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鯛,俗稱紅羅非魚,它是羅非魚屬內種間雜交選育而成的新品種,顏色鮮艷,酷似海水真鯛。雜食性,生長速度快,耐低氧,適應能力強,海水或者淡水都可以養殖,是酒樓的宴客佳肴。相比黑羅非魚,彩虹鯛市場需求穩定、效益較好,目前在福建漳州地區每年有 4-5 萬噸的產量。
福建漳州龍海程溪鎮部隊農場林金問,是個有 25 年養殖經驗的精干養殖戶,擅長高密度養殖彩虹鯛,通過周密安排 3 口塘養殖計劃,曾創下 3 口塘(共 24 畝)共出魚 2000 擔,平均畝產超過 8300 斤。除去混養的其他家魚(兩年清塘),彩虹鯛的畝產也在 7000 斤以上。這樣的高畝產成績,即使是搶食兇猛、長速更快的黑羅非魚也極少能夠達到,何況是吃食斯文、賣魚規格較小(一般賣魚規格在 9 兩上,太大規格的魚中不要) 的彩虹鯛。
經林金問(左)的規劃,24 畝池塘得到充分的利用。
林金問告訴《農財寶典》記者,除了高產外,他養的彩虹鯛還不怕高溫、不怕凍。他都有什么秘訣呢?
3口塘分工養殖
勤投料兩年可養兩批魚
“養魚關鍵三點——管理、苗種和 飼料”,林金問介紹,管理是養殖戶自身參與最多、最可控的一環,養殖規劃是管理的其中一部分,做好養殖規劃可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和養殖效益,3 口塘在其精密規劃下不亞于一個大養殖場的產量。
林金問的3口塘分別為4畝、8畝和 12 畝,他按照 2 年一個周期對這三口塘做了規劃:
1、提前一年 6 月在小塘投放 20 萬尾 7 朝規格的彩虹鯛苗,養到第一年清明達到 20 尾 / 斤規格(養成 16 萬尾),分別向中塘和大塘過塘 9 萬尾和 7 萬尾,魚苗過塘后,小塘繼續放朝苗標粗下一批魚苗。
2、過塘到大塘的魚苗養到第一年 9 月時,約有 2 萬尾魚已達出魚規格,捕大留小賣魚后繼續養殖;而過塘到中塘的魚苗養到 9 月可達 0.5 斤 / 尾,大塘出魚后可搬一部分魚到大塘養殖,兩個塘均可在立冬前再出一次魚。
3、兩個塘養至農歷 12 月至春節價格上升時,又可再出魚一次;此后連續出魚至第二年 4 月賣完。
4、待第二年 4 月大塘和中塘出完彩虹鯛后,即可將小塘提前標粗的魚苗過塘開始第二批魚養成,最快第二年 8 月即可出魚一次,按照上年的養殖規劃過塘、出魚,直至第三年 6 月清塘。“兩年養兩批,第一批魚第二年 4 月出完,第二批魚第三年 6 月出完后清塘,小塘在第二年 4 月即可清塘,3 口塘的養殖周期都是整整兩年共 24 個月。”
從林金問的魚塘管理中不難看出,他對賣魚時間也是有規劃的。“養魚要算季節賣魚,會養魚更要會賣魚,比如中秋價格不錯就可以賣魚”,他介紹,每年 4-8 月、中秋和春節期間價格都會比較好,盡量避開立冬期間出魚,因為擔心魚過不了冬,立冬時出魚的人多、價格被拉低,效益差。
為了讓魚長得快,林金問十分舍得投料,從不按魚體重比例投料,只要魚能吃就喂,這幾年一直使用恒興羅非魚料。以標粗塘為例,20 萬尾的小苗第一天就投料十多斤,此后每天投料量有增無減,特別是投苗一周內粉料投喂量十分充足。“我情愿多投料,吃不完還有混養的雜魚可以吃,所以盡量喂足,避免投料因素造成魚苗規格不均勻。” 此外,為了防止山區飛鳥吃魚苗,他還專門在標粗塘上蓋了一張防鳥網,每批苗標粗成活率高都有八九成。
病害勤預防
提前殺蟲改底好過冬
養了多年魚的林金問,經驗豐富,看水色就能對水質和病害情況判斷一二。例如,如果下風口的水色本該是綠色的,如果變色則表明有蟲,如果殺了蟲后水還沒有變回顏色,則十有八九是倒藻了。
跟黑羅非魚養殖一樣,在高溫期彩虹鯛也最怕亞硝酸鹽高,控制不好就會發病死魚,對于高溫期流行的鏈球菌病,很多養殖戶都是用藥拌料投喂治療,同時減少投料緩解。但是,林金問在高溫期的投料量卻不減反增,照樣每天投料充足,他表示高溫期是魚長速最快的季節,怎么可以白白浪費呢?
“高溫期的亞硝酸鹽不容易壓下去,會一直反復,我的做法是經常潑速效降亞硝酸鹽藥物,接著潑降解氨氮的沸石粉,沸石粉起效會慢一點,心不要太急”,林金問告訴記者,在高溫期必須持續降亞硝酸鹽,潑藥可以分解一點是一點,潑了魚就會吃料,不要不舍得花這些錢,不潑肯定得死魚,那樣損失更大。此外,他通過拌料內服增強魚的體質,經常拌喂三黃散等中草藥類,特定季節做好殺蟲、解毒工作。“搞好水和體質,讓魚在塘里的每一天都能吃料、增加體重。”
彩虹鯛屬于暖水魚類,在南方某些地區可以自然越冬,但前提是底質要搞好,如果底質差,魚沉不下去就會被凍傷。為了讓魚自然越冬,林金問冬前就開始做工作——殺蟲、殺菌、改底三部曲,殺蟲工作在農歷九月底前完成,農歷十月完成殺菌,元旦后用底改產品。“冬前用藥主要是翻底、除臭,用完藥后要及時解毒。”按照這種方式做冬前預防,在某年水溫低至 -5 攝氏度的時候,林金問的魚塘都沒有死魚。
標粗池上的防鳥網,有效避免了飛鳥捕食魚苗。
林金問養魚高產的秘訣是投料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