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地區的水庫養殖中多采取網箱標苗的方式,并且360°風送投餌機非常普遍
廣東省水源豐富,水庫眾多。由于水庫或庫灣具有水源好、病害少、單畝租金相對較低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水庫養殖方面做文章。水庫養殖的魚單斤成本一般比池塘低,且肉質較好,如果具備良好穩定的流通渠道,養殖效益十分可觀。
水庫養殖的飼料容量巨大,一個水庫全年的用料量甚至可超過當地經銷商的年銷量,因此逐漸得到各飼料公司的重視。然而,水庫養殖也存在一次性投入大、捕魚難、管理難等問題,尤其是在現行草魚和羅非魚等大宗淡水魚魚價低迷的情況下,養殖具有一定風險,而且水庫客戶對產品性價比和技術服務的要求較高。針對此情況,廣東各大料企主要通過資金扶持、技術服務和產品定制等不同方式開拓市場,目前主要有直銷和經銷商銷售兩種形式。
筆者近期走訪了粵西、粵東、粵北和珠三角附近的幾大水庫,通過案例的形式從技術和管理方面進行水庫養殖的簡要介紹,以期為業者提供參考。
一、梅州地區
梅州水庫的起魚裝置,配合抬網使用
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占5.4%。由于梅州山地較多,面積近1/4,故山巒疊嶂下的養殖池塘較為分散且不規則,水庫反而更適合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水產養殖。梅州地區可統計到的水庫數量可達400個,已開發利用來養魚的在200個左右,有效利用面積3-4萬畝。
梅州市場草魚飼料總容量約4萬噸,其中通威占40%,其余為泰山、宏通、正大、國雄等廠家,有經銷商分銷和直銷兩種形式,水庫承包者若資金不充裕則多考慮與經銷商合作,資金實力雄厚的則直接與廠家合作。
水庫養殖也是近兩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當地有技術、有膽識的養殖者慢慢意識到散戶式養殖越來越沒有優勢,于是嘗試經營大水面,這其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資金,資金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承包者對飼料的選擇。此外,水庫養殖的水產品能否順暢流通也是決定資金回報率的重要因素,建立穩定持久的流通渠道十分關鍵。因此,投靠可收魚的大經銷商也是承包者的常見做法。當然,在梅州承包水庫的老板不乏跨行投資者,此時資金已不是主要問題,飼料質量和技術服務能力則顯得尤為重要。通威借力365模式加快了先進漁業設施在水庫養殖中的應用和普及,在梅州地區形成了一定影響力。
機械化是梅州水庫養殖的重要特點,幾百畝到幾千畝的水庫中360°風送投餌機、各式增氧機、抬網裝置、柴油船、標粗用網箱等已屬“標配”,同時發展休閑漁業等第三產業的水庫其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可謂“豪華”。
梅州水庫水源較好,常年不干塘,主養草魚,搭配花白鰱、鯪魚和鯽魚,今年的草魚苗種主要來自湖北湖南(今年華中地區草魚種價格便宜),放養規格約2兩左右。梅州水庫的草魚大部分銷往福建,出售規格為2-3斤/尾,魚價與本地小塘養殖差異不大,但大頭等雜魚售價較高,利潤可觀。另,潮汕和揭陽一般需要2.5-4斤/尾的大魚,價格稍微高一些,故有條件的水庫可以養大魚。水庫水體較大,買苗賣魚均可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節,優勢明顯。揭陽通威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揭陽通威”)的陳小模建議水庫采取輪捕輪放的養殖模式,加快資金周轉,同時利用水庫容量大的優勢錯峰出魚,實現利潤最大化。
楊偉泉:水庫養魚一定要重視配養魚
梅州瓦窯水庫的老板楊偉泉
楊偉泉水庫養魚已有二十多年,其承包的瓦窯水庫有200多畝,另有幾口暫養小苗的池塘。之前主要養雜魚,2007年開始養4斤左右的大草魚。楊偉泉水庫里放養了不同規格的草魚種,輪捕輪放,過年后至4月中旬總共出了3次魚,每次1萬斤左右。據楊偉泉講,水庫養殖的草魚成本在4.8-5.0元/斤,只要市場價高于5.5元/斤都有錢賺。
“水庫養魚一定要混養,只養草魚很難賺錢,水庫主要靠雜魚賺錢呢,而且混養還能改善環境。”楊偉泉講道,“養大水庫比小塘有優勢,首先是配養魚效益好,其次外面有便宜的魚種一定要抓住機會,水庫可以存魚,這是小塘比不了的。”楊偉泉水庫的大頭、鳊魚、鯪魚和鯽魚每年可以獲利二十萬元,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頭。
楊偉泉在套養魚的放苗賣魚方面都很講究,他冬天不賣花白鰱,因為魚價一向不好,“3-9月份魚價較好, 4斤以上的花鰱可以賣到6.5元/斤,白鰱可以賣到2.3元/斤(4月份)。不同的魚在不同的地方賣價也有區別,一般梅縣大頭價格最高,漳浦白鰱價格較高。”楊偉泉常年都出花白鰱,但補苗時間一般每年2批,春頭一批,夏天一批,賣多少補多少。關于大頭的起捕,楊偉泉也有小竅門:投餌區下方布置一張抬網,出魚當天先開啟投餌機投喂草魚,然后關閉投餌機,約5分鐘左右草魚散去,此時將抬網抬起,里面幾乎全是大頭,一網大約2000斤,最多的時候4800斤。
瓦窯水庫無法干塘,養殖時間久了自然形成較厚的淤泥,加上水庫旁邊還有發酵的豬糞,在極端天氣下極易出現泛塘死魚,楊偉泉在2008年就有過類似的痛苦經歷,當時埋死魚埋了20000斤。水庫養魚就怕這種極端天氣,魚缺氧浮頭了非常危險,但水太深導致難改底,技術員建議天晴時用3Kw的葉輪曝氣或者用潛水泵抽淤泥。
陳浪:水庫管理重在防逃防偷
陳浪是興寧合水庫灣的負責人,承包面積1000余畝,水體最深可達18米,投餌區水位12米。除了四大家魚養殖外還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成立了“廣東鑫龍灣生態休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庫區的1000畝林區種植果樹,今后的水產品打算走品牌化道路。該水庫還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梅州市水產研究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其發展思路可供業者參考。
合水庫灣的承包者是從鐵礦行業跨行進入的,資金實力雄厚,但缺乏技術指導,之前是跟經銷商合作,現在是跳過經銷商直接與廠家合作,去年整個水庫共用了500噸料,今年預計可以用到1000噸。
水庫今年的苗種在4月中旬已經投完,總共60萬尾,其中從湖北購買的10余萬尾5-6寸的苗種還在網箱標粗,這是陳浪第一次從外省買草魚種,考慮到周圍養戶買外省苗有發病情況出現,他說如果養到今年8月份不出問題,以后可以考慮繼續購買華中區的草魚,否則繼續購買本地苗。
養殖規劃決定了一年的養殖節奏,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養殖成敗,水庫面積大,養殖規劃和池塘不同,不是以單畝密度算,以目標產量反推,資金是第一考慮要素,還要考慮銷路的問題。以合水水庫為例,按照承包者的投入預算,500萬資金除去部分基建費用,只能供100萬斤草魚的養殖成本,又結合市場行情,最終規劃以養4-6斤的大草魚為主,考慮到高溫期可能出現資金斷層,故需要提前調整投喂節奏,必要時中途出魚以緩解資金壓力。
陳浪說去年水庫某閘口因暴雨造成潰堤,魚應該損失了不少,加上合水水庫本來就是風景區,很多人可能會在岸邊垂釣,甚至下網捕魚,這對水庫自身經營非常不利。“水庫養殖的日常管理中,防逃防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要經常去庫區巡邏,及時拆除別人的掛網,下雨前加固閘口,防止不必要的損失。”陳浪講道。
二、開平地區
開平地區的水庫多為魚鴨或魚豬立體養殖,往年多主養羅非,一年一批,搭配四大家魚和鯪魚,因近幾年羅非魚鏈球菌病爆發嚴重,且2014年下半年起羅非魚行情低迷,故一些水庫養殖者開始轉養草魚。若放養模式合理,草魚可多批次快出魚,加快資金流轉,降低養殖風險。
該區域水庫的抓魚方式——電網分區起捕可供業者參考,請專門的拉網隊操作,按起捕重量收費,每斤魚的人工成本約3-5毛錢。雖然水庫魚上市的量大,但銷售基本不成問題。同其它地區一樣,開平地區的水庫租金有上升的趨勢。
邱瑞能:巧用抬網,輪捕輪放
邱瑞能是江門開平較有實力的經銷商,其承包的水庫位于月山鎮,面積380畝,養殖期間水位約9米,已承包8年,每畝塘每年的租金不足一百塊錢,魚鴨混養,在水庫附近單獨開挖了一口標粗塘。前幾年一直主養羅非魚,搭配草魚、大頭和鯪魚,年底或年初放羅非苗。因去年下半年起羅非魚市場行情不好,故邱瑞能開始轉養2-3斤的草魚。去年年底放了4-7兩不同規格、不同數量的草魚,今年可以看行情出魚,同時看魚價補苗。
月山水庫每年四五月份開始放低水位,水深3米以下即可清塘出魚。干塘至少需要2個月,屆時把水庫隔開,然后請人拉網。之所以選擇四五月份開始干塘是因為干塘后五六月份雨水充足,出完魚之后能快速補充進水,不影響當年放苗。
池塘在三個區域安裝了投料臺,配備葉輪式增氧機,并在投餌區水面下安裝了簡易型抬網,平時會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出魚。據邱瑞能往年出魚的情況看,羅非價格一般和池塘養殖的一樣,但草魚通常會貴五毛錢,多由廣州的水產公司過來拉魚,出口至香港等地,一次至少出售3萬斤。
水庫養殖投入大,資金周轉只能通過賣魚,但是又面臨抓魚難的問題,抬網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工具。晴天上午開啟投餌機誘食,然后用抬網把吃食魚抓起來,還可以借助池網和篩網在水中分規格,即把抬網中的魚集中在池網中,然后在池網中布置一張篩網,讓小魚漏下去,大魚裝桶出售。
許濃:水庫養羅非,謹防仔魚耗料
蘇坑水庫位于開平蒼城鎮,又稱盛毅水庫,面積400余畝,最深處11米,常年不干塘。許濃是這里的負責人,平時只有他一個人在水庫投料并負責日常管理,只有出魚時才請人幫忙,風送投餌機節省了投喂方面的不少人工。
該水庫主養羅非,搭配四大家魚,此模式下已連續養了5年,每年的收益大概在30-40萬元,養成后每斤魚的成本在3元左右,低于池塘養殖成本,但養殖周期長。羅非苗種多來源于本地,每畝放養1500尾,規格大概三公分,考慮到魚價走勢,一般每年7、8月份放養,次年7、8月份收獲,一年只養一批。水庫養殖在高溫期也會爆發羅非魚鏈球菌病,過冬期間還會面臨死魚風險。
因沒有標粗塘,且水庫養殖的羅非長速較慢,所以盛毅水庫一年只養一批,必須經歷一個冬天,而每年冬天又會出現大批死魚,許濃說是因為水溫過低凍傷導致,但不排除冬天水質問題導致死魚,因水庫目前底泥較深,投餌區淤泥近1米,冬天水體的亞鹽、氨氮較高,魚都上浮,故很容易凍傷。
許濃講道,羅非繁殖仔魚的問題在水庫養殖中一定要引起重視,一年一批的養殖模式可以在清塘后采取全塘噴藥的方式殺滅羅非仔。殺魚后10天左右試水,試水的方法很有意思,用白鴨進行試驗,若白鴨喝了水庫的水無異常反應則可以放魚苗。輪捕輪放的模式無法解決二代苗的問題,但一年一批影響了資金周轉,又要經歷越冬的風險,所以許濃下半年可能會選擇養大草魚。
和其它水庫一樣,盛毅水庫幾乎不用藥,使用最多的就是生石灰,這是干塘或平時水體消毒的必備品,可用來調控pH。塘邊養鴨可起到一定的肥水作用,許濃說1萬種鴨的肥效好過4萬幼鴨。
盛毅水庫沒有安裝抬網,出魚時先分區起捕,最后整個水庫拉網,網為電網,一般要拉3-4次才能全部拉完,一網魚用時10天左右,全部出完要2個月。許濃說他們的羅非魚價格要比當地池塘養殖的高2毛錢,因為抓魚期間掉膘嚴重,魚也耐運輸,所以魚中會適當提價,此外,0.35元/斤魚的抓魚人工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三、雷州地區
雷州一水庫成排安裝的投料機
雷州半島是一個頗具南亞熱帶特色的水產養殖區,筆者走訪發現雷州一口塘一兩百畝的面積很常見,在大塘養殖較集中的附城鎮土角村,每個養殖戶都擁有幾百畝羅非和蝦混養塘。當然,土角只是當地養殖的一個縮影,但雷州地區豐富的水域資源和得天獨厚的養殖條件讓更多人選擇在沿海區投入,而水庫資源一直少有人問津,高投入高風險的事情多少還是讓人有所顧慮。
據了解,雷州地區大大小小的水庫約35個,總面積約30000畝,但全年投料養魚的少之又少,很多水庫老板選擇粗放式的少量投喂方式。水庫養殖以主養羅非和四大家魚為主,若硬件條件優良,規劃合理的話羅非可以一年兩造,但養殖效益不如主養四大家魚穩定,尤其在今年羅非行情較差的情況下。隨著外部資本的進入和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高州和化州一帶的老板南下雷州承包水庫,水庫租金有上升的趨勢。
鐘堪余:根據雨季做規劃
鐘堪余,雷州英利武寮水庫的老板之一
四、英德地區
英德長湖網箱養殖場景:幾間板房,幾十個網箱,幾條狗,這就是漁民的家
潘海龍:體表殺蟲巧用帆布袋
英德長湖大草魚養殖戶:潘海龍
潘海龍從2007年開始在長湖網箱養魚,現在有四五十個網箱,規格均為4m×6m,主養4-5斤的大草魚,每個平方放養40-50條,使用百容草魚苗,規格為2-3兩,養殖周期約7個月,一般年后2、3月份放苗,國慶節開始賣魚,分批起捕,搭配鯽魚、花鰱(8-10條/箱),每箱利潤約6000元,餌料系數大概1.3左右,比池塘略高。
潘海龍告訴筆者,以前長湖水質好的時候每平方可以放100尾,現在水質每況愈下,去年因上游豬場排污影響水質導致大面積泛塘死魚事故,損失慘重。今年有人棄養,有人降低了養殖密度,潘海龍則聯系了一個廠家安裝了底部增氧機,自己買了臺發電機,防止網箱缺氧造成生產事故。網箱養殖一般都配有增氧機,但沒有投料機,人工撒料,一天3-4餐,全年投喂。
水庫網箱養殖的最大好處就是起捕方便,2個人即可搞定,直接把網一兜,再篩一下規格,裝桶,上船,運到岸邊的漁車上。一般長湖的草魚都在本地銷售,魚價比池塘養的草魚高1-2元/斤,沒有商標,但本地酒店一直認可長湖草魚,銷路不成問題。
用藥問題一直都是水庫養殖討論的重點,因水體面積大,外用潑灑型藥物難以奏效,劑量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死魚事故。長湖最突出的魚病就是寄生蟲感染,水體中的指環蟲、車輪蟲、錨頭蚤等較多,但是今年潘海龍發明了一個新方法,借助帆布袋給魚藥浴,他用的帆布袋是2m×4m,小于網箱尺寸,直接把魚套在帆布袋里進行藥浴,效果不錯,“但是后續還會感染,沒辦法,水體中的蟲太多了”,潘海龍說,很少調水,但經常給草魚拌飼乳酸菌等進行保健。
袁思倫:養殖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長湖養魚,只要不出現死魚,肯定會賺錢。去年和2009年都出現過大面積死魚事件,每次死魚都淘汰一批養殖戶,現在這水質讓人好沒安全感。”袁思倫的網箱后面就是倒刺鲃水產專業合作社,他自己有50-60個網箱,主要養殖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苗種購自江西,3-4公分的苗每尾要5-6毛錢,“價格貴也沒辦法,這種苗在本地很少有賣的。”3-4公分的苗放在網箱要先標粗,養到1.2斤以上再出售,一般2-3年養一批,網箱有各種規格的魚,因此可連續出魚。
據袁思倫講,前些年3m×3.5m的網箱都可以放1000條/尾,現在4m×6m的只能放700條左右,而且養成率有7成已經算很高了,死亡原因不外乎病害和缺氧。一般最危險的時候是國慶節前后,水質氨氮超標,一是因為長湖本身的網箱負荷太重,二是上游養豬場排放的污水。
整個長湖每年出魚約100萬斤,其中倒刺鲃占6-7成,其余主要為叉尾鮰、草魚和三角魴。長湖的倒刺鲃多銷往環球水產市場,然后走省內的酒店,近幾年價格較穩定,12-14元/斤,每斤魚的利潤在4元以上,養殖效益可觀。(感謝通威、海大、粵海、恒興等飼料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