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小棚養殖南美白對蝦
走進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何丫村,一排排整齊的鋼架大棚躍然眼前,鋼架大棚里的水池里,一臺臺增氧機不停地吐著水泡,青褐色的蝦苗在水里自由游弋……如今,南美白對蝦作為何丫村的主導產業,全村4200畝土地中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面積達3800畝,大棚養殖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5%以上,每年為村里帶來過億元收入。
村黨總支書記秦志輝告訴記者,村里半淡水半海水養殖,比外地淡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肉質緊、口味好,而且對蝦的運輸成活率比較高,深受商販和農民經紀人的喜歡,在對蝦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
小馬家庭農場負責人姚福軍是較早從事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村民,在何丫村共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養殖南美白對蝦。見到他時,他正在設施大棚間來回走。“前兩天,我的苗種剛剛入塘。這不,每天都要來巡視。”姚福軍說,南美白對蝦一年能養殖兩到三期,每期的畝產出在5000元到8000元左右,行情好的時候,每畝產值可以達到3萬元,這幾年他賺得盆滿缽滿。他說,南美白對蝦養殖出效益,苗種選得對是關鍵,加上2013年臨海高等級公路通車后,南美白對蝦養殖又獲得了運輸優勢。“路造好了,蝦就不愁賣了,以前最遠只能運到上海,現在可以運到北京、安徽等全國各地。”姚福軍欣喜地說。
對蝦育苗池
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產業鏈上游——對蝦苗繁育在何丫村也漸成氣候,陳泉就是村里典型的對蝦苗育種專業戶。他從事對蝦苗繁育已經9年了,不僅自己育苗經驗豐富,還專門從海南聘請技術員把關,他的苗種在當地乃至全縣都有很高的信譽,每年培育七億尾對蝦苗提供給周邊蝦農或者外地客戶。“我這會兒就在苗總場里,走到中心路向西……好的,我等你們……”當記者來到陳泉對蝦苗總場時,負責人陳泉正忙著打電話。掛完電話,陳泉告訴記者,大豫鎮有位養蝦戶經朋友介紹過來買蝦苗,因為第一次來不認識路,所以自己剛剛在幫著指路。沒一會兒,一輛面包車駛進苗種場。“聽說陳泉這邊的苗種質量好,今天我特意來選種。”大豫鎮養蝦戶沙曉東介紹說,往年自己從事露天南美白對蝦養殖,今年他計劃嘗試南美白對蝦大棚養殖。據統計,像陳泉一樣的對蝦苗育種專業戶,全村共有大小20多家。
為合理利用資源,村里因地制宜,從2002年開始,籌集資金開始對部分荒地進行平整,清理豐產溝30多公里,新建水泥路40多公里,發展大棚南美白對蝦養殖。為更好地服務蝦農,村委會黨支部大力推廣白對蝦養殖新技術,村民也都積極適應形勢,承包土地,新建蝦池,自主創業。圍繞南美白對蝦養殖,何丫村還衍生了專業提供咸淡水、蝦料經營等產業,也給全村農戶帶來了就業機會。秦志輝告訴記者,全村50歲到70歲,甚至75歲以上的村民,只要身體健康,空余時間都在給規模養殖戶打工,從事喂蝦、搭大棚、拉薄膜等工作,每天能賺100元左右。
面對周邊地區蜂擁而起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熱,導致市場行情大波動,甚至重演一次幾年前的河蟹養殖大滑坡也未可知。秦志輝向記者透露,對此,村里未雨綢繆,將持續打造品牌,更新養殖品種,并向海產品深加工方向發展,力爭拉長南美白對蝦產業鏈,提高蝦的附加值。同時將實行土地復墾保證金制度,逐步完善機耕設施的維修配套,應對可能到來的市場危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