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是現金買飼料。”目前在惠州瀝林鎮養魚的楊財告訴記者,自從轉換養殖模式后,就不欠經銷商的飼料款了,因為他是目前瀝林鎮唯一養草魚輪捕輪放的養戶。去年開始,因為看好鯽魚的行情,他還增加了鯽魚的套養密度,目前收獲在望。
楊財是重慶城南人,早年南下廣東打工,曾經幫過當地有名的大經銷商陳善揚搬貨打工,現在則是陳善揚的客戶。目前,楊財在瀝林鎮擁有2口魚塘50多畝水面。從搬運工到養魚高手,細心好學的他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養殖路線。
分3次放草魚苗 每7-10天出魚一次
以前,楊財采取草魚與羅非魚混養的模式,為單批放苗,但是密度過高,容易頂塘,而且料比高,養殖中后期魚的長速慢,還經常欠經銷商的飼料款,最高時欠經銷商20多萬元。后來楊財學習番禺、中山地區的草魚輪捕輪放模式,嘗試改變養殖思路。“自從輪捕輪放后,資金周轉快,現在都是現金買飼料,再也不欠經銷商的錢了。”楊財說。
楊財的養殖模式是:蛋鴨1000只/畝、草魚2000尾/畝(1兩/尾)、鳙魚80尾/畝(2兩/尾)、鳊魚130尾/畝(20尾/斤)、鯽魚2200尾/畝(7朝/尾)、鯉魚100尾/畝(2兩/尾)。草魚分三次放苗,第一次放規格為1兩/尾,1000尾/畝;當第一批草魚養到平均規格為3兩/尾時,開始放第二次苗,每畝再投放500多尾草魚苗(1兩/尾);第三次放苗的時間是在第一次出魚后,此時補放500尾/畝(1兩/尾)。
“一般每年出魚20次左右。”楊財告訴記者,每次出魚3000-4000斤,畝產量4000斤,兩年干塘一次。去年10月2日,楊財第一次放苗;11月10日,他進行第二次放苗;第三次放苗的時間是今年1月22日前后。他一般出魚的規格為1.3斤/尾,第一次出魚時間是今年1月20日;3月16日第二次出魚,之后每7-10天出魚一次,目前已經出魚13次。“前13次出魚以均價5.8元/斤賣出,基本已經回本,剩下的魚都是利潤。”
與此同時,放苗到出魚,50多畝水面總共死了1500多尾魚,魚苗的成活率高達95%以上。此外,因為看好鯽魚在廣東市場的行情,楊財的鯽魚放養密度高達2200尾/畝,遠遠高于當地500-600尾/畝的養殖密度,而且其鯽魚的成活率高達70%。“鯽魚需要養殖兩年,養殖到規格為7兩/尾就開始上市,全程只投喂草魚料。”
調水改底抗蟲病 內服消毒治爛鰓
楊財養魚的預防意識特別好。一般養殖草魚經常調水改底的養戶極少,一個星期調水一次的更少。而楊財調水內服卻非常頻繁,他一般每隔7天調水改底一次,有時候甚至4-5天一次,而內服每個月2-3次,每次3-5天。
“以前從不調水,蟲害非常多;現在經常調水后,基本沒有蟲害了。”楊財說,他經常用芽孢桿菌調水預防蟲病。
每年清明節前后,草魚的爛鰓病非常嚴重,楊財的魚塘自然也少不了。對于爛鰓病害,很多養戶都感覺非常棘手。“經常內服會少很多爛鰓病,出現爛鰓病后,我馬上用碘消毒連續用兩天,然后內服一次就好了。”
事實上,經常調水內服所花費的藥品錢甚至比只殺菌消毒的費用還要少。楊財一般一畝所用的調水內服等藥品費用為400元,其中調水動保產品就占到了300元/畝。而其他人光是殺菌消毒費就要400-500元/畝。由于經常調水內服,楊財魚塘的水質好,使得魚的體質好,每次捉魚時基本沒有紅肚子,魚中非常愿意捉他的魚。相對很多草魚養戶賣魚難,他養出的魚卻不愁賣。“有魚賣時打電話給魚中,魚車就馬上來了。”
此外,楊財喂料也有自己的特點。一般草魚養戶一天投喂2-3次魚,但是他一般一天至少投喂4次以上,比周邊養戶多1-2次/天。“少量多餐投喂對草魚的生長特別有利。尤其是在夏天,以至于魚不會吃太飽而導致肝膽出現問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