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筆者在云陽縣盤龍街道三龍萬順生態漁場看到,大小魚池錯落有致,清澈的河水緩緩地流進魚池,魚兒悠閑地游來游去。
這個漁場由曾武、歐施春等5人,投資1000余萬元,利用河邊荒灘興建。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期工程60余畝,建成魚池32口,有大口鰱、斑點叉尾肥特種魚以及鯽魚、鯉魚、鰱魚、草魚等10余萬公斤,成品魚銷往開縣、萬州、巫溪等地。
歐施春介紹,魚的品質優良,水源是關鍵,需要及時換水。據了解,這里的水能達到飲用水標準,枯水月份的水流量都在每秒0.6至0.7方,而每口魚池里面的水每隔30分鐘到1小時周轉一次,流水從第一口水池循環后,流入第二口水池,再由第二口水池流到水池外面,水不循環利用。
水的排放能達標嗎?“第一口水池產生的糞便以及由糞便或者殘存的食物產生的微生物,排放到第二、第三口魚池喂養花白鰱,這些微生物和糞便都能被花白鰱消耗掉。”歐施春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