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甘肅日報)在人們的印象中,甘肅無非是大漠、荒山。但現在,五彩繽紛的漁業養殖已成了隴原的一處處勝景。
記者從省漁業局獲悉:近年來,甘肅省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穩步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7萬噸,比2002年增加2500噸。
甘肅省有黃河、長江及內陸河三大水系,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的河流有78條。它們連同各地的水庫、塘壩,為甘肅省漁業提供了充滿生機的“源泉”。
近年來,甘肅省每年引進魚苗2000萬尾以上,武昌魚、彭澤鯽、河蟹、大銀魚、鱘魚等20多個名特優品種也游到了隴原,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比重達30%以上,既豐富了我省養殖品種,又實現了漁業養殖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增長型的初步轉變。
甘肅省豐富的冷水資源,成了大面積養殖的“風水寶地”。省上先后投資570萬元,建成了省虹鱒魚良種場、省冷水魚良種繁育場和省鮭鱒魚引種育種中心。鮭鱒魚產業帶覆蓋了河西的酒泉、張掖、金昌以及中南部的臨夏、蘭州、甘南等市州。目前,金鱒魚已成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之一,鮭鱒魚被列為優勢農產品。全省養鱒面積達到240畝,養殖場戶220個,年產量近2000噸,養殖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迅猛發展的漁業養殖,離不開科技的“滋潤”。在突破傳統池塘養殖模式的基礎上,網箱養魚、流水養魚、溫棚養魚、工廠化養魚等生態養魚模式逐漸推廣,河蟹大水面養殖技術、金鱒人工繁育及推廣等新技術走俏江河。而且,水產品加工業也悄然興起。
眾多努力使甘肅省漁業養殖區域布局初具規模。河西以張掖、酒泉為主的生態漁業養殖基地已具雛形,大水面河蟹養殖、抬田養魚穩步推進。中部以蘭州、白銀、臨夏為主的池塘養殖水平顯著提高,工廠化養魚、溫棚養魚等設施漁業開始起步,隴東、隴南的特色漁業基地已形成氣候。
蓬勃興起的漁業養殖場所,也給人們提供了度假娛樂的好去處。在永靖縣,集觀魚、品魚、游釣、娛樂為一體的漁業風景區已有10處,每年引來省內外游客50多萬人次。( 在人們的印象中,甘肅無非是大漠、荒山。但現在,五彩繽紛的漁業養殖已成了隴原的一處處勝景。
記者從省漁業局獲悉:近年來,甘肅省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穩步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7萬噸,比2002年增加2500噸。
甘肅省有黃河、長江及內陸河三大水系,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的河流有78條。它們連同各地的水庫、塘壩,為甘肅省漁業提供了充滿生機的“源泉”。
近年來,甘肅省每年引進魚苗2000萬尾以上,武昌魚、彭澤鯽、河蟹、大銀魚、鱘魚等20多個名特優品種也游到了隴原,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比重達30%以上,既豐富了我省養殖品種,又實現了漁業養殖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增長型的初步轉變。
甘肅省豐富的冷水資源,成了大面積養殖的“風水寶地”。省上先后投資570萬元,建成了省虹鱒魚良種場、省冷水魚良種繁育場和省鮭鱒魚引種育種中心。鮭鱒魚產業帶覆蓋了河西的酒泉、張掖、金昌以及中南部的臨夏、蘭州、甘南等市州。目前,金鱒魚已成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之一,鮭鱒魚被列為優勢農產品。全省養鱒面積達到240畝,養殖場戶220個,年產量近2000噸,養殖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迅猛發展的漁業養殖,離不開科技的“滋潤”。在突破傳統池塘養殖模式的基礎上,網箱養魚、流水養魚、溫棚養魚、工廠化養魚等生態養魚模式逐漸推廣,河蟹大水面養殖技術、金鱒人工繁育及推廣等新技術走俏江河。而且,水產品加工業也悄然興起。
眾多努力使甘肅省漁業養殖區域布局初具規模。河西以張掖、酒泉為主的生態漁業養殖基地已具雛形,大水面河蟹養殖、抬田養魚穩步推進。中部以蘭州、白銀、臨夏為主的池塘養殖水平顯著提高,工廠化養魚、溫棚養魚等設施漁業開始起步,隴東、隴南的特色漁業基地已形成氣候。
蓬勃興起的漁業養殖場所,也給人們提供了度假娛樂的好去處。在永靖縣,集觀魚、品魚、游釣、娛樂為一體的漁業風景區已有10處,每年引來省內外游客50多萬人次。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