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洋與漁業(yè)》記者 呂華當/文圖
在一片面積約100多畝的泥塘里,每口塘要么只有二、三十公分水深,要么放干水但保持塘泥水分充足。眼前這樣的情況,一般人會以為是一片廢棄的蝦塘,但就是這片塘里卻“內有乾坤”——廣東湛江市騰飛實業(yè)有限公司老板陳子騰告訴記者,塘里人工養(yǎng)殖著經濟效益可觀的禾蟲!
工人揮起鋤頭在有小孔的地方往下挖,一鋤就挖出10多條禾蟲。“這批禾蟲是去年8月份投苗的,目前單條規(guī)格已達6、7公分長,按照這樣的生長速度,4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以前要到每年10月份才有禾蟲吃,但是攻克人工繁育苗技術以后,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了。”陳子騰高興地說。

據了解,陳子騰早已掌握人工繁育青蟲的技術,多年來養(yǎng)殖青蟲出口到歐洲,后來他發(fā)現(xiàn)禾蟲的經濟價值比青蟲還要高一倍,于是,他就借鑒自己掌握的人工繁育青蟲技術,研究人工繁育禾蟲苗。為了掌握禾蟲的生長生活習性以及繁殖情況,陳子騰帶著兒子陳攀,與技術員一起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研究。經過幾個月努力,去年5月份就人工繁育出了第一批禾蟲苗,到8月份便掌握了大批量生產技術。由于是一項新技術,陳子騰決定先自己試養(yǎng)殖,改造了100多畝咸淡水蝦塘搞養(yǎng)殖試驗。
陳子騰說,禾蟲適合生長在0~30度鹽度的水環(huán)境里,目前養(yǎng)殖的100多畝是去年8月份投苗的,每畝投苗300萬條,前面3個月用蛋白較高的0號草蝦料投喂,后階段養(yǎng)殖投喂1號草蝦料直到上市。“養(yǎng)殖過程中,沒有任何病害,也無需投入任何藥品,一天投料兩次,根據吃料情況判斷每次投喂量。由于是首次大量人工養(yǎng)殖,每畝產量和收入有待收獲后統(tǒng)計。”

據介紹,禾蟲,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沙蠶科的一種,通常棲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淺灘上,國內主要見于浙江、廣東、福建三省,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食材,另可用作中藥,有消腫益氣之功效。禾蟲養(yǎng)殖8個月左右即可性腺成熟,在性腺成熟后會變成異沙蠶體,并從底棲生活改為浮游,在潮水漲的晚上快速游動一定時間后,產卵排精,因此,此時是捕撈上市的最佳時候。近幾年來,廣東禾蟲價格約為180元/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