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日韩国产另类,香蕉碰碰人人a久久动漫精品,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激情视频,海外加速器试用三天

首頁 | 水產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技術 | 對蝦網 | 會議展會 | 水產視頻 | 水產論壇

企業推廣

  • 資訊
  • 技術
  • 產品
  • 企業
  • 招聘

搜魚高級搜索對蝦  羅非魚  金鯧魚  草魚  石斑  泥鰍  黃鱔  海參  小龍蝦  鰻魚  大閘蟹  

中國水產論壇
當前位置:首頁 > 水產新聞 > 國內新聞 > 養殖新聞 > 淡水養殖 > 養殖綜合 > 正文

揭秘20名草魚養殖戶的微創新模式

發布時間:2014/8/18 10:42:58  來源:農財寶典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0)
旺旺好漁資電商平臺
核心提示:很多人認為,創新只適用于一些較新的東西,像草魚這種古老的養殖品種,跟創新挨不上邊。實際不然。記者調查發現,各個地方還是有不少養殖戶能夠在放養品種、時間、密度與賣魚時間、養殖模式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圖為博羅龍華某草魚養殖戶在檢查微孔曝氣增氧器的鼓風機。

    很多人認為,創新只適用于一些較新的東西,像草魚這種古老的養殖品種,跟創新挨不上邊。實際不然。記者調查發現,各個地方還是有不少養殖戶能夠在放養品種、時間、密度與賣魚時間、養殖模式設計細節,以及標粗、投料、增氧、調水等各種日常管理技術細節上創新。今天,為你揭秘20位草魚養殖戶的微創新模式。

​  廣州增城姚偉坤:四季均投白鴿屎 行情低迷仍賺錢​  ​  

    17歲就開始養魚的姚偉坤,養魚已經20多年,養殖經驗十分豐富。現在他心態仍然十分開放,非常善于學習,不斷研究和嘗試養魚新技術。在增城區三江鎮元美村,當地的草魚主要為一次性投苗、多次出魚的傳統養殖模式,但是2011年姚偉坤就開始嘗試輪捕輪放的養殖模式,而且大獲成功,現在已經操作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  

    雖然姚偉坤的魚塘旁邊有種植部分草,但是草長速慢,在高密度的現代養殖模式下無法滿足魚的日常消費量。所以他不主張多種草來喂魚,因為草不但很難滿足魚的消費,而且大量種植草還會耗氧。他也不推薦魚鴨混養模式,以前他曾經在魚塘上養過鴨,老鼠經常咬破攔鴨網使得鴨經常跑出圍欄,魚容易受到驚嚇而不吃飼料,所以就不再養鴨。

  “我給魚喂鴿屎”,姚偉坤告訴記者,經過他多年的觀察,除了飼料外,他發現白鴿屎也是四大家魚最好的餌料。因為白鴿屎含有大量鴿毛,蛋白質含量高,草魚羅非魚鯽魚鳊魚等對白鴿屎的食欲都很高。​  ​  

    一般每年從10月到次年的4月份,他都往塘里大量投喂白鴿屎,冬天時一口塘一天甚至可以投10包白鴿屎(100斤/包)。“夏天也投喂鴿屎,可能因為經常調水的原因,水質比較好,所以夏天投喂白鴿屎的問題也不大。”姚偉坤告訴記者,相比冬天,魚兒在夏天對鴿屎的采食量減少很多,一般一天一口塘投喂一包白鴿屎,高溫季節主要吃飼料。“如果魚出現病害,就要停止投喂白鴿屎,避免細菌感染。”他告訴記者,投喂鴿屎要注意消毒,尤其在冬天投喂量大的時候。​  ​  
    因為每包鴿屎才10元,飼料卻要130元/包以上,因此他養的每斤魚可以省下5-7角的養殖成本。“不喂鴿屎不行,因為現在的飼料藥品都經常漲價,塘租也貴,但是魚價卻很低。”姚偉坤說,喂鴿屎主要為了降低養殖成本。現在增城的塘租比較高,2500-3000元/畝,由于大量投喂鴿屎,所以他的養殖成本幾乎控制在1萬元/畝以下。即使在2013年魚價普遍低迷的時候,他的魚塘平均每畝的產值為1.2-1.3萬元,依然有2000-3000元/畝的利潤。

    廣東博羅蘇鳳權:全程用羅非魚高檔料喂草魚  每年出魚15次​  ​  

    蘇鳳權是茂名高州人,他來博羅養草魚已經十幾年,在博羅九潭鎮鳳山村有4口魚塘80多畝水面。他的養殖模式為:草魚2100尾/畝(2兩/尾)、鯽魚600尾/畝(7-8朝/尾)、鳙魚80尾/畝(4兩/尾)、鳊魚90尾/畝(3兩/尾),草魚隔一個月分兩批放,每年出魚15次以上,每年干塘一次。​  ​  

    相對博羅普遍1000尾/畝的草魚養殖密度,蘇鳳權的養殖密度高達2000多尾/畝。“雖然草魚密度是有點大,但是我已經習慣這樣養殖了。”他告訴記者,因為他經常調水改底,一個月至少兩次,所以草魚養殖密度高,不過也沒啥大問題。

  除了養殖高密度草魚,蘇鳳權還全程用羅非魚飼料喂草魚,這在外人看來根本不可思議。因為羅非魚飼料的價格本來就比草魚貴,而高檔羅非魚料的價格則更貴,很多人認為,這會大大增加養殖成本。“全部使用羅非魚高檔飼料,草魚的長速快、料比低、可以趕早出魚。”然而,蘇鳳權卻不這樣看,他說全程養殖下來料比才1.38左右,比起用草魚料的料比1.6-1.9,最后飼料成本都差不多,甚至還要少,但魚的長速度卻快了很多,他一般每年都至少出魚15次。​  ​  

    蘇鳳權告訴記者,他一般6月投水花,然后自己標粗,9月就可以賣魚了,長速比較快,所以他一直堅持使用羅非魚高檔料喂草魚。此外,無論行情好壞,他都維持高投喂率,投苗前期的投喂率達3.5%-4%,養殖中后期維持2.5%-3%,這也是他多次出魚的重要保證。他說,“因為多次出魚,所以養魚從不虧錢,即使行情低迷的2012年和2013年我依然賺錢。”

  廣州增城列勇源:投大規格苗  趕早出魚​  ​  

    在兩年低迷之后,草魚在今年上半年的迎來了好行情,最高時達到7元/斤。由于擔心魚價再次回落到低位,不少養戶紛紛謀求突破,增城石灘鎮碧江村的列勇源便是其中的一位。​  ​  

    在今年魚價持續高企的背景下,為了趕早出魚,列勇源決定轉變養殖思路。當地大部分養戶投的都是1兩/尾左右的標粗苗,他今年轉投規格為3.5兩/尾的大規格草魚苗,投苗時間也比較早。

  據列勇源介紹,有三口魚塘在3月8日就提前投苗了。魚種搭配模式是:草魚1000尾/畝(3.5兩/尾)、羅非魚1000尾/畝(400尾/斤)、鯽魚900(800尾/斤)、鳙魚60尾/畝(2兩/尾)、鳊魚60尾(2兩/斤)、鯪魚1000尾/畝(40尾/斤)。​  ​  
    “6月6日就抓了第一批草魚,規格為1.5-1.7斤/尾。”列勇源告訴記者,為了趕早出魚,投苗后全部使用高檔飼料,投苗前期投喂魚苗料,4-8兩/尾時主要投喂膨化料,0.8-1斤/尾時主要使用沉水料,1.3斤/尾以上主要是沉水料和膨化料,全程基本保持3%的投喂率。​  ​  

    今年以來他已經出10次魚,每次3000-4000斤,平均以塘頭價5.8元/斤賣出。他表示,目前已經將草魚的成本賺回來了,3口魚塘剩下的魚都是凈賺的,“估計3口魚塘還有4萬斤草魚的存塘量,計劃8月底出完草魚,之后再重新補苗。”

  廣州增城姚齊光:草魚混搭高密度鯽魚養殖​  ​  

    姚齊光之前在增城溪頭村養豬,2012年開始養殖四大家魚。雖然養魚不久,但每年都可以賺錢。從開始的草魚和羅非魚混養,到現在的草魚和鯽魚混養,姚齊光一直在摸索最適合的養殖模式。​  ​  

    之前姚齊光像增城大多養戶一樣,羅非魚和草魚的投放密度均在1000尾/畝左右,后來他發現草魚和羅非魚混養到養殖中后期時,草魚和羅非魚的長速都變慢,他認為是草魚和羅非魚密度太大,從而互相阻礙了長速。

  從今年開始,姚齊光決定精養草魚,并且配搭高密度的大規格鯽魚。3月21日投苗,草魚1800尾/畝(4兩/尾)、鯽魚1400尾/畝(8朝/尾)、鳙魚70尾/畝(7兩/尾)、鯪魚1300尾/畝(25尾/斤)、鳊魚60尾/畝(5兩/尾)。​  ​  

    這是姚齊光第一次混養如此高密度的鯽魚,而且還是大規格鯽魚苗。之前他混養的鯽魚都是500尾/畝的水花,所以今年他格外注意調水和內服。現在他一個月至少調水和改底一次,一次一天;內服一個月至少3次,一次3天。​  ​  

    除了增加鯽魚密度外,為了趕好行情賣魚,姚齊光還轉換了養殖思路。他專門托人去中山購買了4兩/尾的大規格草魚苗,今年6月就已經開始出魚,計劃8月初出完魚。等出完魚后,轉投羅非魚苗,采用“一批草魚+一批羅非魚”的養殖模式。這樣既可以使得羅非魚避開鏈球菌病,又可以讓草魚和羅非魚同時趕到好價格賣魚。

  廣東中山譚滿發:為提高養殖效益  不斷調整養魚策略​  ​  

    中山黃圃的譚滿發養殖草魚已有一些年頭,多年以來他總結了一套草魚的養殖模式。​  ​  

    “養草魚要賺錢就得變。”譚滿發告訴記者,包括投喂的飼料要變,放養的品種和密度也要變。在魚價高的時候,提高草魚膨化料的投喂比例,膨化料的蛋白高,魚攝食后長速加快,能夠提早出魚,就能夠在價格的高位賣魚。而當草魚價格低迷的時候,則降低膨化料的比例,增加沉水料的比例,以降低成本。按照現在統鯇5.3元/斤的價格,譚滿發投喂膨化料與沉水料的比例是7:3。

  在養殖密度和養殖品種方面,譚滿發則以5.3元/斤左右的價格為界限。倘若統鯇價格高于5.3元/斤, 3-7兩規格草魚的放養密度會達到1500尾/畝,再加點1-2兩的鯽魚約60斤/畝,7兩規格大頭魚90-120斤/畝,1-2兩規格的鰱魚60斤/畝。倘若草魚價格低于5.3元/斤,譚則降低草魚的養殖密度,通過提高雜魚的密度提高養殖效益——3-7兩的草魚降低到1000尾/畝。而鰱魚、鯽魚的密度提高到90斤/畝,大頭魚的密度則保持不變。雜魚增加了,沉水料的投放比例也跟隨增加。​  ​  
    在當地大部分草魚養殖戶一天喂兩餐,這樣操作省時省工。但譚滿發為了增加魚的消化率,減少腸胃病的發生,他一般都比別人多喂一餐,一天喂3餐。

  在草魚日常管理上,譚滿發很少用藥,主要還是以換水為主。“投料高峰期,水容易變濁、發黑,雜質較多。這時候換水。”​  ​  

    對于當前如何養草魚以獲得更高效益,譚滿發認為“現在草魚價格都是處于保本微利的水平,而雜魚的價格比較穩定,只有把握好雜魚的產量才能有好的收成。”

  廣東中山吳全枝:大草魚養殖隨行就市​  ​  

    吳全枝是中山市東升鎮人,在東升這個脆肉鯇之鄉,吳全枝在養殖脆肉鯇的同時,也養殖大草魚。在被問到為什么要養大草魚,而不選擇養統鯇或者全部都養殖脆肉鯇時,吳全枝告訴記者,養脆肉鯇要一年才有收成,飼料、蠶豆的用量很大,使得養殖脆肉鯇的成本大,而且他自己養脆肉鯇也需要大草魚,統鯇價格在5.3元/斤,而大草魚價格在7.3元/斤左右,有2元的價差,與其買別人的草魚做種,還不如自己養到合適的規格。

  吳全枝還認為,養大草魚還能夠根據形勢變化做調整:如果大草魚價格好,就直接賣大草魚;如果價格不好,喂蠶豆繼續養脆肉鯇也可以,年底博一博價格,這種天然的區域優勢只有東升或者周邊才有。​  ​  

    吳全枝還熱衷技術交流,在一次技術推廣會,除了喝上幾杯,還不忘討論養殖成本的控制。

  廣東三水楊永超:三水蘆苞草魚行業發展的見證者​  ​  

    楊永超在三水區蘆苞鎮經營一家漁藥專賣店,科班出身的他已在當地的草魚行業扎根耕耘二十年載。三水區蘆苞鎮共有養殖水面1.8萬畝,其中大約有6成共1.1萬畝主養草魚。

  據了解,自1993年來蘆苞地區開始興起魚鴨立體混養模式,由于該種模式易操作,效益高,很快推廣開來,到處都是新開挖的魚塘。正值此時,從水產院校剛畢業的楊永超來到三水水產局從事草魚養殖技術推廣以及漁藥的研發工作。1998年,碰上國企事業單位改革,當地水產局被撤并,楊索性自己出來開起漁藥專賣店。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以及多年來積累的一線技術和人脈,現在楊的漁藥店收入和名氣都在該地排在前列,在隔壁鎮還開了一家分店。​  ​  

    “自2000年來,魚塘的輪蟲密度越來越高,這對草魚養殖并不是一件好事。”楊永超告訴記者。入行二十年,楊是蘆苞地區草魚行業發展的經歷者更是見證者,對行業有著清晰深入的觀察和見解。他談到目前蘆苞地區的草魚仍是以混養鴨鵝為主,與多年前相比并未有明顯改進,且跟風養殖嚴重,導致賣價不好,養戶難有穩定持續的收益。同時,草魚作為大宗水產品,有人數龐大的消費市場,但各地區養殖的草魚在肉質、外觀缺乏差異性,難以提升溢價空間。因此,他建議可借鑒“壹號土豬”營銷模式打造草魚的品牌化之路。“當然,草魚品牌化建設并非易事,希望能有多方行業力量介入合力打造。”

  余干寧在大涌的疊石村承包6個合計60畝的魚塘。在他的養殖場里面有一本養殖記錄冊,從投放苗種的規格、價格、密度,到每天口池塘投喂的飼料量以及每次抓魚的時間、規格、重量都詳細記錄在冊。“每口魚塘有多少存塘魚,余老板都心里有數。”飼料業務員告訴記者。​  ​  

    余干寧采用的是輪捕輪放的養殖方式,充分利用池塘的承載量,他把每兩口塘分成一組。以兩口分別為6畝和13畝的池塘為例:在6畝的小塘中投放9萬尾3-5寸規格的草魚,同時搭配雜魚,如3寸大頭100尾,3000尾/斤的鯪魚魚花5萬/畝,期間投喂33蛋白的草魚料; 40-50天后,等魚長到2-5兩時,把1.7萬斤魚過到13畝的大塘。“40-50天后,池塘的容量已經到達極限,必須過塘魚才能夠繼續生長。”余干寧解釋。

  過塘后,往小塘繼續補給3-5寸的草魚種,而大塘則養殖2-5兩的草魚。再經過40-50天,大塘的草魚可以達到3萬斤,這時大塘必須出魚。​  ​  

    余干寧很少考慮魚的價格,他一般是養到頂塘了就賣魚,然后重新從小塘里抓2-5兩的魚補給大塘。因此,每過40-50天,就會抓一次魚。​  ​  

    就是用這樣的養殖方式,在2013年草魚價格這么低迷的一年,余干寧每畝的效益也達到3000元。

  廣東三水張老板:分散養殖品種,獲取穩健收益​  ​  

    三水區樂平鎮的張老板,在當地是各大品牌飼企爭相發展的養殖大戶,因為他憑借多年的養殖經驗摸索出一套多品種混養套養模式,效益高且非常穩健,充當飼企的養殖示范戶很有宣傳效果。​  ​  

    張老板從事養殖近三十年,算是傳統老一輩的養戶,但他的思維和眼界卻并不傳統,平時善于鉆研技術,勇于嘗試新理念、新模式,不斷總結成功經驗。比如,去年春節過后當地氣溫一度降至3-4℃,很多養戶的桂花魚都被凍死了,損失慘重,但張卻利用在岸邊燒柴火的土辦法提高水溫,保住了大部分的魚,這一創新的舉動就為他帶來數十萬的收入。

  張摸索出一套“草魚—雜魚—鴨—桂花魚”混養套養模式,在年初飼養鴨苗,4月份開始放入5兩規格草魚2000條/畝,1斤規格鳙魚150條/畝,數十條雜魚入塘,等到約一個半月后,放入鯪魚花,配套放入兩種規格桂花魚種,之后視草魚的不同規格分三批上市,一年可養三造,收入可觀。該模式關鍵是根據不同養殖品種的生長特點和周期以及市場行情走勢,進行合理及時地調整養殖品種的比例,就好比將雞蛋放進不同籃子,不管市面上草魚的行情如何大起大落,都能有較穩健的收益。前兩年草魚價格如此低迷,張靠著這套養殖模式照樣能賺到錢。今年的草魚行情如此之好,張的收入自然不用多說。當地也有不少養戶模仿他的養殖模式,但能如此得心應手地操作卻沒有幾個。​  ​  

    “出魚快不快,還得看飼料的效果。”張對草魚料的選擇非常苛刻,五月初因魚的長速偏慢果斷更換品牌。他十分看重飼料的蛋白來源和含量,這決定了魚的長速和料比,同時偏好使用具有保健功效的飼料。因為今年草魚價格達到歷史高位水平,在投料不斷加重的情況下,對魚體的腸胃調理保健就顯得非常必要。

  江蘇南京張寶龍:草青混養:草魚平本,青魚增利潤​  ​  

    張寶龍的池塘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一共有6口塘,40多畝。張寶龍在當地的養殖戶中較為特別,一是他養殖草魚與青魚的密度較高,比別人高2倍;二是他自己在水產批發市場有檔口,與其他養殖戶要將魚賣給收購商不同,他可直接將草魚賣到銷售終端,獲取更高的利潤。​  ​  

    張寶龍介紹,由于近幾年當地魚病較多,出于減少養殖風險考慮,當地養殖戶的投苗密度較低,一般草魚的投放密度都是400-500尾/畝。“有的養殖戶甚至僅投100-200尾/畝。”

  張寶龍一般在年底同時投放草魚與青魚苗,其中,投放0.5斤/尾草魚1000尾/畝,0.2斤/尾的青魚600-1000尾/畝。草魚青魚全程投喂飼料,草魚在6月底出售,青魚則養到年底才出售。​  ​  

    從上年底養到第二年的6月,張寶龍的草魚規格為2.6斤/尾左右。張寶龍表示,草魚的價格波動較大,如今養殖草魚風險越來越大,草魚不但要養得好,找好時機賣得好才能賺錢。​  ​  

    “我比其他養殖戶有個優勢,自己有批發檔口,我養的草魚可以自產自銷,比其他養殖戶多賺點。這也是我可以冒些風險,提高養殖密度的原因之一。”他說,即使魚價下跌或是病害嚴重,導致養殖減產,因為有直銷終端市場的優勢,他虧損的風險與其他養殖戶相比要小點。

  張寶龍表示,當地青魚的價格一直都比較穩定,養殖一年的青魚塘頭價為7.5元/斤。他的青魚經一年的養殖,可達3-4斤/尾。“這種規格的青魚,算是大魚種,主要是賣給別人養殖大青魚。”​  ​  

    他說,草魚混養青魚,草魚養殖所得攤平所有的養殖成本,好的話可以小賺一筆,真正賺錢得依靠青魚。草魚早點出售后,減少池塘的總體養殖密度,青魚也長得快些。按照現在的青魚價格,他一畝塘至少能賺1萬多元。

  洪湖大同湖農場彭老板:細致管理愿嘗鮮​  ​  

    彭老板80年代就開始養魚。1991年前后還到洪湖成人中專學習過水產養殖1年,后來進入當地漁場工作。因為喜歡養魚,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堅持養魚。​  ​  

    雖然這些年做飼料經銷生意比較忙,他絕大部分時間還堅持每天到魚塘巡塘,堅持自己拌料、喂藥、調水。這些工作做好,日常管理才能做到位。在他看來,工人一來不大懂,二來也難以盡心。他只讓工人做搬料、投料等比較簡單、可控的工作。

  就算投料,彭老板也做得比較細致。很多養殖戶設置定時投喂功能,飼料放進投料機后,常常不理會飼料投放情況以及魚的攝食情況。彭老板一定會做到“看魚投料”,根據天氣、水溫、魚的搶食性等各種情況來調整投喂量。​  ​  

    彭老板還特別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今年,他花費1.4萬元從廣東購買了100萬尾海大全雄黃顙魚水花,價格比鳙魚、白鰱高不少,洪湖當地也少有人標全雄黃顙魚苗。在他看來,全雄黃顙魚未來會比較有市場,只是人們現在還不大了解,他希望能從中找到一點機會。

  洪湖大沙湖農場五分場張成強:微孔曝氣減少浮頭​  ​  

    張成強喜歡與人交流,嘗試新鮮事物。2011年,他在一本漁業雜志上看到對微孔曝氣增氧設備的介紹,認為可以解決其增氧難題,就果斷花了四五千元買了一臺。​  ​  

    之所以這么果斷,除了愿意嘗鮮外,還源于其2010年的慘痛教訓。2010年,張成強試著提高放養密度與產量。那一年,他使用著常規的增氧機增氧,還不怎么會調水。到了高溫季節,問題接踵而至,7月份魚有4天浮頭,8、9月份各3天,到10月份3天一次小浮頭、5天一次大浮頭。這讓其非常苦惱。

  2011年使用微孔曝氣增氧設備后,張成強的魚塘7-9月份基本不再浮頭,雖然10月份還比較厲害,但也有所減輕。此外,浮頭減少還得益于水質的改善。就在最近3-4年,越來越多企業推廣調水理念與方式方法。張成強從中也頗有收獲。​  ​  
    湖北草魚養殖成活率常常不高。以2014年上半年為例,成活率估計只有40%-50%。這不僅影響養殖戶提高產量,還增加了苗種與藥品投入,浪費了飼料。在洪湖通威的引導下,張成強今年嘗試著給草魚打疫苗,截至目前2.5萬尾草魚苗僅死幾十條,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去年同期他也死了5500來尾草魚。​  ​  

    正因為不斷嘗試與鉆研,張成強成魚塘這兩年產量比2010年前后增加3000-4000斤,畝增產大約100-130斤。2014年下半年草魚養殖如果沒出大問題,張成強的草魚產量還會繼續增產。

  洪湖烏林范遠道:鳙魚畝產達384斤​  ​  

    “三分種,七分管。”范遠道告訴記者,日常管理一定要做得非常細致才可能養好魚。以投料為例,他每次投料都會仔細觀察魚搶食性如何,如果魚不斷向上頂就說明搶食性強,這時他會將投料機出料口開大一些。如果魚愛吃不吃,不少魚還不斷向外游,那就將出料口關小一點。投料做得細致,才能保證魚的正常營養需求,讓飼料不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草魚價格在各種水產品價格中一般比較低。因為養殖成本不斷上升,養殖戶要想獲得良好的收益,常常會努力提高鳙魚、白鰱等雜魚的產量。2013年,范遠道的鳙魚產量達到384斤/畝,每畝貢獻了約1500元的凈利潤。范介紹,因為鳙魚會吃魚種料,對其早期快速生長有較大幫助。而且,范還會堅持施肥,產生硅藻讓鳙魚攝食。這才使得其鳙魚產量比較高。​  ​  
    范遠道有幾十年養殖經歷,經驗非常豐富。不過,他從不以此限制住自己思維。他常常向別人學習,只要了解到周邊養殖戶養得比較好,不管對方年紀大小,都會過去請教人家。這也是其能夠保持高效益的重要原因。

  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王松林:溶氧測控儀保證溶氧又省力​  ​  

    王松林養殖管理做得非常細致。以投料為例,他會根據攝食期間魚群面積大小來判斷魚的攝食情況,從而調整投喂量。他每餐會用磅秤來稱投喂量,一般都不會剩料。在海大的引導下,王松林還從最近開始,由每天投喂3次改為4次,分別是7點、11點、14點與17點。投料投得細,既能保證魚正常的營養需求,又不會浪費飼料,污染水體。

  2013年,王松林到養殖后期的魚載量比較高,超過了2斤/立方米。這對其溶氧管理要求也非常高。他告訴記者,到養殖后期,他每8-10天會堅持用芽孢桿菌、光合菌等產品調水。此外,他去年還花費1600元購買了溶氧測控儀,實時監控水體溶氧。既保證了效果,又節省了人力。因為效果好,王松林周邊不少養殖戶今年都購買溶氧測控儀。​  ​  
    “去年是我養魚以來產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年。”王松林對此頗為欣慰。這正得益于其細致的日常管理。

  廣東梅州晨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先進養殖設備為養殖保駕護航​  ​  

    梅州市晨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位于梅州市梅縣白渡鎮石子嶺水庫,庫區水面面積1035畝,目前水庫投放草魚35萬尾,鱅魚5萬尾,白鰱3萬尾,鯽魚10萬尾,鯪魚100萬尾。​  ​  

    記者在庫頭現場看到了揭陽通威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梅州大區經理何維軍在路上介紹的投入幾十萬元的新建投料臺,同時作為魚料倉庫,旁邊還建有吊網設備,用于起捕魚。據了解,梅州水庫吊網捕魚技術,是已在廣東省漁業局注冊的大水面捕撈技術,其對魚損傷小,成活率高,2個人即可操作,人力成本小,起捕率高,可達95%。

  全庫庫區共配置3臺360度遠程投料機,分布在庫頭庫中庫尾,保證全區覆蓋。360度遠程投料機,裝料部分固定在料臺倉庫上面,投料時直接把魚料倒進裝料口,開機后,通過長長的管道運輸至塘面噴口處,以噴口處為圓心、半徑25m的近3畝圓圈范圍內都是投料機輻射范圍,投料時該圓圈內黑壓壓一片,全是吃料的魚兒。​  ​  

    何經理表示,目前80%水庫養殖配置增氧設備,可是在石子嶺庫區見不到增氧機的影子。庫區養殖技術員周師傅告訴記者,該水庫水源來自蕉嶺一帶山脈,是純天然礦泉水,水質靚,融氧能力強,加上目前庫區放養密度偏低,所以不需要配置增氧機。

  在庫區外壩,圍起了60畝水面網箱用于標粗。梅州市晨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君告訴記者,庫區草魚苗是來自長江水系的湖北苗,5-7寸規格苗,平均價格為6.7元/斤。根據庫區情況,結合出魚需要,投放3種標粗至不同規格的草魚苗。達到2.5-4斤規格時起捕,一般出魚時間集中在2-5月(此間每次出魚量大,為3萬斤/次,塘頭價平均6-6.2元/斤),7-9月(魚價偏低,平均5.8元/斤,出魚量少,1萬斤/次)。根據熱水期間餌料系數1.8(低檔魚料2.0),過冬期間餌料系數2.0(低檔魚料2.2)計算,水庫養殖草魚成本大概為5.1-5.2元/斤。​  ​  

    “水庫養殖地形復雜,面積廣,管理很辛苦。”王志君妻子表示,水庫投資大,回報也大,但也需要承受較大的投資風險。受約于自然災害,有時候錢砸下去沒看到任何東西就沒了。“去年洪澇災害,庫區魚幾乎全部逃走了。”不過,目前的她顯得很自信,“今年我們加大了庫區投資,新建了一些設備,包括料臺等,我覺得應付自然因素的能力增強了很多。”

  廣東梅州劉陸洋:28畝魚塘產量超10萬斤​  ​  

    劉陸洋是梅州市蕉嶺縣興達飼料會行老板,勤學習、善總結。此外,在他家旁邊,也侍奉著28畝的魚塘,雖然是普通魚塘,草魚放養密度達1300尾/畝,管理上注意細節使得其年產量超過10萬斤。​  ​  

    劉老板有一口2畝多的標粗池,養殖區水面28畝,平均水深1.5-1.8畝,投放4萬尾草魚苗,花、白鰱共1500尾,鳙魚800-1000尾,一般開春季節投苗,年底出魚,一年至少出魚7-8次,年產量10萬多斤。

  雖然只是魚塘養殖,但他在魚塘設備上一點也不含糊。劉老板魚塘是定點料臺投料,有2臺普通增氧機加2個微孔增氧機,“微孔增氧機同時供應大塘、小塘,即使臨時有一臺增氧機燒掉了,我還有一臺可以使用。”​  ​  

    不同于水庫養殖的吊網起捕,這里采用的捕魚設備是抬網。“原理差不多,網都是事先在水底下的,起魚的時候將網抬上來。”據介紹,網綁在網箱四周,在這個區域定點投喂,有利于形成魚的一種習慣,喂料的時候可以將魚集中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在想要出魚的時候利用這種習慣集魚捕撈。“有一年我全年只起到3萬多的魚,想想至少少了5萬多的魚啊,后來我就不在網箱外區域喂料,只在箱內區域投喂,又網上來4萬多斤魚。”劉老板略帶自豪的告訴記者。​  ​  

    不過,揭陽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梅州大區經理何維軍表示,抬網捕魚存在一定的劣勢,因為魚是很靈敏的水生動物,長期在網區喂料它們感受得到網的存在,網會處于經常動態中,捕魚的時候容易出現漏網之魚。

  廣東梅州市泰山生態漁業專業合作社:網箱標粗縮短養殖周期  利用設備巧消毒​  ​  

    梅州市南口瑤美水庫位于梅州市梅縣南口瑤美,是梅州市泰山水產合作社會長單位。7月27日,記者在揭陽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梅州大區經理何維軍的陪同下,來到瑤美水庫基地,庫區水面正在投石灰。"我過幾天想出魚,現在先投點石灰,預防一些病害。"水庫負責人陳森元會長這樣解釋。​  ​  

    瑤美水庫水面面積400畝,平均水深10m,水源是天然山泉水。目前共投放15萬尾草魚,鯪魚20萬尾,鱅魚2萬尾,白鰱2萬尾,鯽魚4萬尾,以目前魚苗規格來看,現在庫區魚量大概為25萬斤,水庫最大容量達到60萬斤。

  緊靠水庫岸邊,是160平方米大的網箱,用于魚苗標粗。據陳森元會長介紹,該網箱可以同時用于20萬尾魚苗標粗,將2兩左右的苗標粗至0.5-1.5斤,再投放整個庫區,這樣做可以提高成活率、縮短養殖周期。​  ​  

    庫區配置了先進機械化設備,1臺360度遠程投料機,可滿足30萬斤魚同時吃料。相對其他上千畝的水庫,400畝水面屬于小水庫,庫區有2臺微孔式增氧機,在中午12點-下午3點,晚上12點-早上6點兩個時間段開動增氧。吊網不只用于捕魚,也用于起吊諸如石灰類物品,將岸上的重物通過吊網機起吊至水面船上,在船的左右兩頭(不是船頭船尾)安裝2個簍子,然后將用袋子裝好的石灰放進簍子里,滑動小船,拖動,即可達到石灰潑灑效果,省時省力,還避免了石灰灰塵的散播。​  ​  

    庫區養殖成本主要來自飼料。按照2.0的餌料系數,飼料成本為4元/斤,加上人工、電費、庫租,平均養殖成本為5.1元/斤,利潤空間為0.7-1.2元/斤。

  廣東梅州市桂豐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自配料+產品監測室  發展生態養殖​  ​  

    梅州市桂豐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桂豐源”),創建于2008年,坐落于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的梅州市興寧市黃陂鎮,公司主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為經營模式。翁公無公害水產養殖場(即翁公水庫,水庫面積2200畝,各種魚年產150萬斤)是桂豐源建立黃陂鎮的一個生產基地。7月28日,在揭陽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梅州大區經理何維軍陪同下,記者來到翁公水庫。​  ​  

    據介紹,翁公水庫目前投放草魚苗50萬尾,搭配鳙魚、鰱魚、鯪魚等,年產達到150萬斤。但是,此養殖容量也只是利用了庫區最大容量的1/5,桂豐源總經理林偉強表示,這是為了可以給水體里面的魚更多的活動空間,魚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可以更加健康。

  除了梅州地區水庫普遍配備的養殖設備外,翁公水庫在庫區還建有顆粒飼料生產車間,同時配合其他廠家的中高檔配合飼料使用。“自己配的飼料生長速度慢一點,但是更健康,這也是我們倡導生態養殖實施的一個措施。”林偉強說。​  ​  
    “這周邊的一草一木,我們在實際生產中都進行保護,確保不破壞生態、良心養殖。”林偉強介紹,翁公水庫基地以“無公害”養殖為宗旨,庫區水源有三:一是江西山泉水、二是興寧本區山泉水、三是集雨面水,基地建有在線水質監測室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室,隨時實時監測水質,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  

    在投料區間附近,有一個12m×12m面積的網箱,用于凈化魚以及養殖部分中高檔魚,供應庫區基地餐廳消費。據林偉強介紹,庫區設有垂釣區,實行會員制度,供節假日會員休閑娛樂。“我們這里就是依托生態養殖環境,發展休閑農業。”

  廣東惠州楊財:混養高密度鯽魚  每年出魚20次​  ​  

    “現在都是現金買飼料。”目前在惠州瀝林鎮養魚的楊財告訴記者,自從轉換養殖模式后,就不欠經銷商的飼料款了,因為他是目前瀝林鎮唯一養草魚輪捕輪放的養戶。​  ​  

    楊財是重慶城南人,早年南下廣東打工,曾經幫過當地有名的大經銷商陳善揚搬貨打工,現在則是陳善揚的客戶。目前,楊財在瀝林鎮擁有2口魚塘50多畝水面。從搬運工到養魚高手,細心好學的他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養殖路線。

  以前,楊財采取草魚與羅非魚混養的模式,為單批放苗,但是密度過高,容易頂塘,而且料比高,養殖中后期魚的長速慢,還經常欠經銷商的飼料款,最高時欠經銷商20多萬元。后來楊財學習番禺、中山地區的草魚輪捕輪放模式,嘗試改變養殖思路。“自從輪捕輪放后,資金周轉快,現在都是現金買飼料,再也不欠經銷商的錢了。”楊財說。​  ​  

    楊財的養殖模式是:蛋鴨1000只/畝、草魚2000尾/畝(1兩/尾)、鳙魚80尾/畝(2兩/尾)、鳊魚130尾/畝(20尾/斤)、鯽魚2200尾/畝(7朝/尾)、鯉魚100尾/畝(2兩/尾)。草魚分三次放苗,第一次放規格為1兩/尾,1000尾/畝;當第一批草魚養到平均規格為3兩/尾時,開始放第二次苗,每畝再投放500多尾草魚苗(1兩/尾);第三次放苗的時間是在第一次出魚后,此時補放500尾/畝(1兩/尾)。

  “一般每年出魚20次左右。”楊財告訴記者,每次出魚3000-4000斤,畝產量4000斤,兩年干塘一次。去年10月2日,楊財第一次放苗;11月10日,他進行第二次放苗;第三次放苗的時間是今年1月22日前后。他一般出魚的規格為1.3斤/尾,第一次出魚時間是今年1月20日;3月16日第二次出魚,之后每7-10天出魚一次,目前已經出魚13次。“前13次出魚以均價5.8元/斤賣出,基本已經回本,剩下的魚都是利潤。”​  ​  

    與此同時,放苗到出魚,50多畝水面總共死了1500多尾魚,魚苗的成活率高達95%以上。此外,因為看好鯽魚在廣東市場的行情,楊財的鯽魚放養密度高達2200尾/畝,遠遠高于當地500-600尾/畝的養殖密度,而且其鯽魚的成活率高達70%。“鯽魚需要養殖兩年,養殖到規格為7兩/尾就開始上市,全程只投喂草魚料。”

  編后語:近30年來各地養殖密度不斷 提高,水環境持續惡化,苗種也不斷退 化,新時期的草魚養殖肯定要有創新才 能前行,不可能完全照老辦法來做。如 果放在全國范圍內看,很多創新都很可 能會有人已經嘗試過,這些創新就不算 創新。鑒于不同省份、縣域養殖觀念與 技術還是有一定差別,如果將創新限定于特定縣域,我們認為草魚養殖還有很多存在創新點。雖然不一定是很大、很根本的創新,但一個行業不斷在細節上創新才能日漸完善。

編輯:黃姍 訪問人次:31999 關鍵字:草魚,養殖戶,微創新,模式,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用戶昵稱:

評論內容:
滑動完成驗證:
 

品牌推廣

咨詢:0779-2029779

第十七屆農聘中國水產人才網絡招聘會

農聘-水產人才網

獵弧英雄

蝦青素

強肝

手機版水產門戶網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水產前沿廣告

海洋與漁業

圖文推薦

更多

最新養殖綜合

更多

紅法活體蝦青素

今日要聞

更多

熱點推薦

更多

關于我們 | 企業推廣

會員服務 | 網站動態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付款方式 | 網站地圖

服務專線:0779-2029779

傳  真:0779-2030003

郵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響力的水產網站--水產門戶網

廣西南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桂ICP備110017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桂B2-20050073

X

中國水產門戶網微信平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