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養蝦,腦海里首先想到的是怎樣的場景?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是,廣闊無垠的土地上,蝦塘密密麻麻,陽光照下來,塘面波光粼粼,塘下蝦影浮動。然而,如果你來到山東的對蝦養殖基地,一定會大吃一驚、大開眼界的。在這里,蝦也能像蔬菜一樣,在大棚里養殖。蝦池是用水泥砌成的,蝦池上面架著鋼構大棚。遠遠看去,整個蝦塘就像一個游泳池。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游泳池”,讓山東對蝦養殖迎難逆襲,成為國內對蝦養殖的成功模式之一。
如果時間倒退七年,山東煙臺海陽市的包振善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和養蝦扯上關系,更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六個對蝦大棚的“塘主”,坐擁近百萬年收入。
■從酒店到蝦棚的轉型
2008年,包振善還是一家酒店的老板,酒店經營多年,管理井然有序,收入也穩定增長!罢f來有趣,那年夏天,我正抽著煙,坐在酒店的辦公室里望著窗外發呆,對蝦養殖這個主意就突然跑進了我腦子”,包振善說道,“與南方靠水養蝦的傳統不同,我們北方人對養蝦并沒有一種先天意識。那時候還沒有多少人知道大棚工廠化養蝦是什么,整個海陽市總共也只有十多個大棚在從事對蝦養殖。但是,由于養蝦整體成活率不高,國內對蝦消費供不應求,對蝦售價一直很高,具有比較可觀的利潤。相比較開酒店,這種養殖模式收益來的也快,說不定是個好機會。”
下定決心后,包振善毅然決定關掉經營了許久的酒店生意。在當地漁技站的幫助下,包振善先后投入了25萬建起了一個大棚,開始了他的對蝦養殖之路。
但讓包振善沒想到的是,對蝦養殖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開頭幾年他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直到2012年情況才有所好轉。“剛開始自己啥也不懂,種苗不會選擇,用料也不精準,經驗太少,畢竟之前沒有從事過這行,隔行如隔山!卑裆普f,2012年他前往海南學習考察大棚養蝦技術,聽了幾堂課,自己也在不斷尋找原因,嘗試改進。“學習之后我才發現,我主要的問題是換水量的問題,回來之后我就立即著手改進,當年我一個棚的產量就達到了6000多斤,蝦苗的成活率也提高了!
■六個大棚利潤近百萬
初嘗甜頭之后,包振善便開始加快對蝦養殖的步伐,將自己的大棚從1個增加到了6個。而與此同時,隨著當地大棚養蝦技術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人也嗅到了大棚工廠化對蝦養殖蘊藏的商機。包振善清楚的記得,從去年開始,來自東北、山西、福建、河南的很多外地人紛紛聚集海陽,加入到大棚工廠化對蝦養殖的大軍當中。海陽當地的對蝦養殖大棚如雨后春筍一般,從剛開始的十幾個,發展到如今的800多個。
“大棚工廠化養蝦是典型的高成本、高能源消耗的養殖模式,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單斤蝦的養殖成本約20-25元。對蝦出塘售價在30元/斤以上時有一定優勢,在外塘養殖期間無成本優勢,于是有的棚會選擇暫停養殖短期休整。萬幸的是,這幾年我們這邊的對蝦行情還是比較穩定,養蝦的基本上都是賺的多賠的少,蝦價最貴的時候一斤可以賣到45元左右!庇绕涫墙鼉赡辏谖r價低迷的大背景下,海陽乃至山東當地的對蝦養殖卻幾乎沒受到太大的影響,在包振善眼中,“對蝦養殖仍然是個暴利行業,一年差不多有近百萬的利潤”。
■好水+好苗+好飼料=好收益
進入7月,包振善的第二茬蝦開始陸續出蝦,“今年第一、二茬蝦的情況都還不錯,如果沒有太大意外,第三茬蝦的情況應該也不錯!苯衲晔前裆茝氖麓笈锕S化養蝦的第7個年頭,他也從一個對對蝦養殖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變成了專業人士,對于此番養蝦熱潮,包振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給出了對蝦養殖建議:
第一,對蝦成功的養殖模式是基于眼下的對蝦低成活率和市場高需求率,養殖戶要隨時注意觀察市場動態,不能盲目跟風擴張養殖規模。
第二,苗種與飼料是養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同的苗在特定的環境下對飼料的選擇是不同的,養殖戶要選擇與既有優質種苗供應、又有優質飼料配套供應的企業合作。
第三,對蝦養殖成活低,養殖過程中水質惡化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微藻群落結構的優化對蝦池水質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無論是外塘還是室內養殖池,用不同的調控手段保證水體的藻菌平衡、穩定,能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養殖成功率。
第四,未來的養殖模式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共同規則的產業聯盟,共同行動,聯合管理。整合資源能力強的企業將是未來水產養殖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必將成為水產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相關鏈接
山東掀起對蝦養殖熱潮
在山東,環渤海沿海及周邊各地正掀起一股養蝦新熱潮。濰坊、東營、海陽、文登等地的大棚養殖呈現暴發式增長。以海陽為例,2014年只有幾十個棚,等5月記者走訪市場時了解到現在規模已超過一千個棚了。海陽、萊州等部分海參養殖戶將養殖池加高變為養蝦池,萊州、昌邑等地少部分大菱鲆養戶在部分池內養起了蝦,還有不少浙江人來山東挖池、建棚養蝦。此外,在河口、利津、沾化等地,有不少面積的淡水魚養殖池轉為魚蝦混養,無棣埕口、河口區等地還有部分鹽田轉養蝦。粗略估計,2015年山東的養蝦面積至少再增加30%以上,尤其以大棚蝦模式養殖增長速度最快。在無棣埕口、河口區、沾化、北海新區等地,汪子粗養模式養殖面積近100萬畝,養殖成功平均畝產在50-100斤,低的在30-40斤,飼料容量近20000噸。在博興、昌邑、寒亭、萊州、東營、利津縣、河口區、沾化等地的土池精養模式約計35000畝面積,養殖成功平均畝產約600-1200斤,飼料市場容量約15000噸。大棚高密度精養池模式以寒亭、萊州、海陽、文登、乳山、青島、日照等地較為集中,共計約130萬平方水體面積,飼料容量估計在15000噸左右。
養殖模式
山東地域遼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使華北地區的各種養蝦模式在此均有體現,并主要分為大棚工廠化養殖、土塘精養和汪子養蝦三類。
大棚工廠化養殖
大棚工廠化養殖環境完全由人工控制,不受氣候與天氣影響,常年恒溫,全年可養,養殖技術與管理相對簡單,是典型的高成本、高能源消耗的養殖模式。該模式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單斤蝦的養殖成本約20-25元。對蝦出塘售價在30元/斤以上時有一定優勢,在外塘養殖期間無成本優勢,有的棚選擇暫停養殖短期休整。典型的大棚工廠化養蝦情景如圖所示,放苗密度平均 300-500尾/m2,養殖周期約80天,產量一般10-15斤/m2,最高達20-22斤/m2。采取氣石增氧的方式,不能中間排污,換水量更大,大多由原來的蝦苗標粗池轉成養成池。此外還有1.5-2畝的大棚單個池養殖方式,多采取納米增氧和水車式增氧相結合的增氧方式
大棚工廠化養蝦模式的關鍵控制點:
。1)水的前處理最為關鍵,進入養殖池內不再調水,通過換水與及時排污保持池內水質。但也有用微生態制劑調水的水質管理方式。
(2)苗種質量非常重要,應堅持選用正規苗企一代優質苗。由于苗種質量差導致成活率低的池一般在20-35天排苗,再重新放苗。
。3)選擇營養均衡、消化吸收率高、質量穩定的對蝦配合飼料是養殖成功的保障,特別是對蝦進池后的苗期營養強化十分關鍵,建議使用40-42個蛋白,價格9000元/噸以上的優質對蝦配合飼料。
。4)投餌管理,堅持觀察蝦的健康狀況,隨時調整投喂量,定期預防保健。
(5)增氧是養殖成功另一關鍵,日常管理需要重點監控溶氧是否充足,嚴防停電、缺氧等意外情況發生。
土池精養模式
。1)以博興、東營地區為例,大多為2-3畝的小面積,主放養一代苗,平均放4-5萬尾/畝,養殖周期90-100天,養殖成功平均畝產1000-1200斤,一年只能養一茬。池塘四四方方,塘底平整,一塘一個葉輪式增氧機,增氧管理不太規范。此種養殖方式,池型小,放苗密度適中,相對好管理,易成功,但2014年由于5-6月中旬連續陰天,水質調控不當,藍藻暴發嚴重,養殖成功率較前年低。
。2)以利津、河口為例,大多為4-10畝的池塘,放養一代苗或土苗,平均放3-5萬尾/畝,養殖周期100天,養殖成功平均畝產500-800斤。上述兩種土池精養的方式,苗種與飼料選擇最為關鍵,在目前對蝦價格一直保持高位的行情下,只要養殖成功則利潤相對可觀,建議養戶切忌圖便宜,投喂價格低廉、質量無保證、營養不全面的飼料。
汪子養蝦
汪子養蝦為粗養模式,池面積從100畝到幾百畝、甚至上千畝,一般放土苗,7000-8000尾/畝或10000-20000尾/畝不等,養殖70-100天,從60-70 天起陸續起捕上市。一般前期不喂料,至養殖中期看到有部分蝦才開始投料,主要投喂 6000-7000元/噸的飼料,蛋白含量32%-40%。飼料效果難以判定,飼料質量良莠不齊,真假虛實難辯。有的飼料售價約6000元/噸,甚至更低,但粗蛋標示38%或40%。筆者認為,從飼料原料高效利用、配方優化、成本控制、節能減排等多角度思考,飼料企業有責任引導養殖戶不盲目追求高蛋白,而堅持適宜蛋白的最高性價比。再者,前期不喂料,中期看到有蝦后才喂料的用料方式一定要改變。蝦苗入池后保持餌料充足、攝食優質的餌料以提高幼蝦成活是養殖成功的關鍵。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