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市場對羅非魚的需求觸底反彈,但國內的行情走勢仍然不明朗,持續低迷。究其原因,多少與養殖一線的粗放養殖、藥物殘留相關,羅非魚養殖能否從自己做起,規范養殖呢?當前的羅非養殖環境,是否就真的走到了“絕路”,沒有出路了嗎?
在羅非魚的養殖過程中,絕大多數的養殖戶朋友會將飼料、塘租、電費、人工、藥品等投入成本全計算在羅非魚上,很容易出現養殖隨價格波動做出極大的調整,嚴重影響養殖生產。但市場上總有一些持續賺錢的養殖戶朋友,他們往往更關注魚塘的綜合效益。首先,投入魚塘的飼料,先被在水面上層攝食的羅非、草魚吃掉。其次,羅非、草魚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飼料經由水中的微生物分解后,養殖了藻類和浮游生物,成為水塘中層鰱魚、鳙魚的主要食物來源。然后,鰱魚、鳙魚的糞便和殘餌成為水底生活的鯉魚、鯽魚、鯪魚的食物,形成了科學的食物鏈。這是魚塘大混養的優勢所在,也就說,投入的飼料在魚塘中,被各種魚充分吸收利用。近幾年,畝投喂量越大,其水面魚、底層魚的產量越高也得到了市場上很多養殖戶朋友的驗證。
以下一則羅非魚養殖持續多年成功的案例,希望能讓養殖戶朋友有所啟發。
表1呈現的是謝老板2011-2014年的養殖數據,連續4年,畝盈利在3800±500元,文中的數據只是現保持有記錄的,在2011年之前,謝老板養羅非魚也持續盈利。2012年,是謝老板突然想試試主養草魚,后因市場銷售環節不支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年的養殖生產,但仍然獲得了略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盈利。這提醒我們,養殖生產要根據當地的市場大環境來進行調整,而并非什么魚價格好就養什么魚。表2、表3為2013-2014的放苗情況。
表2 2013年放苗情況
表3 2014年放苗情況
圖1是江門海大飼料有限公司對羅非魚養殖市場的各品種魚的利潤貢獻調查結果分析,顯而易見,羅非魚、大頭、鯪魚這三種魚的利潤貢獻占比高于80%。從表1處,我們可以了解到,謝老板的羅非魚產量在這四年里,起伏比較大,但是,大頭、鯪魚這兩條的產量都相對保持較高的水平。大頭、鯪魚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羅非魚養殖的利潤,我理解為羅非魚價格較好的時候,這兩條魚可以讓魚塘利潤更可觀,而羅非魚價格低迷時,仍可以保持魚塘不虧或盈利。
養殖過程中,謝老板定期用海聯科產品進行底改、調水、內服保健外,他還做了那些事情而持續成功呢?表2、表3的2013年、2014年的放苗信息,或能讓我們略窺端倪。一、大頭放養規格比市場同期大1-2兩,密度合理;二、鯪魚放養規格(100尾/斤)遠超市場(7-8朝,約1800-2800尾/斤)同期,養殖密度(3500-4400尾/畝)遠高于市場(1000-2000尾/畝)同期;另外,畝投喂量(1.0-1.5噸/畝)高于市場(0.6-0.8噸/畝)同期,并且,在羅非起捕第一網(謝老板一批羅非分多次起捕上市)或發現投料區水體渾濁后,會增加顆粒魚料對鯪魚進行投喂,直至干塘賣魚,并在此過程中對鯪魚進行打樣,確保鯪魚達到上市規格。
作者:江門海大 楊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