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竹樹遮蓋,常年郁郁蔥蔥,峰戀疊嶂,景色秀麗……在越溪河宜賓縣段,宜賓富興漁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忙碌著,將從水庫養殖的成魚放養在越溪河中,讓魚在自然生態下成長“瘦身”。
為何養肥了的魚要投放到越溪河中“瘦身”?難道魚瘦了還會增加價值?這樣的養殖方式在宜賓尚無二家,記者帶著疑問對富興漁業專合社負責人樊尚富進行了采訪。
慧眼識珠:油樟王看中特色水產養殖
樊尚富是宜賓有名的油樟王,早在種植油樟的時候,他就承包了仙鵝水庫開始水產養殖。在他心中一直想要改革水產的傳統養殖方式,但一直沒有找到突破口。2011年,宜賓市出臺《宜賓市“十二五”水產業發展規劃》、《宜賓市特色水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年),樊尚富看好宜賓特色水產養殖,他自身發展的仙鵝林水集團承包了宜賓縣越溪河(鄧頭溪至大塔灘段)1380畝流域用于水產活水養殖,并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宜賓擁有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資源,特別是越溪河宜賓縣段,風景優美,青山綠水很適合發展特色養殖,所以有了政策的支持后,我便與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吳忠銀一起承辦了越溪河宜賓縣段的水域進行特色養殖。”樊尚富說。
在該市水務局的引導扶持下,仙鵝林水集團組織成立了富興漁業專合社,帶動李場鎮1500余戶農戶進行水產養殖,集團采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廣實用技術進村入戶,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營理念,帶動周邊農民每年人均增收1500元。
科學養殖:電桿攔魚 肥魚“瘦”身
光有特色水產養殖的干勁還不行,在越溪河里活水養殖,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魚留下。樊尚富和吳忠銀四處走訪,參觀學習別人的活水養殖方式,從中發現活水養殖中,電桿攔魚是最有效的方式。
樊尚富介紹,電桿攔魚是目前中國活水養殖中最先進的養殖技術,該設備將220伏的交流電轉化成瞬間高壓脈沖,魚群只要接近該電極就好像被抽了“一鞭子”,本能地離開。“有了電桿攔魚設備,我們就有了底氣,能將在河中養殖的魚全部都留下來。”
但光是在越溪河中對魚進行自然放養,其產量遠不如水庫養魚,如何提高產量?樊尚富和吳忠銀著實傷透了腦筋,在拜訪養殖名家之后,他們發現,既然水庫養魚產量高,活水養魚品質好,那能不能兩者相結合起來進行養殖呢?
就這樣,樊尚富和吳忠銀將先前的養殖模式進行了改進:在水庫中大密度養魚,養至成魚后捕撈起來投放至越溪河中進行自然放養,放養時間為半年至一年,這樣既解決了產量問題,又解決了肉質問題。“在水庫、魚塘中養殖的魚又肥又大,但肉質不行,投放進越溪河后,魚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后捕撈起來反而會瘦,其肉質會變得鮮美。”
“這就是我們說的給魚‘瘦’身,魚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瘦’下來的全是多余的油脂。一般4斤的肥魚進行‘瘦’身后都會減到3.6斤左右。”樊尚富介紹說,魚在“瘦”身后,魚肉進行了一次轉換,雖然重量減了,但是其魚肉價值反而提高了。
另辟蹊徑:魚舫化身生態魚配送中心
目前,以仙鵝林水集團為主、富興漁業專合社為輔的活水養殖規模已達到年產300萬斤,水庫養殖面積864畝,越溪河活水養殖面積1380畝,每年純收入數百萬元。
但這遠遠沒有達到樊尚富和吳忠銀的預期,因為他們有更遠大的目標,等活水養殖走向正軌之后實現每年1500萬元的產值,不僅是因為他們科學的養殖方式,還有他們獨到的銷售渠道。
“產量上來了,魚肉品質好了,我們希望將魚銷出去,但是普通的銷售模式太過陳舊,我們希望創新,所以在柏溪,我們買下一艘魚舫更名為‘忠富漁港’,將其作為越溪河野生河魚、生態魚的品嘗配送中心,大家可以在漁港品嘗到地道河魚,也可以在漁港買新鮮的河魚回家加工。”吳忠銀提起這樣的銷售方式很是興奮,因為在宜賓還沒有這樣賣魚的。
吳忠銀告訴記者,他們想打造就地銷售渠道就是“河水——餐桌”的直銷方式,讓大家能更快地嘗到最新鮮的河魚,魚從河水中可以直接走上大家的餐桌。目前配送中的四大家魚價格為25元/斤,也有特殊魚種,更是支持送魚上門服務。
“未來,仙鵝林水集團將繼續發展壯大特色水產養殖,每年舉辦釣魚節豐富宜賓水產文化,打造宜賓生態魚、休閑魚品牌。”樊尚富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