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鱒
鱖魚肉質鮮嫩,是揚州人喜歡吃的魚類之一。過去,揚州鱖魚養殖的餌料魚,主要是原產自南亞的麥鯪。揚州水產專家研究發現,在長江流域也有一種適合鱖魚吃的魚,它就是赤眼鱒,揚州的一種土著魚類。赤眼鱒還能作為長江刀魚的開口餌料魚,有助于長江刀魚的人工繁殖。
以前鱖魚的餌料魚麥鯪不能越冬
市水產站站長葉金明介紹,鱖魚吃活食,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鱖魚養殖依靠麥鯪(餌料魚)。麥鯪,學名麥瑞加拉鯪,原產于南亞次大陸,1982年作為經濟魚類從孟加拉引入我國。
麥鯪作為鱖魚的餌料魚,具有生長快、食性廣、適應性強、養殖成本低和群體產量高的優點。不過,由于麥鯪是暖水性魚類,在我國大部分區域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鱖魚養殖每年年底前必須上市!澳旰蟮秸麄夏天,揚州人吃的鱖魚,基本都是南方鱖魚!
找到能越冬的鱖魚本土餌料魚
能不能找到一種魚,既能在揚州越冬,又適宜作為鱖魚的餌料魚呢?葉金明介紹,為了找到這種魚,他們查詢了大量資料,終于在2013年篩選出與麥鯪相近的本地品種——華鯪和赤眼鱒。華鯪在揚州本地分布較少,沒有穩定的魚種來源;赤眼鱒在本地分布多,因此最終選擇了赤眼鱒作為鱖魚餌料魚,并采集高郵湖、洪澤湖、洞庭湖野生親本繁苗。
葉金明介紹,與麥鯪相比,赤眼鱒對溫度的適應更加廣。研究發現,當水溫從7℃降至6℃時,麥鯪幼魚在數分鐘內失去平衡;當水溫降至5℃時,成魚和幼魚均發生側臥,之后相繼死亡。而作為土著類魚種,赤眼鱒在我國自然水域均能自然越冬,與鱖魚的15℃-32℃的適宜生活水溫和21℃-28℃的繁殖溫度基本接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赤眼鱒更適合作為鱖魚養殖的餌料魚!皟煞N魚作為鱖魚餌料魚的屬性都非常優秀,以赤眼鱒替代麥鯪作為鱖魚養殖的餌料魚是完全可行的,在長江流域更適合于鱖魚,這為鱖魚養殖的配套餌料魚開辟了新途徑!
葉金明說,赤眼鱒和麥鯪都喜歡集群生活、擅跳躍,但赤眼鱒是中上層魚類,而麥鯪是底層魚類。試驗發現,如果把麥鯪和赤眼鱒同時放入塘中,鱖魚先吃麥鯪,隨后才吃赤眼鱒。
這是不是意味著鱖魚更喜歡吃麥鯪?葉金明解釋,其實這與鱖魚的口味沒有多大關系,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鱖魚為底層魚類,因此才會先吃麥鯪后吃赤眼鱒,“赤眼鱒在我國的自然水域分布與鱖魚相似,都喜生活在潔凈的水體,且鱖魚為兇猛性魚類,在池塘養殖中有集群協同獵食的特點,同樣能很好地獵食赤眼鱒!
在發現赤眼鱒更適宜在揚州作為鱖魚的餌料魚后,市水產站立即對赤眼鱒進行保種。現在,赤眼鱒保種量達16萬多組,每年可繁赤眼鱒苗350億尾!皬酿D料魚的量上來說,基本占到了需求量的一半。”
因為發現了赤眼鱒的餌料魚特性,揚州實現了鱖魚一年三次繁殖,可一年四季供應苗種,“這可以說是鱖魚養殖的一場革新。”
葉金明說,現在揚州鱖魚反季節養殖正逐步展開,每年繁殖的反季節鱖魚苗在1500萬-2000萬尾,今后還可以隨著反季節養殖面積的擴大而增加繁殖量。
更加讓人意外的是,赤眼鱒懷卵量是四大家魚的4倍,其苗微小,不僅可作鱖魚的餌料魚,還可作其他名貴肉食性魚類的開口餌料魚,如揚州人非常熟悉的長江刀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赤眼鱒苗可以作為刀魚的開口餌料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