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電(吳會明)一種名為“星洲紅魚”的名優水產品,經廈門集美區農業部門早年從臺灣、新加坡等地引進繁育、試養獲得成功。今年來截止8月下旬,星洲紅魚淡水養殖在轄區形成規模,面積320多畝,總產值300余萬元。眼下,廈門集美區正組織水產專家及農技人員對新增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準備適度推廣。
星洲紅魚體色粉紅、沒有黑斑或極少黑斑,頭小、背高、體寬,肉厚并且魚刺少,腹膜潔白體型與奧尼羅非魚相似。星洲紅魚為雜食性,耐低溫,肉質鮮美細嫩。2004年6月,廈門集美區農業部門引進養殖試驗,邀請國家海洋三所、省水產研究所、市水技站專家對養殖戶進行培訓,對池塘設置、水質管理、飼料投放、病害防治等一系列養殖技術進行現場指導,使廣大養殖戶了解并掌握星洲紅魚養殖過程中的主要管理措施。經專家驗收認為,該魚生長快、肉質好、抗病力強、養殖優勢明顯,可作為轄區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的新品種和新的養殖經濟增長點。
為解決推廣養殖的苗種問題和調動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廈門集美區農業部門積極爭取區科技三項經費和區財政經費20多萬元,大膽開展星洲紅魚的繁殖育苗并對養殖戶進行苗種補貼。目前,在集美轄區星洲紅魚的繁殖育苗技術日趨成熟,已達到規模化生產繁殖技術規范,僅今年繁殖星洲紅水花魚苗260多萬尾,培育成3cm的夏花魚苗140多萬尾。不僅解決了轄區推廣養殖苗種的問題,而且苗種還遠銷惠安、天津等地,受到當地養殖戶及消費者好評。今年,集美區計劃再增加投入,以進一步擴大推廣養殖面積,提高星洲紅魚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廈門集美區灌口鎮浦林村村民林泰良,具有多年的水產養殖經驗,敢于迎新,是率先進行星洲紅魚養殖試驗的養殖戶。去年他養殖了20多畝星洲紅魚,采取星洲紅魚和南美白對蝦混養養殖模式獲得魚蝦混養雙豐收,畝產星洲紅魚845千克、南美白對蝦250千克。在養殖池塘中,他還套養鰱魚和鳙魚、草魚,畝產210千克,創產值近20萬元。如今在集美像林泰良這樣,一批星洲紅魚養殖戶收入增加了,生活品位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