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產品向終端消費者傳遞的最 重要渠道,經銷商掌握著相對強大的用戶話語權。然而,經銷商這個在中國市場上既傳統又中堅的渠道力量,正在遭遇渠道扁平化浪潮和新生渠道力量的挑戰,養殖產業鏈上 的經銷商也不例外。經銷商一方面是廠家爭 奪的渠道資源,另一方面很多經銷商正在淪為生產商的附庸,完全被“套牢”。如今,傳統經銷商們在互聯網電商和生產商的雙重“擠壓”下更是舉步維艱。接下來,寶典君將介紹系列經銷商轉型升級案例,供大家參考。
袁海平:構建核心同業圈,打造綜合服務提供商
創新的養殖模式,科學的養殖管理方法,質量穩定的飼料、藥品和苗種,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這些是組成袁海平心目中理想同業圈必不可少的因素。作為漁悅飼料的負責人和一名80后,袁海平具有清晰而有條理的想法和思路,曾有同業者評論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的“聰明”或許就在于,在行業轉型與整合的大時代背景下,有勇于破局的思維、魄力及行動力。
袁海平今年的草魚示范塘豐收喜人
用優質的服務把客戶圈起來
袁海平今年的精神狀態比去年好了許多,這得益于他從今年開始實施的打造核心同業圈計劃。“我去年壓力山大,為了追欠款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幾乎崩潰,頭發都快掉光了。”回憶起去年的情況,袁海平仍舊心有余悸。在今年以前,袁海平的模式還是傳統飼料經銷商的經營模式,大量的在外飼料欠款給資金鏈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去年年底,袁海平開始思考未來的路要怎么走,他思考了幾個月,到處去拜訪學習取經,最終為自己定下了打造健康核心圈子的道路。
袁海平的計劃是這樣的:第一步,做好內功,開發出適合當地養殖環境的創新養殖模式和養殖方案,提升自己解決病害問題的能力,為客戶提供質量穩定的飼料、藥品、苗種、機械等生產資料,總結來說就是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第二步,在服務半徑內找到10-15個堅定不移跟著自己理念走的忠實客戶,大力幫助其成功,打造成標桿核心點,并在其成功后鼓勵其不斷兼并和擴張。第三步,利用核心客戶的成功經驗和榜樣作用,以點帶面輻射核心點各自周邊養殖戶,逐漸形成若干人脈圈,最終形成核心圈。
袁海平的計劃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為了保證資金鏈的健康,他砍掉了很多欠款收不回來的客戶。盈利重心也不只放在飼料業務上,而是把自己的角色定義為“養殖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從苗種到賣魚整個生產流程所要涉及各個環節的綜合服務。袁海平告訴記者:“我為客戶提供質量穩定的苗種、飼料、藥品和機械,只賺取合理的利潤,必要時還會做出讓利,我為客戶設計適合本地養殖環境的養殖方案,并手把手的教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為客戶提供出魚服務,聯系魚車有計劃進行收魚。”
今年計劃實施以來,袁海平看到了可喜的變化。首先是他設計的養殖模式得到了市場的驗證,緊緊跟著自己模式走的10個核心客戶都取得了成功,不僅產量可觀,錢也賺了不少。取得成功的客戶更有意愿擴大再生產繼續壯大,養殖場的兼并和擴張開始出現,不少差的養殖戶被淘汰,規模化養殖場開始形成。部分核心同業圈開始成型,同業圈內的客戶較為堅實,不易發生轉換。養殖戶的意識開始轉變,同業圈內有養殖戶沒有成功,他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開始尋找主觀原因,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并學習改進。袁海平告訴記者,最后一點改變是他感觸最深的:“以前養殖戶沒養好魚,不是賴天氣就是賴飼料,現在同業圈內的客戶,甲乙丙丁大家都是用同樣的飼料、藥品和苗種,方法也一樣,甲沒養好,乙丙丁都成功了,這就會引導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投料量不夠,還是增氧工作沒做好。”
核心同業圈的打造不僅讓袁海平收獲了財富,也讓他充滿了快樂。
幫助客戶科學有計劃的養魚
袁海平認為當地傳統的養殖管理方式太過隨意粗獷,不精細不系統,與目前的養殖環境和養殖成本難以匹配。在他所開發的養殖模式里,做好成本預算和記錄總結是成敗的關鍵,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有計劃的養魚”。
袁海平曾經就增城地區的養殖情況作了草魚養殖戶的平均成本預算,“以畝產5000斤草魚為例,平均成本藥品為0.15元/斤,飼料3元/斤,電費0.15元/斤,塘租0.4元/斤,人工雜費0.25元/斤,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總成本約為4.2~4.3元/斤。”他表示,如果畝利潤能夠有3000元(如算上羅非魚和其他雜魚,則還會更高),那就有養殖的價值,“當然如果想要賺錢就不能小打小鬧,我一般建議客戶養殖面積以50畝為基數,一年盈利15萬元,去掉全家人的生活開支七八萬元,全年下來凈賺7~8萬元,好過打工啦。”袁海平的預算方案不僅給客戶算成本,他還會給客戶訂目標,制定一個相對合理,更易達成的產量目標,讓客戶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愿意往跟更高層次發展。
除了成本預算,做好養殖記錄和科學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袁海平會要求同業圈內的客戶每天對養殖場天氣、投料情況、用藥情況、水溫、死魚情況等項目進行記錄,定期對記錄情況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出自身魚塘最高效的養殖規律,并加以利用。譬如“在什么溫度范圍魚的吃料情況最好,投料量多少才能達到最高的飼料利用率”,“魚塘密度多少為飽和臨界點,必須在養殖周期的什么階段進行出魚才能保證高產又不發病”,“需要增氧機的種類和臺數,擺放位置如何,最佳開機時間如何”,這些都是通過長期的記錄總結得出來的。
當然,單單靠說是無法打動客戶的,必須讓養殖戶有更直觀的認識才能對他們造成觸動,所以袁海平自己搞起了幾十畝的示范塘。袁海平的示范塘都嚴格按照他設計的養殖模式在操作,其中有一口23畝的塘,今年8月份一個月內就賣了4次草魚,7日9300斤,15日9900斤,22日8500斤,29日7000斤,總共約34700斤魚。“都是在7月底就已經根據養殖情況做好出魚計劃的了,魚車也是早早就預約好,當時人們不相信我能出這么多魚,我就在出魚的日子邀請他們過來現場看,他們都被震撼了。”
袁海平的同業圈操作模式為他帶來了不少忠實客戶和支持者,“以前到處請客戶吃飯追欠款,錢還不一定收得回來,現在客戶主動請吃飯和你交朋友,還是現款交易。”回想起今年以來的成績,袁海平內心充滿了喜悅和驕傲。
袁海平的養殖模式十分重視養殖情況記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