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魚在洞穴附近
好不容易抓到的跳跳魚
剛剛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讓浙江三門灣的“跳跳魚”爆紅。近日有讀者反映,這種魚在咱青島膠州九龍街道東營碼頭很常見。4月20日,記者探訪時了解到 ,“跳跳魚”生活在河海交界的灘涂洞穴內,而眼下跳跳魚還不是很活躍,記者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花費兩小時才在水溝里找到幾條。
膠州灣東營碼頭也有跳跳魚
“我年輕的時候就經常能抓到這種魚,不過它蹦蹦跳跳很難抓。”在東營漁港碼頭附近的東營村,69歲的鄭方峰老人告訴記者,他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從小就愛抓著玩 ,“這個魚短的不到一根指頭長,長的我見過三四十厘米長。”鄭方峰老人說,這種魚學名叫彈涂魚,當地俗稱“狗釣咣”(音),是一種生活在淺海灘涂上的魚類。
鄭方峰告訴記者,這種魚非常難抓,平日里生活在灘涂上的洞穴中,在水里游動的速度極快,而且還能在陸地上跳躍,速度也很快 ,“年輕的時候自制那種細網,把它趕進去,那樣好抓。”鄭方峰老人說。
隨后,記者來到了東營漁港碼頭,起初碼頭中的漁民雖然都稱見過跳跳魚,但沒人能說出到底哪里能找到。一位漁民介紹說,跳跳魚一般都生長在淺灘的洞穴里,秋天多,現在天氣還太冷,并不是跳跳魚大量出洞的季節。期間,附近一些飯店的老板也表示,以前碼頭上也能收到跳跳魚,“不過今年還沒有。”一家飯店的老板孫先生說 。年紀稍大的漁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想尋找到這種魚,只能走到碼頭外的淺灘上,而且現在的跳跳魚大多體型較小,難以發現。
隨后,記者在王先生的指引下,來到了碼頭南側的一片灘涂開始尋找跳跳魚。海邊已經退潮,淺灘里留下一個個的小水洼。王先生帶著記者沿著一條泥濘的小道挨個搜尋,但一無所獲。中途王先生撿到一根木棍,碰到小水洼后便用木棍翻動里面的洞穴,兩個小時后在靠近海邊的一個較大的水洼里,終于找到了跳跳魚。
會游泳會跳躍還會裝死
眼前的一條跳跳魚瞪著兩只大眼睛趴在水面上,只有七八厘米長,全身是灰色的,背部還有些斑點。走近后,記者注意到,它的背部有兩個鰭,腹部也有兩個鰭,趴在水里時腹部的兩個鰭是閉合的,但背部的兩個鰭是張開的。
“就是這種魚,我們之前也見過。”得知記者找到跳跳魚后,附近的村民李先生和汪先生也走了過來。隨后兩人換上雨靴,準備捕捉這條魚,但是兩人剛剛走下水洼,跳跳魚就翻身藏進了洞穴。兩人走近后才發現,這個水洼中不只一條,李先生下去的時候踩到的一個洞穴中也鉆出了一條,兩人馬上回身圍堵它,“快,別讓它跑了。”李先生說著走了過去。
本以為洞穴被踩,無家可歸的跳跳魚無路可逃,但是小魚的敏捷卻讓兩人始料未及。它根本沒有在水中游走,而是直接躍出了水面,如蜻蜓點水般跳躍著高速前進,直接跳上了岸。
李先生趕緊又追了兩米遠,一把將其摁在了地上。
隨后,記者找來一個礦泉水瓶子 ,將這只跳跳魚裝進去。東營村 76歲的鄭明利老漢說 ,這種魚能在水里游能在地上跳,“只要它的身體是濕潤的,在陸地上能待好幾個小時。”記者隨即把它抓出來放在了干地上,這時跳跳魚開始四處亂蹦,蹦了一會兒之后便趴在地上不動了,“別看它現在像死掉一樣不動了,如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還會活過來。”鄭明利介紹說,這種魚不僅身體靈活,還會“裝死 ”。
已適應兩棲生活
采訪中,家住附近72歲的宋老漢指著灘涂上散布的大小不一的洞穴告訴記者,平時這些跳跳魚就生活在洞穴內,一般洞穴有兩個通道,一個用來出入,另一個用來通氣、逃生。
“這里的跳跳魚沒海水它們活不長。”家住附近的孫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他和兒子在海邊游玩,看著這些跳跳魚特別可愛 ,他就想方設法抓了幾條回家喂養 ,用淡水和魚飼料養了不到三天就死光了,后來他咨詢得知,要想讓跳跳魚存活時間長,必須營造和它類似的生活環境,改用海水喂養就可以存活很長時間了。
“跳跳魚又稱彈涂魚,有鰓,是魚類的一種,隸屬于鱸形目,不過生活習性上已經適應了兩棲。”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的張世平告訴記者,當它出水后,發達的鰓室會充滿空氣,并把尾部浸在水中,作為輔助呼吸之用。據了解,彈涂魚可利用其胸鰭和尾柄在海灘上爬行和跳躍,皮膚和尾巴可作為輔助呼吸器官,能較長時間露出水面生活,這種“能走會跳”的魚特別喜歡在入海口、咸淡水交界,有泥的地方生長,對惡劣環境的水質耐受力強,目前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城市已經實現人工養殖。
文/圖 本報記者 徐新東 劉鑫 實習生 張欣健
市場
被稱“水中人參”,每斤賣到上百元
“這種魚的營養價值很高。”采訪中,鄭方峰告訴記者,他以前曾經吃過這種魚,現在已經好多年沒吃到了,跳跳魚非常方便食用,剪開一個小口將內臟去除,剩下的部分都可以吃。“幾條小的就能燉一大鍋湯,湯汁白得像牛奶一樣,味道也很鮮,而且肉也很細嫩,”鄭方峰老人說,“咱沒有專門的工具,一天也未必能抓幾條,對于漁民來說不劃算,現在魚的種類那么多,當地很少有人抓也很少有人吃了。”
“前幾年有人從南方來專門收購,貴的時候每斤能賣到近百元。”記者在現場采訪的時候,村民鄭先生告訴記者,由于跳跳魚個頭不大加上價格高,當地人吃得很少。夏天和秋天都是跳跳魚繁殖的主要季節,海灘上隨處可見跳跳魚,前幾年專門有南方的魚販子前來收購,便宜的時候每斤價格能賣到五六十元,貴的時候跳跳魚可賣到近百元一斤,聽說南方人都叫它“水中人參”。
鏈接
浙江三門人愛吃跳跳魚
跳跳魚,又叫彈涂魚、花魚,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灘涂上,棲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和近岸灘涂的低潮區,是一種珍貴的魚種。浙江三門當地人叫它“彈胡”。新鮮的跳跳魚,在砂鍋里放點咸肉 、水、蔥姜蒜加些料酒,就可以燉成魚煲,鮮甜可口。在當地人眼里,跳跳魚是非常滋補的食材。在沒有跳跳魚的時節,人們會把跳跳魚制成魚干。制魚干,也是門技術,老楊說,傳統“彈胡干”制作方法要用蘆葦稈先串起來,再放到麥稈上烤,熏好后再曬干。如果選用稻草,就少了麥稈的清香。在三門民間,跳跳魚的更經典吃法是炒米面。取10來條“彈胡干”,放在清水里浸泡10到15分鐘,最好是20到30攝氏度的溫水 。然后撥開去刺,在油鍋里熗炒一會,起鍋。米面炒好后,再加入“彈胡干”,翻炒出鍋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