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快速擴大,工業不斷發展,養殖水域不斷減少,投資水產養殖場可能遭遇會遇到一些潛規則,這里為投資者提出一些應注意的問題,供大家參考。在避免“天災”的同時,也避開不必要的“人禍”。
風險一:養魚蝦,也可能遭遇禁養區。廣州花都的養殖戶梁先生介紹道,一般來說,承包魚塘、尤其是離開家鄉到外地,在決定承包前,就有很多事項應該注意。首先就是政策問題,包括該地方有沒有養殖許可,魚塘所在地是否屬于基本農田等,尤其是承包土地自己開挖魚塘的,在承包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上述這些地方屬于政策禁區,冒然投資會導致血本無歸。
風險二:安全問題很重要。承包到魚塘之后,可以開始安排生產了,但安全的問題仍然存在。據介紹,在很多養殖區,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人,如吸毒人員會跑到魚塘找養殖戶“借錢”;在收魚的時候,村子里的人成群結隊出來拿魚;還有黑勢力團伙等等。和畜禽類養殖場不同,水產養殖受到地勢、水源的限制,在選擇地址的時候也需考慮安全保衛的問題,盡量集中在村落、道路附近。和當地公安、村政府搞好公關也是必要的措施。另外,出門投資靠老鄉,相互守望也是不錯的選擇。
風險三:私簽合同保護不了權益。承包養殖場還有一個相當普遍的風險,就是承包合同相關的細節。合同界定不清,土地界限劃分模糊,村干部和村民利益糾葛等等,無一不困擾著養殖者。關于土地的糾紛,很多時候都是一筆糊涂賬,特別是農村土地夾雜著多重利益糾葛,往往令花錢投資的承包者不勝其苦。
風險四:還有一種人禍——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隨便一個小工廠,一條水渠就能要了養殖場的命,不但之前的辛苦全部白費,還會因污染而造成后續的隱患。由于漁業污染調查難、取證難,令養殖者訴苦無門。
因此,投資水產養殖盡量辦好各種合法手續和相關證件。譬如,養殖證對廣大的養殖場而言,對期望做大做強的水產投資者而言,養殖證是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合法憑證。
不過,擁有養殖證的養殖場并不多。據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核發養殖證37萬多本,確權水域灘涂面積448萬公頃,發證確權率只有65%。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養殖證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完善,低層次且沒有掌握合法憑證的養殖行為的政策風險將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