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泰國瑪希隆大學的學術報道,文章指出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物安全的忽視是導致目前對蝦業危機的主要原因。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尋求區域和全國性的合作去解決這次危機。
在亞洲,有些疾病是最近幾年確定的,其中包括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 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osis (HPM,肝微孢子蟲病), hepatopancreatic haplosporidiosis (HPH,肝單孢子蟲病), aggregated transformed microvilli (ATM,字面上意思大概是聚合轉化的微絨毛 ) and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 (CMD,偷死病)。
除此以外,白斑病毒病、黃頭病毒病和傳染性肌肉壞死病仍然是個別養殖區域的主要病毒性疾病。
其它疾病如Penaeus monodon slow growth syndrome (MSGS,斑節對蝦慢大癥),white tail disease (WTD ,白尾病)和abdominal segment deformity disease (ASDD,腹腔段畸形疾病)被談及得較少。相反的,由于因為無特定病源蝦苗的廣泛使用,桃拉病毒病和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病已經不是成威脅。同樣的,斑節對蝦桿狀病毒病和肝胰腺細小病毒病對白對蝦的影響也很微弱了。
對蝦疾病的傳播最主要原因就是使用鮮活的沙蠶和蛤子。另一個原因則是由于SPF親蝦的短缺,導致一些公司使用SPF的親蝦在開放的池塘環境中生產二代苗。這些因素都是導致疾病快速傳播的原因。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