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南南美白對蝦養殖一片哀鴻的今天,廣東肇慶高要羅蝦養殖卻效益良好。目前,高要羅蝦養殖面積約占水產養殖面積的一半,超3萬畝。平均畝產400-600斤/畝,養殖成功率達8成以上,3成養殖戶賺錢,4成保本,3成虧損。在年初冬棚空運羅蝦市場,單價在30-45元/斤。畝利可達1.5萬-2萬元,盈利程度可觀。下面筆者對該地養殖模式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塘口的準備工作
1、設施(8畝土地):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各2臺,納米底管增氧、鼓風機、棚架(過冬用搭棚設施)、抽水機、發電機等:
2、塘口最好經暴曬15天以上,以充分氧化改良地質,進水后用10-15斤茶麩殺魚,敵百蟲滅螺、雜蝦等。
3、經除雜除害處理的塘口進好水,引種沉水性水生底棲植物一一輪葉黑藻(當地人稱為“茜”)
輪葉黑藻(上圖)為一種種植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對水體內總氮(硝酸鹽、氨氮亞硝酸鹽)、總磷有著顯著的凈化效果。為羅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棲息、繁殖、庇護的場所,有利于避免羅蝦自相殘殺。同時,它的根、莖、葉蛋白質含量高(粗蛋白占干重的25.3%),為羅蝦提供優良的適口性餌料。
輪葉黑藻移植30天左右,便可達到放苗條件。當地養殖戶反應,以前嘗試過用粗養、肥水養等模式混養羅蝦,養殖效果均不理想。自從引進這種模式后,成功率大為上升,畝產也不斷增加。
苗種選擇:羅蝦苗種市場混亂,養殖成功率8成上,但是盈利只有3成。主要原因便是放養后的羅蝦長得很慢,甚至長不大,導致養殖周期增長,擠壓利潤空間,當地人稱這種現象為“鐵蝦”。“鐵蝦”這個問題主要受種源、抗生素育苗、病毒的影響。當地人喜歡用高蛋白含量對蝦飼料來喂養羅蝦,可以適量提高羅蝦生長速度。目前華南地區羅蝦苗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泰國羅蝦”“臺灣羅蝦”“本地羅蝦”。下面筆者就這三個品種作一個粗略的分析:
4、放苗時間及放苗量
羅蝦養殖在當地2-10月均有放苗,約4-5萬/畝,養殖周期一般在180天左右,畝產可達400-600斤/畝,最高可達1000斤/畝。
日常管理
高要羅蝦養殖模式相對簡單,都是一般性的日常維護工作:
1、水質管理:由于采用輪葉黑藻模式,整個養殖期幾乎不涉及水質管理,看有雜草人工去除即可。
2、體質維護:淡水養殖普遍硬度偏低,在養殖過程中需適當補充鈣鎂、微量元素等,維護甲殼動物正常的生理需求,如兌殼等。
3、投料管理:羅蝦一般一天投料一次,中蝦以上餌料均占體重2%,可以在繒臺上觀察吃料情況。
4、過冬措施:羅蝦較耐低溫,但考慮到生長需求,一般水溫低于20度后就要蓋棚。
影響羅蝦養殖成功率的幾個問題
羅蝦目前無爆發性病害,但因環境問題造成病害較多,下面作一個粗略的介紹:
1、白尾病:又稱白濁病、白體病。主要癥狀為腹杰肌肉呈乳白色的渾濁狀,主要影響0.8-3cm的幼蝦,死亡率達50%-90%。
2、黑腮、爛腮:此病多半是羅氏對蝦感染病菌后,腮部粘液增多,塘底污物吸附在腮絲上形成的,鮮少發病,但一旦發病,死亡率很高。
3、棉花蝦:主要病癥為病蝦瘦弱,肌肉濁狀,有營養不均衡和寄生蟲兩種說法,但感染率不高。
經濟效益
高要羅蝦白水塘成本可到12元-14元/斤蝦,目前售價按規格不等約20元-30元/斤,畝利可達萬斤以上,棚蝦養殖成本一般在20元-23元/斤,畝利可達1.5萬元,產量高的可達2萬元。
與珠三角傳統模式(肥水養羅蝦、混養羅蝦)對比優勢
1、養殖期縮短,一般180天即可達到上市規格;
2、過程管理相對簡單,肥、藥等成本較低;
3、羅蝦自相殘殺少,畝產量高;
4、養殖問題少,養殖成功率大為上升;
推廣
高要羅氏沼蝦適應能力強,在華南淡水養殖地區均可推廣。但消費市場集中在廣東地區及部分大中城市(如上海等),還是屬于水產消費領域的窄眾產品。因其肉質鮮美、口感清爽,完全可以兩條腿走路,同時,加大生產領域的普及推廣和消費市場的引導宣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