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因收購價格低而持續不振的平沙羅非魚基地今年實現“逆轉”。該基地辦公室透露,今年由于收購價回暖、天災較少,病蟲害防治得當,羅非魚存活率達到了8成,養殖情況是該基地成立以來最好。
收購價比低谷期漲了一兩元 據平沙羅非魚養殖基地辦公室主任廖春華介紹,今年是2003年該基地建成以來,羅非魚養殖情況最好的一年,養殖戶今年種苗成活率普遍達到8成以上,原因主要是天氣好,防治病蟲害得當。
養殖戶葉啟昌告訴南都記者,他養殖羅非魚11年,過去每年投入的苗死亡率一般都在5成甚至更多,但今年死亡率明顯減少,收成更高。由于魚塘羅非魚尚未全部上市,他預測今年產量會比往年高出一兩成。
羅非魚收購價格也在回升。多名養殖戶透露,目前一斤羅非魚塘間收購價為4.3至4 .4元/斤,最高時達到4 .8元、4 .9元,比低谷時的3元多一斤漲了一兩塊錢。
養殖總規模仍在萎縮 盡管利好不斷,但這個面積超過萬畝的全省最大羅非魚出口基地仍面臨養殖規模萎縮,已不復巔峰的尷尬。
很多養殖戶自2008年連續幾年遭遇羅非魚收購價低迷的打擊,至今仍未恢復信心。羅非魚90%供出口,因為太依賴歐美市場,近幾年因為國外經濟形勢不好,收購價暴跌,至2012年,價格滑落到3塊多的歷史低谷,幾乎全行業遭遇虧損。“我現在還沒想過繼續養羅非魚。”已經改行的黎方明、謝學福等多名養殖戶稱,由于前幾年虧本太多,他們已有心理陰影了。
還有養殖戶表示,飼料、人工漲得太快,利潤被侵蝕很多,雖然收購價漲了,但賺的不多。
據統計,2012年,平沙羅非魚基地內養殖密度由最高峰時的3500尾/畝下滑到2500尾/畝左右,羅非魚養殖基地辦公室證實,今年雖然存活率高很多,但產量仍不及基地全盛時期的水平,“今年養殖戶投苗密度較去年有所提升,但密度只恢復到最高時期8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