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潮汕yu’xi魚蝦混養圍網標粗。
沒有精良設備的高位池,也沒有精挑細選的優質苗種,甚至該片區的養殖戶還不懂得養殖需要技術,然而在潮汕這片熱土上,魚蝦混養卻給潮汕人民帶來了財富。如果真有世界末日的話,那么2012年可以說是對蝦養殖的世界末日。它終究逃不過養殖農業靠天吃飯的宿命,塘租的高漲,飼料的升價,養殖對象的病害,水環境的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阻礙著這個行業的發展。
潮汕地區的魚蝦混養,在當地是指每年四月份開始投放土苗,以及混養適當數量草魚、大頭、白鰱、烏頭,對蝦輪捕輪放,魚則年底收獲。當地的池塘大小相差懸殊,魚蝦混養的比例也有所差異,放養多寡也因人而異。一般說來,幾百上千畝的大塘蝦少魚多,幾十畝的中小型塘蝦的比例較高。
時至六月中旬,潮汕地區的魚蝦混養即可收獲第一批蝦,一般規格可達120-150尾/斤,好的有100尾/斤。當地對蝦的收購規格,一般100-120尾/斤,9、10月份也有80尾/斤規格上市。白露節氣過后,能收到的蝦甚少,待到年底,將池塘中的混養的家魚收獲。潮汕當地蝦中收購此等小規格蝦販賣給凍廠,主要以內銷為主,隨著當地養蝦規模越來越大,不少蝦中也順便干起了加工廠的行當,將收來的蝦簡單去頭加工后送給冷凍廠。
想要促進行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要想解決年年有收成,無非得解決其苗種的成活率,那么如何提高蝦苗的成活率呢?一方面在于選擇優質的苗種,進行標粗。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對蝦發病時間在于什么時候,如何規避這個風險期。
從表格中可以了解到,幼仔的發病時期大體在5~6月份以及9~10月份,然而若在這段時間剛好遇上幼蝦最脆弱的轉肝期(放苗后30~40天左右蝦開始上罾以及蝦達到100~120頭/斤、70~80頭/斤這三個階段),那么蝦苗的成活率就大大的降低。所以目前改變潮汕地區的養殖模式迫在眉睫。
模式一:
1、 每年放苗時間推遲近一個月(及4月底~5月初)7月中下旬進行刮蝦后進行池塘清理
2、 暴曬池塘2~3天后重新放苗,后面兩批采取輪捕輪放模式。一個月補充一次(5~8萬/畝)
優點:(1)減少蝦苗的投放量
(2)中途進行清理池塘,能保持底部有時間段進行暴曬,殺死池塘底部的有害細菌以及氧化池塘底部的有機物質
(3)中期通過清塘,能保持全年藻類活力比較旺盛,后期亞硝酸鹽問題的不會那么嚴重
缺點:(1)這種模式需要在水源條件下比較優質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2)放養的魚種規格必須比較大。中期才有利于抓
模式二:
1、 選擇優質苗種,苗種的投放推遲到6月1號過后,這個時間段基本達到了第一個病害期過后,其也是蝦快速的生長期,這個時候放苗大大減少幼蝦的發病率,養殖2~3批苗,投苗量控制在5~8萬/畝
2、 中期進行大量的補撈,剩下的養養殖大規格蝦。到十一月份規格可以達到50~60頭/斤
優點:(1)有效的避開了第一個發病期。
(2)這個時間段,蝦密度比較小,生長速度比較快,50天左右便可以上市
(3)前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池塘前處理,池底比較干凈。
缺點:(1)養殖大規格蝦其周期比較長,風險性比較大。
(2)臺風天氣的頻繁,存塘量密度大,容易出現大規模的偷死現象。
除了養殖過程中對蝦病害期的規避外,另一方面應該如何提高蝦苗的成活率?這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市場上已經有許多養殖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既是標粗技術,通過標粗技術,采用定點定時的集中投喂,有效的增強蝦苗的免疫能力。且采用標粗技術能夠粗略的估判蝦苗放入大池塘的成活率。不會對池塘中成活率不了解導致的盲目投放蝦苗。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