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 提到大海我們往往會用驚濤駭浪或是波濤洶涌來形容,但是您見過白茫茫一片的大海嗎?隨著近些天“霸王級寒潮”的到來,遼寧省大連市的漁民們看到的大海已然是一個冰封的世界。從大連金石灘廟上港望去,停靠的約100條小型漁船已經完全被海冰凍住,漁民們無法出海作業,大連港進出海航班也已經停班。
22號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冬首個海冰藍色預警,渤海以及黃海北部海溫下降,山東省煙臺的也同大連市一樣出現了海冰現象。當地海域海冰呈快速增長態勢,近海養殖灘涂、養殖池冰層覆蓋厚度急劇增加到10公分。作為我國海洋經濟大市,寒潮的到來會對煙臺的水產養殖業產生哪些影響?沿海養殖戶又應如何破冰增氧保生產?
記者在養馬島的跨海大橋看到,大橋東側的海面幾乎已經全部被冰層覆蓋,而在大橋西側也有部分海面出現結冰現象。養馬島1000多畝海參養殖池也未能幸免,養殖戶曲文鵬家的100多畝海參養殖池整個被冰覆蓋,曲文鵬告訴記者今年冬天養殖池一直未出現嚴重的結冰現象,這次低溫突然結冰著實讓他措手不及,由于工人已經放假,現在正一籌莫展。池子里的冰有十來公分厚,打開的口子,立刻就會全部凍住。
如果不能及時破冰增氧,逐漸加厚的冰層會給養殖戶造成不小的損失。養馬島上的邊防官兵紛紛趕到漁民家中幫忙,煙臺邊防支隊民警孫宇介紹,今年煙臺海域的出現海冰的時間總體比去年要晚一個月,但是由于此次寒潮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大,導致海冰的增長速度和危害程度比往年厲害許多,邊防支隊正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此次海冰影響。
國家海洋預報臺1月23號16點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渤海灣浮冰范圍10海里,黃海北部浮冰范圍15海里。海冰警報頻繁拉響,一艘艘漁船被困港口,養殖扇貝、海參和鮑魚等被封冰下。漁民和養殖戶都只能眼巴巴盯著“老天爺”臉色,期待冰化之時損失能少些。養殖戶曲文鵬告訴記者,影響有多大現在還不好說,按往年的經驗估算,損失大約在3成左右。現在,養殖戶們也只能干著急:“指望著這個天能好點,繼續這么下去就毀了。”
今年山東公安邊防部門攜手當地群眾對被海水封凍漁船和養殖池進行破冰自救,盡量幫漁民們減少損失。山東公安邊防總隊民警陳劍波說,要求出海漁船必須配齊安全設施,嚴禁超載航行,禁止漁船在大風天氣及-3℃的結冰天氣出海。
強寒潮席卷全國,素有“東海魚倉”和“海鮮之都”之稱的浙江省舟山市也無法幸免。作為海島地區,往年同期最低溫度在1度到零度之間,今年已經下探到零下5度到7度,這個歷史極值對當地的水產養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水產養殖業大市,舟山市有著自己獨特的養殖大棚。有了大棚庇護的水產養殖業能否度過這個寒冬?
位于定海區小沙的旭旺養殖場是舟山市一家規模較大的水產養殖場,養殖塘面積有600多畝,里面的養殖品種主要是南美白對蝦,負責人陳杰告訴記者,因為南美白對蝦對溫度的要求非常高,不能低于15℃,為了讓對蝦能安全過冬,養殖場采用了鍋爐保溫的方法,也就是在養殖大棚的四周鋪上管道,鍋爐燃燒的蒸汽在管道的作用下對大棚進行持續的增溫。
和陳杰相比,岱山縣東沙鎮宮門生岳水產養殖場的負責人劉生年這兩天吃不不,睡不著,寒潮帶來的強降溫對他家養殖的羅氏沼蝦幼苗影響非常大,他告訴記者,零下5度甚至更低的溫度是他從事水產養殖行業近20年以來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如果這些蝦苗都死了,損失將達數十萬。
舟山地區的養殖戶有沒有上過相關的保險,來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氣象災害呢?浙江省漁業互保協會舟山辦事處的胡主任向記者介紹,這目前舟山推出了漁船、漁工和嵊泗的貽貝保險,像蝦、蟹類的保險需求不多,整體推廣難度還比較大。財政沒有補貼,風險度太大,“如果光叫老百姓掏錢他肯定是不愿意保的”,胡主任說。
對“看天吃飯”的漁業來說,極端天氣是影響最大的不利因素。如果有了保險,養殖者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保險公司都將對損失提供經濟保障,幫助漁民減少損失。但是目前,在我國,此類保險的推廣卻步履維艱。是什么阻礙了保險推廣之路呢?
23號上午,記者來到青島膠州灣北部紅島羊毛灘,灘涂上白茫茫一片全被海冰覆蓋,20多條漁船被“凍”在淺灘處,岸邊的養殖池表面也全都結冰,養殖戶于守營正通過充氧機和長長的管道,為養殖池注入氧氣。老于皺著眉頭對記者說,按照今年的冰凍情況,開春收獲的時候估計會有所損失。
老于說,現在海參價格比前幾年下降了不少,自己也沒有給海參投保險,所以對海冰造成的損失,自己只能干著急。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7年起,青島就試點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為農戶降低了農業損失。但是,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項調查保險在實施中卻面臨險種覆蓋范圍低、農民認識程度不夠等問題。青島市農委政策法規處處長牟京秋介紹,一些合作社、種植大戶意識比較強,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農民知道農業保險的好處。
而保險公司業務人員李曉在工作中卻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農民想買的險種,保險公司還沒有推出:面對不期而至的海冰、干旱等自然災害,許多農民往往束手無策。而通過市場化的“三農”保險,恰好能為農民解決燃眉之急。人保青島分公司農業保險部副總經理馬培凱認為農業保險發展潛力巨大,但險種少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嶗山的茶葉保險、蘋果保險、藍莓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等都還沒有開辦。
可以說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特別是漁業保險存在著保險面偏窄、保險規模偏小、保險險種偏少的現實問題,但這也說明我國農業保險行業有著巨大的風險保障需求和發展空間。我們希望有朝一日,隨著保險機制的建立健全,越來越多的漁民能夠從容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漁業保險的堅冰也能早日破除。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