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之山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是供韓及供港澳食用水生動物出口注冊備案企業,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公司位于珠海斗門區白藤大閘工程管理區,擁有1000畝池塘。
龍躉是之山水產的主打養殖產品之一。經過多年的摸索,之山水產總結出了以淡養龍躉為主,搭配養殖大頭、鯔魚、黑鯇為輔的養殖模式。采用這種養殖模式,不但養出的魚品質好,而且還使公司養殖業保持了較高的利潤。該公司總經理麥平陽告訴記者,這樣養成的龍躉產量高,病害少,其它配角魚也都個大、肉質鮮美、外觀好,特別是大頭魚肉質鮮甜,簡直可以賽過龍躉肉。
大塘混養
淡化標粗VS咸水標粗
龍躉為海洋底層肉食性魚類,而大頭魚、黑鯇是淡水魚類,要把它們養在同一個池子,可是要花費一番功夫的。第一步要下的功夫就是標粗,讓各類魚苗都適應新的鹽度環境,以提高成活率。龍躉苗需要進行淡化標粗,整個過程鹽度逐漸變淡,讓其適應較低鹽度的水環境,而大頭和黑鯇則相反,是由淡到咸的一個標粗過程。
麥平陽介紹說,龍躉一般在中秋前后開始標粗,將規格10~15cm的龍躉苗,按照150尾/m3密度放入室內水泥池中,一般從5格鹽度(加備注鹽度約8~9‰)開始逐漸淡化,2個月過后長至半斤,水體鹽度降至1格左右(鹽度約1.5‰),就可以準備過塘養殖了。大頭魚、黑鯇的標粗工作可以早些,在每年7、8月的夏天當地河口水鹽度較低時,開始進行大頭魚的標粗,整個過程慢慢加入有一定鹽度的河口水,讓其適度鹽度,當大頭魚長至4~5兩即可進行過塘。而鯔魚是廣鹽性魚類,對水體鹽度變化適應強,且珠海當地養殖較多,不用特意標粗養殖。
龍躉大塘網箱養殖
龍躉網箱暫養
魚苗過塘養殖時間以11月底12月初為佳,池塘中龍躉養殖密度為500尾/畝。由于龍躉是肉食性魚類,為了避免混養的其它品種被龍躉吃掉,初始階段要把龍躉養殖在大池塘的網箱中。一般在大塘中放3~4個5m×5m或8m×8m的木質網箱,根據網箱的大小放入600~1000尾龍躉。網箱外水域,按照30尾/畝的密度放入大頭魚種苗,放入鯔魚苗20尾/畝,黑鯇苗種10尾/畝。
龍躉經濟價值較高為主養品種,投喂石斑魚顆粒飼料即可。大頭魚主要活動于水體中上層,以濾食浮游動植物為生;鯔魚雜食性,可以吃龍躉剩余下來的飼料殘渣;黑鯇活動于水體中下層,主要用于清除池塘中的螺類,這樣幾個魚種混養在一起能夠各取所需,合理利用水體空間,也能構建起一個小小的池塘生態環境圈。
拆冬棚后全面混養
各種魚入塘后不久就要準備越冬了,雖然大頭魚、黑鯇類不需要冬棚也能過冬,但龍躉過冬是需要搭建冬棚。沾龍躉的光,大頭、鯔魚、黑鯇也可以享受冬棚的溫暖環境,冬天仍舊能夠快樂生長。
龍躉要在網箱中養多長時間,才能跟其它魚親密游在一起呢?麥平陽告訴記者:要等到第二年開春拆去冬棚后,才可以把龍躉從網箱中放入池塘,與其它魚一起混養。也許經過一個冬天的相互“取暖”,魚兒們都培養出了感情,找到了最合適的共生方式,這時即使把龍躉從網箱放出來,也只吃飼料而不會捕食其它混養魚類。
隨著天氣回暖,龍躉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養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水質管理,之山水產會定期使用自己培育的光合細菌調節水質。在投喂上嚴加把控,一般按照魚體重2%投料,小魚期每天投喂一次,大魚期時改為兩天投喂一次。第一次冬棚過后,再養殖24個月左右,才能達到平均15斤/尾的上市規格,如果市場需求大規格魚,可留塘養殖幾個月再上市。
光合細菌培育
直供酒樓,服務酒樓
“達到上市規格后,采用分批括魚的方式收獲,龍躉畝產約10000斤,大頭魚畝產約450~500斤,鯔魚畝產約150斤,黑鯇畝產約60斤。我們與周邊很多高檔海鮮酒樓都有長期合作關系,上市的魚直接供應給酒店,然后跟酒店一起按售價分成。”麥平陽透露,高檔海鮮酒店為了提供最鮮活水產品,大多設有玻璃缸暫養池,這樣既可證水產品鮮美,又能為顧客提供觀賞選購場所。但酒樓里的人大多不會暫養和打理水產品,暫養名貴水產品造成的損失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之山水產看準了這商機,與酒店合作,直接運送成魚到酒店,并提供技術人員幫助管理酒店水簇箱,運輸死亡、暫養等損失由公司自負,只要求按酒店最終銷售金額分成。龍躉價格在酒店5年前可達160元左右,雖然目前售價只有50~60元左右,但是收益還是可觀。
“龍躉和大頭魚混養這種模式,是這十多年養殖過程中,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龍躉不用說了,上檔次一點的酒席必點。用這種方法養出來的其它魚也很好銷,大頭魚可以說肉質比龍躉還好,大多直銷澳門,價格賣到12元一斤,特別受歡迎。”麥平陽自豪地告訴記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