干制作成本高,數量少,去年市場上售價達到了10元一條。
記者了解到,現在寧海鳧溪、梅林等地共有6戶養殖戶養殖香魚,每年香魚產量超過200萬條,有些還出口日本等地。
徐新苗對香魚養殖的前景表示樂觀:“除了養殖香魚,我們還進行多品種養殖,養殖鱘魚等名貴魚種,進一步增強了抗風險的能力。得益于優質的水環境資源和當地政府的幫助,我們對香魚養殖的前景充滿信心!”
年年放流香魚成活率提高
寧海鳧溪香魚養殖產業有了起色,但是鳧溪依舊難見野生香魚。就在徐新苗養殖香魚成功后,他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放流香魚。每年8月到了香魚自然繁殖的季節,徐新苗總會按時來到鳧溪畔將一筐筐香魚倒進溪里。
上世紀70年代野生香魚近乎絕跡,這讓徐新苗有了新的認識。他表示:“雖然我們規模養殖香魚已成功,但香魚還不能在野外大量繁殖,現在香魚種苗繁育及培養技術已相對成熟,因此人工放流成為保護香魚種群的上策。”
徐新苗告訴記者,剛開始幾年,將香魚倒入鳧溪,第二天就基本死光,說明水質還達不到香魚生存的條件。不過近幾年,放流香魚的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說明水質環境在逐漸變好。以后我們的子孫也可以看到鱗光閃閃的香魚在鳧溪里出沒了。
相關鏈接
香魚因體內散發香味而得名,是名貴的淡水經濟魚類之一,在國際市場享有“淡水魚之王”的美稱。在日本,香魚則被稱為“中國楊貴妃”,一是因為它體形優美,二是因為它生性嬌貴,很難養殖。
鳧溪村曾是寧海縣歷史上香魚的集中產地。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鳧溪吃過香魚后,覺得味美,臨走時還帶了一些,從此鳧溪香魚就成了貢品。但在上世紀60年代,由于攔溪興建水庫,香魚洄游通道中斷,加上濫捕等原因,使產量急劇下降,至上世紀70年代曾到了瀕臨絕跡的境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