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是世界性的養殖魚類,目前有119個國家養殖羅非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養殖生產國及加工出口國。2013年養殖羅非魚160多萬噸,占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5.9%,2014年1月到10月,中國羅非魚總出口量為31.14萬噸,總出口額為12.03億美元,羅非魚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的支柱產業。
但2009年以來,羅非魚鏈球菌病的暴發,給羅非魚產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從業者的養殖信心。今年以來,中國的羅非魚養殖遭遇瓶頸,出口呈現低迷態勢,產業自身問題及轉型升級引起了行業的共同關注。
近日,第十二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一場圍繞羅非魚產業的對話讓我們的思緒再度被拉開,我們不禁要思考,羅非魚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內憂外患”讓羅非魚養殖不太平
縱觀今年羅非魚養殖行業,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不安分的一年。從年初至今,“內憂外患”從未消停:
今年年初,海南個別羅非魚產品在歐美被抽檢出磺胺超標,引起政府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和加工廠的重視,也使得歐美訂單量受影響,加工廠庫存壓力大,原料需求量暫時下降,羅非魚加工廠談磺胺色變。
2015年3月,通威股份在華南發布羅非魚鏈球菌病綜合防控技術。鏈球菌病持續多年對我國羅非魚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每年經濟損失達數億元,且危害呈現增加趨勢。據統計,僅2014年整個病害對羅非魚的損失就超過8億元。通威所發布的鏈球菌病防控技術算是給長期受到鏈球菌威脅的養殖戶打了一劑強心針。
2015年4月, 國際市場上羅非魚價格被不斷壓縮,海南的羅非魚產業格局陷入尷尬局面,各個利益環節的風險成本大增,在這個時候,,海南160名羅非魚養殖戶自發停料減產,養殖戶的信心跌倒谷底。
2015 年11 月,由于魚價長期低迷,導致很多地方還有大量的存塘魚,出現了秋苗難產難銷,現在還在賣去年的魚的現象。華南各地養殖戶投苗意愿及其低迷,養殖信心普遍不足,業內人士預測,即使到了明年也很難看到轉變的希望。
同樣是在11 月,中國兩家羅非魚養殖場獲得了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這是中國企業首次通過這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國際權威可持續認證的檢驗。
明年,走過寒冬如何迎“暖春”
20年前,我國的羅非魚產量不足30萬噸,2014年增加到160萬噸,短短20年,羅非魚養殖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近幾年隨著歐、美、日幾大進口市場消費萎靡,羅非魚出口貿易競爭力優勢遞減。2015年前3季度羅非魚出口量在27.3萬噸,出口額9.05億美元,同比上年出口量微增1.1%,而出口額卻降低10.9%。
羅非魚養殖走過了今年的寒冬,如何應對今后市場的千變萬化?羅非魚產業如何通過轉型升級走得更遠,這是接下來行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通威股份副總裁易剛輝近日在第十二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表示,飼料成本約占水產養殖總成本的75%—80%,對此,水產飼料企業必須圍繞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為核心,降低飼料成本,并通過養殖模式優化等途徑來降低綜合成本。易剛輝認為羅非魚的品質不容質疑,只是現在如何把這條魚整體的品質表達出來這可能需要整個行業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在現在養殖環境、藥殘的控制以及最終品質的表現(比如口感)等方面。
近年,中國羅非魚價格低迷,羅非魚產業還處于低價格低質量的惡性循環中,將其改變成高價格高質量的良性循環才是行業發展的方向。而羅非魚品質的提升,需要有安全的投入品(飼料、藥物、調水)以及飼料及免疫學技術的提升。此外,在設備上,增氧設施、生物絮團技術以及底排污技術的運用也不可忽視。
對羅非魚產業未來的發展,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認為,加工廠出口貿易企業會越來越集中,更多深加工的產品出現在市場。羅非魚國內市場的潛力遠未發掘,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升級,走產品差異化戰略,突出區域特色,強調轉型、調結構、升級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加入SDR后,未來將使得羅非魚貿易結算更方便,將來用人民幣來定價羅非魚交易價格,還可以用人民幣到第三國養殖、加工、出口羅非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