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上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專家——院水產學學科首席科學家吳淑勤老師、賴迎迢老師到訪促進會。促進會秘書處、以及部分負責指導和監控示范點養殖場的技術人員與專家們交流了2015年海南羅非魚養殖遇到的困難和特點,并就一些新技術試驗工作的進展和成效、2016年珠江所與促進會的合作計劃等問題展開充分的交流。
專家們首先聽取了一線技術人員對2015年海南羅非魚安全健康生態養殖監控點的工作匯報和建議。據技術人員反饋,養殖戶們很歡迎技術員親自上門為其進行技術指導和提供水質監測服務,養殖戶表示非常需要科學有效的養殖技術去幫他們養出好魚,如今行情走低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尤其對混養模式技術需求很高。另外,技術人員站在一線視角總結了阻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幾大原因。第一,行業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海南很多魚塘電力得不到保障,比如文昌地區電力供應能力就十分有限,2015年斷電頻繁,即使養殖戶有條件安裝增氧機,也常因斷電無法正常使用,高溫情況下一旦停電就很容易導致翻塘或發病。第二,水源補給不足——近幾年海南高溫干旱導致主產區用水緊張,也給養殖行業造成了嚴重影響。第三,苗種和飼料這兩大核心投入品的質量不穩定,從近幾年養殖戶們投苗的成活率和死亡率來看,羅非魚苗種的品質似乎有退化的趨勢,而飼料品牌魚龍混雜、大打價格戰,誤導養殖戶忽視質量。第四,養殖戶自身管理技術意識和水平仍較低,大多養殖戶只看到眼前利益,無法堅持科學有效的投喂管理和投入品的正確使用,對魚塘水環境的處理能力有限。而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不可能由某一家或幾家企業解決,技術人員呼吁必須行業聯合政府、養殖戶共同解決。
針對技術員反饋的情況,專家們表示這些與他們的觀察一致,非常認同技術人員的觀點,“這已然不是某一個企業、養殖戶或經銷商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產業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站在超越企業競爭的高度來尋找出路”。吳淑勤老師強調,這更加突顯出促進會這類行業聯盟組織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也為促進會能聚集這樣一群年輕、有活力、有行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技術人員感到欣喜。
隨后,吳淑勤老師跟與會者分享了其團隊開展的淡水魚池塘養護研究,也針對海南羅非魚養殖案例做了詳細的分析。吳淑勤老師介紹了最新研究成果——區域池塘微型生物多樣性養護技術。此項技術提倡多種生物和諧共存,讓養殖系統內的各種元素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穩定水質、降低發病率。專家們建議促進會在2016年的示范點監測過程中適當調整計劃,測水指標中增加一種簡便易行的藻相比對項目,珠江所將培訓促進會技術人員統一規范的監測方法和數據采集流程,優化數據質量。同時,珠江所兩位專家表示將協助促進會對《海南省羅非魚區域養殖操作規程》進行修訂和完善。同時,專家對促進會過去一年所做的努力給予高度評價,鼓勵技術人員將基層工作做扎實,為打響海南羅非魚品牌做好基礎數據的累積,也鼓勵促進會繼續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推動行業良性健康地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