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15年7月18日,池塘循環流水養殖交流會在安徽銅陵縣農業局舉行,來自安徽銅陵市農委、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池塘循環流水養殖項目的參與企業及上海、北京、江蘇、安徽等地的水產技術推廣站等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這次交流會。上午與會人員首先參觀了安徽張林漁業公司,張林漁業是安徽省首個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養魚示范基地,共有5套循環流水養殖系統運行,據介紹該項技術具有低碳、高效、養殖用水零排放、魚的體型肉質品質高等優點。其中去年試驗溝鯰養殖最高單產達178.9kg/立方米,養殖經濟整體效益顯著提高作為銅陵市池塘循環流水試點基地。今年張林漁業積極發展新的養殖品種,引進了加州鱸、青魚、鱖魚等名特優品種,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
結束了上午的參觀活動,與會人員在銅陵縣農業局舉行了現場的交流研討會,首先銅陵市農業委會副主任車家甫、銅陵縣水產站站長唐燕高進行了致辭和發言,然后來自銅陵的張林漁業公司、六安市華潤科技養殖公司、江蘇福瑞生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巢湖市江坤水產生態專業合作社、上海松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池塘循環流水養殖項目實施以來整體的感受和感到的不足之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安徽張林漁業張林認為吸污方面需要改進,水質調控這塊是核心部位,另外品種的選擇也尤為關鍵,通過近兩年的養殖親身感受到循環流水養魚便于集約化管理,病害防控方面優點突出,養殖過程中用藥減少,養成后起魚也較為方便,產量有了大幅提高,人力物力節省,整體效益提高。上海松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友良建議提高循環流水養魚的自動化程度,加強水質的管控,合理控制放養的密度。在效益方面現在松江區所建的十個池六十畝面積相當于普通的兩百畝的產能。大大節約了水體的養殖面積,有效提高了單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江河建議循環流水養殖技術需要通過前期的發展和經驗的總結,逐步建立起一個水產養殖行業的標準化的養殖模式,這樣便于技術的大范圍的推廣和普及。江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張永江總工程師對江蘇省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的實施情況作了總結性的發言,江蘇省在水質調控方面也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將水芹菜放在循環水養殖系統里,實行魚菜共生的養殖模式,解決水質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的經濟效益。
最后,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周恩華教授對前期的工作做了一下總結,目前全國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殖規模江蘇第一、安徽第二,后期協會將進一步加強技術的培訓,避免很多人一知半解,不能很好的落實核心的技術。另外倡導大家加強研發,發揚團隊協作的精神,企業提供研發的基地,水產站等部門提供研發人才。通過研發大水面的綜合利用,總體可控。通過品種對比、地區對比、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強以后的智能化水平,現在只能是可控,未來要做到智能化,為將來的設施漁業打下基礎。中國水產養殖百分之七十來源于池塘養殖,我們未來要實現精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