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魚類產品的消耗量是歐美國家的兩倍之多,不管日本民眾是否喜歡吃魚,不得不承認正是吃魚的習慣使得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據相關部門統計,新加坡每人平均每周就會吃掉一斤的魚,這使新加坡繼日本和香港之后,成為亞洲魚耗量最大的國家。而中國的人均魚蛋白攝入量卻遠低于亞洲其他國家。可見,中國的水產市場仍有著不可估量的前景。
面對這個沉睡的市場,該用怎樣的工具,帶著如何的心態,從腳下的這片“金礦”中挖掘出潛在的財富?
事實上,作為水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我國水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的水產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從20世紀開始,漁業行業開始在中國興起,大量漁場的開設,帶動了一批飼料、加工、養殖企業的萌生。近十余年來,我國漁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在不到16年的時間內,我國水產總量從1998年的3906萬噸已發展到2014年的6300萬噸左右。
隨著漁業行業的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淡水養殖。從最開始的普通池塘養殖到現在的多元化養殖模式,工廠化養魚池、家庭庭院水池、河渠水庫等方式被廣泛運用,我國已有將近1838萬平方米的淡水面積被大幅度開發用于水產養殖。
據相關數據分析,2014-2017年我國淡水魚產量將持續增長。據統計,2013年我國淡水養殖面積同比增長1.67%,此外,2009-2013年我國淡水魚產量年均增長率為5.5%,預計2014-2018年中國淡水魚產量的年增長率不會低于5%。由此可以預測,2015年淡水魚產量可達2932.91余萬噸。
通過一系列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淡水養殖依舊存在發展潛力。同時,目前我國淡水養殖整體水平不高,通過加速整合養殖資源、加快技術推廣和應用,行業將會有更大的空間。此外,我國淡水魚類在出口、加工、食品等領域亦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3年回顧:困難重重
2013年是我國淡水養殖困難重重的一年。首先是淡水產品終端價格低迷,許多養殖戶處于虧損邊緣。2013年,全國主要淡水養殖品種的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其中尤以北方地區的鯉魚、華南華中地區的草魚與羅非魚、華中華東地區的鳊魚價格下滑最為嚴重。由于行情的長期不振,養殖盈利空間被壓縮,出現了養殖戶大面積虧損的現象。
另一方面,受2013年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影響,特別是蛋白原料如豆粕最高達4700元/噸、菜粕最高達3800元/噸,造成飼料成本上升、價格高企,進而致使其中如草魚、羅非的飼料成本增加近0.4元/斤。這對養殖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經銷商賒欠比例大幅度提升。前期魚價的低迷,養殖戶虧損,導致經營飼料的經銷商大量欠款難以收回,很多經銷商經營飼料賺的利潤難以負擔資金利息。而飼料廠家也有自己難念的經:經銷商想得到有足夠吸引力的利潤空間,養殖戶想從經銷商手里拿到便宜的產品,廠家同樣面對賒銷左右為難。
回顧2013年,全國很多地方的養殖戶已經連續虧損三年以上,養殖信心大受打擊。在此情況下,整個行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繼續干下去,既擔心越陷越深,又苦于資金難以運轉;放棄這個行業,又面臨著轉型的難題:很多人不得已嘗試跟風去養蝦、蟹或別的特種水產品,但是這樣的改變仍然前途未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