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的海灘邊,眼看自家的魚排和養殖箱飄散在水面上,四周漂浮著每條重十多斤的死魚,養了十多年魚的陳水生眼眶泛紅。
6日上午,距離臺風登陸已經過去40多個小時。陳水生一邊在被臺風席卷的廢墟中收拾仍然有用的材料,一邊也暗自慶幸及時上岸,保全了生命安全。
4日下午2時10分,臺風“彩虹”在湛江市坡頭區登陸,重創當地漁業。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坡頭區所有漁民在臺風襲擊前已上岸避風。不過,南方日報記者6日深入破損漁排堆積的海岸發現,漁戶經濟損失慘重,全區養殖業損失近2億元。
6日傍晚,密云下露出了連日來罕有的霞絲,漁民們搶著空當收拾殘局,他們盼著天氣放晴,更盼保險政策早日出臺,減輕“看天吃飯”的壓力。
一個臺風把養殖場全打沒了
支離破碎的漁排、被風浪打爛的鐵皮屋、恣意漂浮的藍色大桶……在坡頭南三大橋橋底,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海面上,滿目瘡痍。
“坡頭區沿海十幾公里的漁排都被打翻,被吹到這里之后就堆成了山。”家住南三鎮新門口村的漁民陳水生無奈地望著眼前這一片狼藉。
十多年前,陳水生白手起家,借錢支起自己的第一個漁排,建起有70多個網箱規模的養殖場。“唉,一個臺風全都打沒了。”陳水生嘆息道。
陳水生一家十幾口靠著這漁排過活,如今這生計都斷了。他初步估算,這次臺風給他帶來的損失超過100萬元,50多歲的他只得做好出外打工的準備。
據湛江市坡頭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潘聯寧介紹,在這片水域,像陳水生這樣損失慘重的漁業養殖戶有幾百家,每戶損失都達到百萬元左右。坡頭區全區養殖業損失超過2億元。
記者在南三大橋橋底看到,仍有不少漁民到破碎的漁排上撿拾可用的物品。
“一個大桶就要100多元,我的漁排上有500多個,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啊。”陳水生說,臺風過后,漁民能做的就是將可用的材料收回。而對于大片的死魚,他們已無能為力了。
從南三大橋橋頭下坡,記者走向破損漁排堆積的海岸,沿路沙灘上散布著翻著肚皮的青鱸。“一尾魚苗就要20多元,養了3年,好不容易長這么大,卻全沒了。”一名漁民對記者嘆息道。
出海的漁船也損失慘重。在坡頭區燈塔公園避風港,仍有近十艘漁船被掀翻了漂浮在海面上。“全區共有22艘漁船被打翻,46艘漁船遭到損毀。”潘聯寧說。
一條漁船凝聚漁民全部心血
“損失很難避免,最好的情況,就是漁民能夠在臺風到來前把比較大的魚撈起賣掉。”潘聯寧說,不過這次臺風變化快,很多漁民還是來不及。
萬幸的是,人都上岸了。
臨海的坡頭區是湛江市漁業養殖和出海打漁的重要地區。2日獲悉臺風的氣象信息后,潘聯寧立即通知氣象局所有人員取消國慶假期待命。3日,工作人員通知所有漁船回港,漁民上岸避風。
“一定要上岸!”一位陳姓漁民告訴記者,他們在養殖場都搭建了木房,平日里就住在房子里看守漁場。“小風浪都經歷過,但像這樣猛的臺風,如果還留在那里,肯定兇多吉少。”
然而,并不是每位漁民都和這位漁民的想法一樣。
“人在船在。”一名有十幾年打漁經歷的漁民告訴記者,哪怕是一艘小漁船,成本也要幾十萬元,大漁船成本要幾百萬元,幾乎凝聚了漁民全部的心血,所以,盡管湛江是臺風頻發地區,但不少漁船進入避風港后,漁民都不愿意下船,“怕上岸后,船上的東西會被偷”。
“確實有不少漁民不愿意上岸。”潘聯寧告訴記者,為了做到不留死角,他們的工作人員不斷用廣播呼喊,引導漁民上岸。同時,工作人員還進入船艙,逐個船只檢查。盡管如此,還是有漁民不配合。
臺風“彩虹”即將登陸時,當聽到有外地6艘漁船共30多名漁民還滯留在避風塘無法上岸后,坡頭區有關領導親自帶隊到避風塘將滯留漁民接上岸。
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坡頭區703艘漁船回港,1056名漁民在“彩虹”正面襲擊前都已順利上岸。
潘聯寧告訴記者,在抗擊臺風“彩虹”的過程中,基層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大努力,有的工作人員頸部被破損的利器割傷,還有工作人員頭部被飄落的硬物打傷。
坡頭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蘇明健說,臺風登陸當天,該局工作人員直到5日凌晨2時才下班,沒時間整理自己家,早上又回到工作崗位上。
漁民們正積極自救,恢復生產
一個險種可減輕“靠天吃飯”焦慮
無奈的是,漁業就得“靠天吃飯”。
“每年最害怕的就是臺風。”陳水生說,過去,為了應對臺風的挑戰,漁民不斷加強漁排的穩定性,每當臺風來臨前都會用繩子,對漁排、網箱等進行加固。“一般來說,這樣做的話漁船可以抵抗8至12級的臺風,但這次那么大的臺風,就幾乎沒辦法了。”陳水生說。
另一名漁民也感嘆,漁業養殖最關鍵的就是穩定性。“以前大家討論如何加強保障,例如購買漁業養殖保險等,但保險公司不賣這樣的產品”。陳水生認為原因在于風險太大,保險公司不愿意承保。
“出海打漁的漁船有保險,但漁業養殖就沒有。”潘聯寧坦言,漁業養殖保險的難點在于,一旦養殖損失發生后,保險公司需要評估損失。但在養殖現場,魚的產值是浮動的,對于有多少魚賣了、臺風后有多少魚游走了等問題,保險公司很難核算,因而保險公司不愿意推出這個保險品種。
不過,也有漁民提出,雖然魚的產值是浮動的,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投入卻是比較固定的,每個養殖場可以根據建設面積投保。“像這次臺風中,一個養殖場的基礎建設就損失了100多萬元,這些投入都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潘聯寧表示,漁排等基礎設施能否作為保險品種,希望有關部門能研究突破。
6日傍晚,湛江陣雨轉陰。坡頭區海岸對出的天空透出了絲絲晚霞,盼晴的漁民又有了復產的信心。
“我們正加緊漁業的復產,當前還面臨一些挑戰。”潘聯寧說,漁業部門正在組織漁民全力投入復產,也將逐級向上級匯報漁業抗災復產的情況。他建議,在漁民恢復生產能力脆弱的情況下,希望省、市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成立專項補助資金等措施,扶持漁民盡快恢復漁業養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