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今晨,長江以南大部地區氣溫繼續維持低位,華南大部氣溫在10~15℃,江南、江淮等地依然不足10℃。預計明日起,南方大部地區將逐步回升。
今天白天到夜間,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西藏東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東北地區中部、西南地區大部、江南大部、華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云南南部局地有大雨。
春季時節,陰雨北風天氣多有發生,冷暖交替現象頻繁,發生“倒春寒”現象較多,中國水產門戶網在此提醒廣大水產養殖戶應該注意:
首要任務是防寒防雨: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經常檢修防寒棚,氣溫回升后或中午前后可揭開棚蓋,以利通風透氣增加溶氧;于上風處搭防風障,防止冷風直接吹襲池塘;圍養水葫蘆,阻止塘水上下對流,推遲塘底降溫的時間。
低溫時不宜捕魚,網捕時魚群被迫劇烈活動,增加其體力消耗,加快其體質下降;有些品種的魚如羅非魚會于水底集群以相互取暖,捕魚時會使魚群受驚散開,造成凍傷。
寒潮天氣雨水比塘水溫度低且偏酸性,故要在魚塘的四周挖一條深0.5米、寬0.7米的排水溝,方便及時排除雨水,防止塘內溫度和酸堿度進一步降低!
病害增多
入冬時水溫下降,致病菌的致病性降低,魚病減少,養殖戶減少或不再采取防病措施,致使致病菌存活于魚體內或水體中。越冬期間致病菌長時間慢速繁殖,并在入春后水溫回升期繁殖速度加快,數量陡增,致病力增強,危害增加,再加上越冬后魚體體質下降,魚病發生增多。
近期氣候不穩定雨量增多,淡水養殖魚類的水霉病、愛德華氏病和纖毛蟲病等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將會升高,要對越冬池實行殺菌消毒。
常用藥物和使用濃度分別為:高錳酸鉀,每畝1米水深用1千克;二溴海因每畝1米水深用50克。針對錨頭鳋等寄生蟲病的防治對策是:每畝水深1米,用晶體敵百蟲0.1-0.15千克兌水潑灑,每天1次,連續3次。
水質突變
春季低溫陰雨和忽冷忽熱的天氣導致池塘內的藻類大量死亡,水體溶氧減少,水中有益菌群活性降低,水色變黑。水質的惡化造成塘魚浮頭,甚至死亡。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換新水(換水15-35厘米為佳),并將生石灰(每畝7-10千克)稀釋后的澄清液全塘潑灑,以殺菌消毒、凝集懸浮物和適當平衡酸堿性,改善水質。水溫較低時施用水質改良劑要適當加大用量并給水體增氧。
另一方面,浮游植物的生長跟不上浮游動物的繁殖速度,被大量吃掉,致使原來青褐色的塘水變清變透。其對策是:及時注入新水或施用增氧劑,以增加水中溶氧;每畝水深1米用晶體敵百蟲0.1-0.15千克兌水潑灑;追施發酵過的有機肥或其他促進浮游植物生長繁殖的制劑。
除以上措施外,還要注意隨氣溫變化適時、適量投餌,并添加免疫增強劑和定期投喂藥餌,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御寒能力。此外,要及時撈出凍傷、凍死的魚防止水質被污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