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當這份由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部門出具的“死亡情況報告”,分別傳遞至福州市和羅源縣委工作人員手中時,在羅源灣內養殖鮑魚已有16個年頭的梁有明一家三戶,依然認為,鮑魚的死和羅源灣沿岸的工廠企業脫不了干系。他和當地數百家養殖戶都希望,既然羅源灣要發展成工業港,那么,就該讓水產養殖退出去。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羅源灣臨海產業的快速發展,灣內水產養殖業與臨海工業、港口物流用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羅源灣內水產養殖工作,將在未來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羅源灣鮑魚養殖早期每斤可賣到90元
梁有明今年33歲了。回想起父親開始養鮑魚的年頭,是在17歲那年。少年時期的他時常也會在漁排上幫忙。
“最好的時候,每斤能賣到八九十塊。”這大抵是梁有明能想到的鮑魚價格最好的時候了。梁父開始做這營生的時候,碧里村的大部分鄉親,都還只是做黃魚、藻類養殖。鮑魚利潤在同村人眼里看來,比其他水產養殖更加掙錢。一時間,村里不少人紛紛投入到箱養鮑魚的隊伍中去。按照碧里村村委會主任的統計,該村眼下有200多戶村民,都在從事鮑魚養殖。
“后來,鮑魚價格就從八九十塊錢降到現在的四五十塊了。”碧里鄉相關負責人介紹,但即便如此,鮑魚養殖相比于其他水產類養殖,利潤還是很不錯。因此,梁有明和哥哥,都在距離華東船廠不足一公里的海域里,以箱養鮑魚為生。三人手上分別有2000箱鮑魚,每籠(6層)按照鮑魚大小不同,分別裝有180到600粒不等。他們認為,鮑魚的死和自己的養殖方式并沒有什么關系。
利益驅使從事鮑魚養殖人數增多
“實際上,養殖戶們在養殖鮑魚時,普遍采取高密度養殖,以換取利益最大化。”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工作人員現場勘察到的,部分鮑魚養殖密度為每籠(6層)300粒,顯然是過于密集了。東南快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左右,羅源灣的鮑魚養殖已經有了,但養殖規模沒有今天這么大。由于利益驅使,導致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投入到鮑魚養殖行業中來。
據介紹,羅源灣地跨連江和羅源兩縣,水域面積34萬畝,水產養殖主要分為海上網箱、周邊涂灘和藻類養殖三種。近期統計數據顯示,羅源灣內現已養殖面積22.06萬畝,養殖網箱33.36萬標準箱。
“最多的時候,羅源灣內養殖網箱達到40多萬箱。”他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人在羅源灣內以養殖水產為生,不過當時多是以養殖魚類為主。隨著快速發展,當地的水產養殖,占了福州水產品市場的18%-20%。
羅源灣內水產養殖將退出歷史舞臺
“羅源灣顯然不再適合進行水產養殖。”據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一方面,多年養殖歷史過程中,大密度的集中養殖本身就會對海水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陸地的影響。羅源灣建起碼頭之后,又有了鋼材廠、船廠和其他工業設施,顯然更加不利于水產養殖。
“根據《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的要求,羅源灣海域主導功能定位為港口及航道區,未來羅源灣以港口航運、臨港工業為主導發展方向,灣內水產養殖業將逐步退出。”該名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羅源灣臨海產業的快速發展,灣內水產養殖業與臨海工業、港口物流用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保障臨海產業的發展,加快推進羅源灣內水產養殖全面退養及轉產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勢在必行。并且一直在進行中。
2008年以來,羅源灣內連江、羅源兩縣累計已征遷養殖網箱20.07萬箱,合計發放補償金7.1億元,為寶鋼德盛企業專用碼頭項目、億源、源鑫、旺達、博澳等碼頭項目、華能港電儲項目、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開發建設等項目的順利動工提供了保障。
而按照福州市委、市政府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戰略決策,根據福州市港口航運、臨港工業、城鎮建設等相關規劃及其發展進程,預計截至2016年年底,將全面完成羅源灣退養轉產工作。屆時,羅源灣內的水產養殖將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