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21日氣象部門發布低溫預警至今,廣州的最高氣溫已回升至19度,《海洋與漁業》雜志記者在采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院陳永樂及王廣軍前,一直認為采訪的重點,應當關注在寒潮過去后的管理及復產工作,誰知談話一開始,陳永樂就用謹慎的態度,更正了這樣的看法: 現在說寒潮過去,為之過早,按照天氣預報報道,未來還有可能存在降溫情況。
事實上,在這場水產人與低溫天氣的較量中,無論是過分相信經驗導致的疏忽、為了控制成本無奈地放手一搏、還是更高層面討論的產能過剩、缺乏規劃,都最終導致了這場對決的失敗。如今,我們的確需要懷抱這種謹慎態度,認真反思,這場超級寒潮的來去,我們應該學到什么?
——《海洋與漁業》記者手記
寒潮前
強化培育 及時捕撈 增加蓄水 做好防凍
王廣軍:簡單說有四點,強化培育、及時捕撈、增加蓄水、做好防凍。
如在冬季,為防止越冬魚類體質下降、增強魚類自身抗逆能力,養殖戶要在飼料的選配上下功夫。配制飼料應注意營養的搭配全面合理,不應片面追求過高的蛋白質含量和過快的生長速度,而更應注意氨基酸的平衡、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保證魚類的健康生長。
對于已經達到商品規格的水產品應及時起捕上市;不能提前收獲的品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及時轉移,防止受寒受凍遭受損失;
池塘、小水庫和稻、蓮田養魚池等,養殖人員應增加蓄水,提高保溫能力,有條件的,可抽取地下水,或引入地熱水或工廠余熱水,提高池塘水溫;網箱養殖區應盡量將網箱下沉。
此外還要及時做好養殖設施的保溫防凍工作,加蓋薄膜和加固保溫棚。
災害中
不要拉網捕魚!用多種方法治療凍傷魚
王廣軍:通常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采取擋風、遮蓋、加暖等防護措施,減少凍害損失。有升溫設施的要注意及時升溫,可以搭大棚、蓋薄膜保持養殖場里面的溫度。同時于上風處搭防風障,防止冷風直接吹襲池塘;圍養水葫蘆,阻止塘水上下對流,推遲塘底降溫的時間。
此外,可以在全塘潑灑葡萄糖500g+維生素C500g,以降低魚的應激。
或者利用綠肥發酵時產生熱量,可在池塘中放置一些水草等,讓其在池塘中慢慢發酵,可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同時也可防止池水上下對流。
當然,經歷此次超級寒潮,還要有可能要面臨塘內凍傷魚類如何處理的情況,個人建議此時不要下塘拉網捕魚,最好采取幾種方法治療,包括用0.1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全池潑灑,連續兩天,每天一次;分別用萬分之四濃度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用 0.5ppm的福爾馬林全池潑灑,療效也可達到78%以上。
災害后
凍傷死魚的無害化處理至關重要
陳永樂:凍傷死魚可集中后做深埋處理。掩埋應選擇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首先挖一深埋坑,掩埋時先在坑底鋪墊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將凍傷死魚尸體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與周圍持平,覆蓋土層厚度應不少于0.5米;如果出現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況,需將死魚澆油焚燒,再覆蓋厚度大于1.5米的土層;填土不要太實,以免尸腐產氣造成氣泡冒出和液體滲漏。掩埋后應設清楚標識。
同時,凍傷死魚也可以在選擇遠離水源地、河流、養殖區域等地點進行發酵處理。首先挖一發酵坑,用塑料薄膜作為土地的襯里,將凍傷死魚置于坑內,上用塑料薄膜密封,用土覆蓋,發酵后可作農業用肥。
當然,水體及工具的消毒環節也極為重要,水體消毒可在清塘時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全池潑灑,達到國家廢水排放標準后,才可向自然水域排放。此外,要用500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溶液噴灑或浸泡撈、運輸裝卸工具,避免撒漏。
如果處理不當,由此產生的腐敗菌、厭氧梭菌等病原微生物,會對養殖水體造成污染,也可能通過空氣等媒介物傳播給其他動物。鼠類等其他動物食用了腐爛魚體,也可能成為病原的攜帶者,致使病原傳播。污染水的蔓延還可能造成魚類疫病的傳播、流行。
觀點·反思
“突如其來的寒冷災害,在造成大量損失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抗寒品種的選育,研究大面積抗凍技術,也要建立精準的寒害監測預警預報系統!薄鯊V軍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