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幾年養殖環境惡化,南美白對蝦病害頻發,業界有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其他的品種,它們有的是近年來新引進的品種,作這一度落寞了澳洲淡水龍蝦,到底能不能完美逆襲,躋身主流養殖品種呢?且看業內人士怎么說——
澳洲淡水小龍蝦學名紅螯螯蝦,因其適應性強,生長溫度在6-35℃,在我國南北地區均可養殖,又因其色彩鮮艷,體型威武,有作水族觀賞品種之用。而澳洲淡水小龍蝦具有強耐低氧能力,一般可離水運輸達20小時左右,便于鮮活上市及供應范圍廣泛,且養殖技術易掌握,漸漸開始有養殖戶將其進行池塘養殖。近年來,有苗企開始大批量繁育苗種,養殖規模逐漸增大。
據湛江榮達育苗場總經理林繼輝介紹,目前,澳洲淡水小龍蝦的推廣很快,價格也不錯,6月份80元/斤,8月份60-70元/斤,除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傳統的養殖區域外,湖南、河南、廣西、四川、貴州都有養戶開始試養。目前南美白對蝦占據國內消費市場近8成,但產量卻難有保障,因此其他品種的蝦在產量和價格上會有一個上升的勢頭。
但是,苗種量少價高是目前制約澳洲淡水小龍蝦推廣的主因。林繼輝認為,目前來看這條蝦在廣東和海南進行苗種的繁育是比較劃算,因為它單尾蝦的產苗量很低,每尾蝦一年可產3~4次卵,每次產卵平均100~200尾苗,因此想要擴大苗種的生產規模,需要親蝦的數量也得足夠多。這就面臨著親蝦加溫越冬的難題,苗場的供溫能力難以維持如此龐大的親蝦規模,而且加溫越冬也會造成親蝦的損耗。在北方若讓它自然繁殖,就得等到5-6月份才能產卵育苗,這無形之中就縮短了養殖周期,難以達到上市規格。因此種苗繁育和成蝦養殖還是以廣東和海南等地為主。
廣西對蝦協會會長龐德輝則表示,目前澳洲淡水小龍蝦成活率優勢不明顯,畝產量大概500-600斤/畝,總體而言養殖效益并不高。未來可能往特種水產方向發展,養殖規模適度,活蝦銷售,以當地消費市場為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