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受入梅后第一輪暴雨過程襲擊,農業生產出現災情。昨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全市農業抗災自救行動已經啟動。
此輪強降雨,我市農業各門類均不同程度“受傷”。市農委辦公室截至昨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水稻受淹面積達到數十萬畝,其中最嚴重的地區在丹陽、句容、丹徒、鎮江新區的部分鄉鎮,低洼地區種植的水稻普遍受淹。暴雨下洪水漫塘過堤,漁業受災也很明顯。截至昨日,全市漁業受災面積超過10萬畝。畜牧業亦有災情。截至昨日,全市生豬死亡173頭、羊15只、家禽88萬只。位于丹陽的常州四季禽業有限公司的36戶合作農戶,受災死亡活禽58.5萬只,立華公司17戶合作農戶,死亡活禽4萬只;丹徒區的溫氏集團合作農戶18戶受災,死亡肉雞20.3萬只。
昨日,市農委召開了全市水稻生產抗災救災工作緊急會議,制定下發了水稻災后補救技術指導意見和災后水稻補種方案,組織動員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開展水稻生產救災工作。全市數萬畝水稻需要補種。
據市農委農業處劉常珍處長介紹,暴雨發生后,全市農業部門密切關注水稻受淹情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受災較重的轄市區和大戶了解災情,開展技術指導,針對部分受淹嚴重稻田需重種的情況,與種子經營戶多方聯系種源,截至目前,共聯系調運稻種4萬多公斤。
6月29日,市農委領導帶隊分赴各轄市區和受災點進行災情指導,并根據各條線特點,開展技術幫扶,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抗災減災,做好生產自救。
與此同時,加強與保險部門溝通協調,將受災損失情況及時匯總反饋至農業保險部門,做好受災損失評估和賠付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