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因生命力頑強,在引入中國大陸養殖頭幾年的時間里,得到了蓬勃發展,快速從福建、廣東蔓延到廣西、海南、云南等十幾個地區,養殖面積達到110多萬畝,養殖產量超過160多萬噸(2015年統計數據),一度占領全球羅非魚近30%的量;在這個過程中也帶動了中國相當一部分人員走向富裕。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后,開始出現一系列的怪象。
怪象之一、最大養殖國,卻是消費最少的國家
也正因為羅非魚生命力頑強,只要有水和食物就能生存,在水質條件很差的環境也能存活,所以一度被國人冠以“臭水溝之魚”的惡名,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國內幾乎不吃,中國是羅非養殖大國,而國內卻很少消費,幾乎全部依賴出口。
怪象之二、最好養的魚一夜變最難養
羅非魚剛剛進入的時候,非常好養,養殖戶只需要把魚苗放到池塘里面,每天喂飼料,就可以輕松等到收獲的時候,然而這條最好養的魚,卻在07年后發生了突變。一夜變身成為最難養的魚。
伴隨著羅非養殖技術的成熟、飼料的發展、競爭的加劇,羅非魚養殖追求高產
量一度成為熱點,所以養殖密度開始持續飆升,從1000多尾/畝,飆升到5000多尾/畝;這樣集中區域單一品種的高密度養殖,為一些病源的變異和快速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鏈球菌就抓住這次機會一度成為明星。
07年,海南只有部分區域發現鏈球菌,當時發病率不到一成,損失也不大,只是感覺這種病不像以前的疾病好治,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并且持續死亡;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08年,鏈球菌病依然主要集中在海南,并有增強的趨勢。天有不測風云,08年底一場罕見的大雪災,導致除海南外大部分區域的羅非魚被凍死,包括苗種,所以08年羅非苗種成為稀缺資源,且大災后苗種價格居高不下,養殖戶為搶苗競爭激烈。在這種背景下,部分羅非苗種場對苗種質量把關不嚴,大量劣質苗種流出海南,進入羅非魚養殖幾大核心區域。
09年,海南苗種依然是各地羅非魚的核心供應地。 09年,相信羅非魚從業者不會忘記,因為這年鏈球菌全面爆發,發病率高達80%,死亡率達到40%,部分區域出現90%以上的死亡,一夜之間羅非魚鏈球菌成為焦點,所有的羅非魚從業者都開始關注,大家開始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和想辦法。
11年,羅非鏈球菌病推上更高峰,發病95%以上,死亡60%以上;此時大家終于認識到了鏈球菌的可怕,養殖戶也開始從一味的追求高產量,轉向追求養殖成功,養殖密度開始快速跌落,從4000-5000多尾/畝下降到2000-3000多尾/畝,通過大家的大膽嘗試,也找到了相對可以控制鏈球菌病的藥物。
怪象之三、存活有一定保障后,安全健康又出問題
12-14年,鏈球菌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養殖戶有了希望。但是藥殘又成了新的問題!盎前肥录卑佯B殖戶拉入羅非存活與健康的艱難選擇之中。誰能幫助羅非養殖戶擺脫困境。
有什么辦法既能控制鏈球菌,又能保障羅非魚的安全?
筆者這幾年走訪了各地的羅非養殖區域,把一些好的案例和初步的想法分享給大家,以拋磚引玉,期待共同探討羅非魚安全健康養殖的方向。
案例分享
現象一、海南譚牛王老板,80畝魚塘,每畝2500尾,利用標粗魚塘,一年養殖三批羅非,高溫季節正常投喂,連續幾年無鏈球菌發病。他與別人做得不一樣的地方有以下3點:
a、養殖周期短,每批80多天;
b、穩定投喂量、遞降投喂率:半斤以前按照5-6%投喂,在半斤左右就固定日投喂量,保持到出魚;
c、堅持每月定期一次調水一次改底;每10天投喂5天“海聯科3505+3103”
現象二、魚蝦混養區域發病率低,最嚴重時候也不到30%,死亡率不到10%,而他們水深不到2米,唯一的就是水質管理到位,保持水質穩定;
現象三、發酵料投喂,無一個發病
今年海大在湛江區域幫助部分養殖戶利用發酵桶進行乳酸菌發酵潑塘,每10畝魚塘每周一桶,堅持下來的幾位養殖戶沒有一個發生鏈球菌爆發。
筆者提出了羅非魚安全健康養殖方向:
1、選擇不帶病源、健康優質的苗種;
2、水質良好及穩定能夠有效降低鏈球菌感染率;
3、穩定合理的投喂能有效控制鏈球菌爆發;
4、長期內服有益菌,能夠有效控制鏈球菌感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