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健體(魚蝦的抗逆力):祛風是一個中醫概念。風指風邪,泛是由風致病的一種致病因素,因風邪引起的疾病特點是發病快、變化多、好得快;祛風即是消除風邪、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疾病。引用在水產養殖上,“風”泛指內外環境的不適因子及應激反應。祛風就是消除不適因子、緩解不適反應、治療由應激誘發病害。不適因子有天氣急劇變化水質的理化因子等。應激是指魚蝦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所產生的適應性和保護性反應。外部環境條件變化稱之為應激原。
應激原有兩大類
:1、天氣和水環境因子變化。
2、飼料營養不平衡或超標所引起的營養應激。
外界環境應激反應具有雙向性,適度的應激可增強魚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如白對蝦經過馴化可以在純淡水中生存;而頻度大或長時間作用的應激會引起魚蝦的耗氧量加大、新陳代謝加快、消耗能量增多,體內有害物質積累增加,削弱體質;超出對蝦的適應范圍時會損傷組織器官(如肝萎縮鰓絲腫大等)或引起代謝障礙,誘發病害,甚至死亡。飼料轉化率下降。如白對蝦從海水中一下子移至淡水中,它只能生存幾個小時,時間長了它就會死亡。對蝦常見應激反應的癥狀:1、大觸須發紅或斷須、尾扇發紅,游泳足變黃、步足發紅,體色發紅、暗淡無光澤不透明,肌肉白濁抽筋壞死等。2、腸道斷節水腫甚至腸炎空腸空胃等現象。3、減料甚至不吃料、出現游塘現象。4、容易受驚跳塘。5、應激脫殼困難或脫殼不遂。6、出現黃腫鰓等鰓病癥狀。7、肝病變。8、偷死。
在祛風健體工作中最重要工作是祛毒強肝。
保持魚蝦肝胰臟的健康是成功養殖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在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現魚蝦的肝胰臟腫大、萎縮、紅腫、糜爛等癥狀,防不勝防。
在養蝦過程中為什么對蝦的肝胰臟會容易發生病變?甲殼動物的三大防御器官:肝胰腺、腸道、甲殼。甲殼、腸道構成第一道防線(防止入侵),肝胰腺是第二道防線(吞噬、中和解毒)。對蝦的肝胰腺是機體的化工廠,擔負著解毒、免疫﹑造血、消化酶的分泌和生理調節等。肝胰腺一旦受損,將影響到對蝦整個生理活動。在生產實踐中,不規范的操作如消毒、缺氧分解產毒產酸等,使肝胰腺慢性中毒;不合理的過量投喂和高強度的應激,增加肝胰腺的負擔,使機能下降;最終引起免疫力低下,病害頻發。在生產實踐中,肝胰腺輕度受損,引起生長緩慢,大小不均;肝胰腺的嚴重受損,引起大量對蝦死亡,甚至全軍覆沒。可見,在對蝦養殖中,肝胰腺的保護是至其重要的。
在養殖生產中,引起肝胰腺受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中毒型的肝胰腺病變,主要表現在肝胰腺變黃、變黑、變白。由中毒引起,來源有環境產生的有害有毒物質和飼料中含有的。
2、感染性病變,表現在發紅,腫大,繼而萎縮。
3、過量投喂或環境應激超出肝胰腺的負荷,表現為發紅、腫大。肝臟病變的過程。養殖對蝦正常的肝胰腺為褐黑色,倒葫蘆形,輪廓清晰,腹面有白色包膜(俗稱為白區);剝開包膜,肝組織呈黑褐色。當發現肝胰腺的顏色變為棕紅色、泛黃,白區縮小或消失,說明肝胰腺開始病變,此時是保護肝胰腺的最佳時期。如果沒有引起注意,肝胰腺進一步病變,發紅、發黃加深,輪廓模糊,進而出現腫大,說明已經嚴重病變。此時采取合理的治療,仍然可以康復。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措施,進一步病變,肝胰腺出現萎縮硬化、白化,說明肝組織出現嚴重壞死,采取治療措施效果較差。常見肝病變現象:黃肝(是病變早期預兆);黑肝(是中毒肝臟細胞開始壞死的癥狀);白肝(肝臟完全壞死的初期癥狀);紅肝(急性應激蛻殼、中毒或長期消化不良癥狀);腫肝(肝臟腫大,是病變早期預兆);縮肝(肝臟萎縮,是病變后期癥狀);玻璃肝(肝臟變透明,是肝臟完全壞死癥狀)。
護肝思路:
1、保肝新概念—祛毒強肝。肝臟是解毒器官,當水中或飼料中有毒素時,容易受到傷害的器官是肝臟。所以養肝護肝是首先要除毒;其次要養藻吸毒。維持良好的養殖水環境,吸收與減少產生有毒物質;三是增強肝臟的解毒排毒功能。
2、合理用藥。避免使用毒副作用較大的消毒劑或減少使用次數,主要是通過增氧與育藻來改善水環境,破壞病原生物的生長環境,競爭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達到減少病原生物的目的。
3、合理投喂。選擇優質飼料并添加維生素C,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加料一般每隔2-3天才加一次,每次加10%左右。(作者:海南正強超越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朱行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