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國面臨水產養殖動植物疾病種類多而復雜的局面,各種病害對水產養殖動植物的危害日益嚴重,2014年由病害所致的直接經濟損失仍達到百億元以上。
由于目前對部分嚴重危害水產養殖動植物的暴發性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病害問題對水產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形成重大威脅。
一、2014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發生狀況
2014年,根據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相關單位,對全國30個省(區、市)、4000多個監測點、435余萬畝監測面積、61種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監測結果的數據統計,造成嚴重危害的疾病有62種。
各種病害嚴重危害多種大宗水產養殖品種,包括草魚、鯽、青魚、鰱、鳙、鯉、鳊、牙鲆、大黃魚、羅非魚、鮭、鱒等魚類,凡納濱對蝦、克氏原螯蝦以及中華絨螯蟹等甲殼類。
養殖魚類主要疾病有:鯉春病毒血癥、鯽皰疹病毒病、錦鯉皰疹病毒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草魚出血病、傳染性脾腎壞死病、虹彩病毒病等病毒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鏈球菌病、愛德華菌病、黃桿菌病、氣單胞菌病、水霉病等細菌、真菌病;刺激隱核蟲病、車輪蟲病、粘孢子蟲病、指環蟲病等寄生蟲病等。
養殖蝦類主要疾病有: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造血組織壞死病、幼蝦早期死亡綜合征、弧菌病、固著類纖毛蟲病等。蟹類的主要疾病有:中華絨螯蟹顫抖病、黑鰓病、固著類纖毛蟲病等。
異育銀鯽皰疹病毒病在銀鯽主養區危害非常嚴重。該病僅江蘇省異育銀鯽主養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30億元以上。在河北省某養殖場在短短一周內就導致15萬公斤養殖銀鯽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0萬元以上。
對蝦的白斑綜合征感染的宿主范圍呈現擴大的趨勢,已經對湖北和江蘇等地養殖克氏原螯蝦和中華絨螯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據推算,全國水產養殖動植物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80億元以上,其中蝦類因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尤其重大。
二、2015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流行趨勢預測
由于養殖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水產養殖管理規范化技術、防疫體系建設、養殖品種、模式與方式等在短時期內不會有很大改觀,預計2015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的病害將維持在2014年的水平,受到病害危害的養殖品種和病害種類數不會有大幅度度上升。但是,部分水產養殖密集區域的養殖品種可能發生暴發性疾病、部分疫情將有加劇趨勢。水產養殖動植物受病害危害的主要對象是對蝦、銀鯽、草魚、鯉、大黃魚、石斑魚等。預計2015年病害造成水產養殖動植物的損失不會低于2014年。
(一)魚類
草魚出血病和皰疹病毒病依然是我國養殖草魚和鯉鯽魚的主要疾病,預計發病率為35%以上、死亡率為20%以上。鱖的虹彩病毒病、羅非魚的鏈球菌病和鰻鱺的愛德華菌病等將在廣東、海南、福建、廣西、江蘇等地重度發生。
大黃魚刺激隱核蟲病、石斑魚神經壞死病、牙鲆、大菱鲆的盾纖毛蟲病,將在廣東、海南、福建、臺灣、山東等省份重度發生。除刺激隱核蟲病外,其他疾病的危害程度將與2014年基本持平或略為上升。
(二)甲殼類
對蝦和克氏原螯蝦白斑綜合征、幼蝦早期死亡綜合征、弧菌病、固著類纖毛蟲病等將是甲殼類重點發生的疾病。幼蝦早期死亡綜合征的發病率可能達到30%以上、白斑綜合征的發病率在25%左右;危害程度將與2014年持平,主要在海南、廣東、浙江、江蘇、廣西等地區流行。
(三)其他
刺參將發生皮膚潰瘍綜合癥等病害,其危害程度將與2014年持平,主要集中在山東、遼寧兩地發生。
(四)海洋環境災害
2015年海洋生物環境災害仍以滸苔、赤潮的暴發為主,發生的規模和危害的程度將會與2014年持平。
三、2015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流行趨勢預測依據
由于目前我國水生動物防疫體系以及養殖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列問題,在短時期內還難以得到徹底解決,2015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防控形勢依然堪憂,尤其是如下問題直接制約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的防控效果。
(一)水生動物防疫體系頂層設計欠科學、制度不完善,導致體制不順、機制不暢、防疫工作推進困難。
如“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2011年就啟動了,但是,因為沒有具體配套的實施細則,導致至今難以推進。又如“動物防疫法”規定的執業獸醫和官方獸醫制度,在水產養殖業中沒有得到有效地落實,我國的水生動物官方獸醫尚未認定,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尚未上崗,直接導致了水生動物疾病診斷和漁藥使用中呈現亂象叢生的問題。
(二)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免疫防控條件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水產用疫苗。
由于我國水產養殖品種和疾病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已經獲得生產許可的水產用疫苗數量和種類則非常有限。對于水產養殖動植物的大多數嚴重病害,尚無可用的疫苗。實施水生動物免疫預防的基礎薄弱。我國水產養殖地域遼闊,養殖對象眾多,養殖環境差異巨大,水生動物養殖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在不同養殖區域即使引起相同疾病的病原生物,也可能因為存在血清型等方面的差異,而導致接種疫苗的失敗或者加速病原生物的變異。
(三)生態防控技術應用基礎比較薄弱。
適宜在不同地區和養殖模式下推廣的生態防控技術不多,已有的實用性成果不能滿足各種類型的水產養殖生產需求。部分已有的生態防控技術沒有得到充分整合與推廣。在我國尚未形成水產品優質優價的環境下,生態防控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的技術尚難以實施。
(四)由于缺乏精準用藥的必要技術與條件,導致水產養殖動物致病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
水產養殖動植物的種類多,不同種類的水產養殖動植物的生理特性差異很大,對藥物的耐受性、藥物的效應以及藥物的代謝規律存在差異。水產養殖動植物生活環境復雜。在各種類型的養殖水體中,漁藥的用藥效果會受到水體環境和各種理化因子的影響。對患病水產養殖動物定量給藥困難,即使采用藥物餌料治療時也必然是群體受藥,其結果往往是群體中正在患病而需要獲得藥物的個體,卻因為食欲下降或喪失而難以得到適量的藥物。
四、2015年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防控對策建議
(一)加強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的頂層設計,理順體制,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建立職能明確、分工合理、機構健全、隊伍精干、經費保障、運轉高效的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加強水生動物防疫法規制度建設,制定《動物防疫法》實施條例,明確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水生動物防疫工作中的職能,真正做到權責一致。制定符合水生動物特點和我國水產養殖實情的漁業官方獸醫制度、水產苗種產地檢疫、養殖水生動植物病情測報、實驗室能力考核和水生動物疫情報告、認定、處置標準和方法。
(二)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科學研究,盡快搞清一些重要疫病的病原、發病機理,提出預防控制治療措施,加強新型漁藥的研制,不斷提高水生動物防疫工作水平。加強健康養殖理念和生態防控的宣傳和推廣,貫徹“以防為主,防控治結合”的方針,集成推廣“測水養殖”和“測菌給藥”技術,把健康養殖的管理和技術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實現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