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的勞動節假期就要過了。我沒有勞動節假期,只有勞動。飽飯后撐著,不安的腦袋思索著“勞動”這個詞。今年的羅非新魚養殖到底是無奈的“徒勞無功”呢?還是歡喜的“勞有所獲”?抑或是悲慘的“勞民傷財”呢?
前幾天的跌一毛,就讓廣大羅非養殖戶瘋狂了一把。嚇死了養魚的,累死了抓魚的,爽死那收魚的。網隊傾巢而出,抓魚得排隊。一下子魚車司機變成了珍稀動物。連加冰加水的老板的井都抽干了。如此的恐慌,如此的忙碌,如此的瘋狂,可見養殖群體是如此的盲從。幸好。四月的投苗潮好像只是熱而已,不見瘋狂。不過,養殖量始終增長了很多。悲觀的我雖然沒有聽到十月的悲鳴,不過依然輕察十月的嘆息。
除粵西外,廣東以外和廣西及海南都有年底出魚高峰慣例。廣東粵西外地區和廣西有過冬風險,所以過年前有避寒出魚潮。海南是賒銷市場,元旦前有回款出魚潮。其實在新歷九月開始就有新魚可以批量出魚了。一直到元旦這四個月都是年底出魚潮的時間區間。假若再出現現在的出魚瘋潮,那時候的原料魚的絕對充足(我暫且不敢詛咒夏季鏈球菌清洗產量),是不會出現現在的穩定價格的。盲從性啊。養殖群體的盲從性讓出魚一扎堆也會出現量大魚賤的悲鳴的啊。價格,下去容易,再上來就難了。這是慣例哦。假若在這出魚潮的四個月中能錯峰陸續出魚穩定供應,也許還有希望能穩住合理的價格。苗已經放了差不多了,無以改變。屯成魚錯峰排隊出魚,那是天荒夜談。唯有養殖拉開規格距離而促成錯峰出魚而避免爛市。
養吉富比養奧尼快,精養比立體養殖快,飆速度養殖模式能讓前兩種模式再快一檔。前兩種養殖模式太過普遍了,就不多做論述,就重點論述飆速度養殖模式。
前一個月,我已經試驗了飆速度的效果。飆養的新吉富從一斤三十條在一個月飆到了一斤十條,增長三倍。比同批插塘與大魚混養的苗一斤約十五到二十條快了差不多0.6到一倍的速度。所以飆養模式能促進養殖規格拉開明顯距離而促進錯峰出魚。我試驗的飆養模式用到了芽孢調水凈化促進胃口、料區增氧促食、EM菌內服促進消化。在此點明一些市場推廣技術所沒點到的一些細節,以免飆車出車禍。首先,芽孢調節水質需要大量耗氧才能促進凈化。這些大量氧氣靠機械來滿足是勉為其難的。所以調水挑晴天用芽孢,而且要積極配合增氧機攪動水體促進養殖水體的光合作用。晴天下午三點到深夜十二點要關機,免釋放水體的藻類生產的豐富氧氣。其余時間不要省電,凌晨的增氧機是增氧制造富氧狀態促進菌類活動。當然若搭配不太耗氧的酶制劑和光合菌使用效果更好。其次,是料區增氧不能只是喂料時候增氧。投料前增氧是為了開胃口,投料中增氧是為了保持胃口,投料后增氧是為了促進消化。這增氧要在機械增氧和藻類增氧協調。早上一頓絕對是機械增氧的功勞。中午一頓是機械增氧和藻類增氧的結合。午后一頓除了喂料料區增氧外,其他就該停了。因為藻類的光合作用已經讓水體富氧了。不放氧跑到空氣去更重要。至于陰天就參照早上和午前增氧原則。要銘記喂料后的氧氣才是最重要的。那是耗氧最大的時候。若水質不好或陰雨天或魚塘水體載重太多魚時候,晚上增氧機要早開。不能省幾塊錢電,等缺氧后增氧就是得不償失了。最后是EM內服。喂了那么多的料,魚的身體機能有些超頻了。若沒有外援就容易消化不良。出現這情況時候,你會發現下風漂浮很多糞便。EM菌能幫助消化,保養腸道。腸道好是飆養的前提。水質好是胃口的前提,胃口好就是飆養的前提。氧氣足是胃口好的前提,這又是飆養的前提。而氧氣好更是消化好的前提,也是水質好的前提,所以飆養模式特別要重要增氧。當然,有眼光的舍得花錢的,用高檔料的料比更低,自然生長會更快。
其實,不止精養模式能升級到飆養模式,立體養殖也能升級到飆養模式。養豬的有定時排污,在排污后一個鐘后喂料自然能滿足胃口不浪費生長速度。養鴨的,雖然沒有定時排放,不過可以分級養殖而不浪費糞肥。魚塘插放大規格種苗,喂料用投料機喂大魚,大魚散就停,讓饑餓的小魚吃糞。自然也不浪費糞也不浪費生長潛力。其余的操作參考精養的飆養模式。
要錯峰,自然要拉開距離。因為種種因素導致今年過于集中投苗,要在養殖品種和養殖模式導致的規格差異下,再添一檔飆養模式,能更分散魚的規格差異。在下九月到元旦的四個月出魚潮中攤開出魚,減輕扎堆出魚的爛市風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