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蝦苗種
文/圖 耿明順
筆者將克氏原螯蝦幾種規模化人工繁殖的方法及其技術作一簡述,以供參考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俗稱小龍蝦、淡水小龍蝦,又稱“紅沼澤螯蝦”(Red Swamp Crayfish)。原產北美,20世紀30年代從日本傳入我國,該蝦現廣泛分布于我國十幾個省市,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種群。特別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物種群量較大,是我國克氏原螯蝦的主產區。
小龍蝦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該蝦是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導產品,僅次于香菇,排在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創匯的第二位。而以麻辣風味為主的小龍蝦食品風靡省內外許多大中城市的高、中、低各檔次的酒樓飯店,成為我國人民大眾喜愛的美味佳肴。由于國內外市場對小龍蝦產品需求旺盛,自2005年以來,特別是2012年至今,國內開展小龍蝦人工養殖和人工繁殖的公司、養殖戶數量成倍增長,但是小龍蝦的資源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現將小龍蝦幾種規模化人工繁殖的方法及其技術簡述如下。
一、人工增殖
小龍蝦人工增殖是小龍蝦人工繁殖方法中比較低級,比較原始的一種方法。它是在每年的7-9月在沒有養殖過小龍蝦的池塘中投放35-60g/尾的小龍蝦親蝦18-20kg/畝,雌雄比例3:1,讓小龍蝦在池塘中自然繁殖。
小龍蝦水泥池苗種繁育
優點:操作方便,成本較低,繁殖與養殖一體化。
缺點:人工控制率低下,不確定因素較多,因而繁殖的效果不穩定,有可能影響池塘的養殖效果。
在缺乏繁殖技術和苗種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如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當時的技術、設備與模式的落后,在武漢市的東西湖養殖場和東野芷湖就是采用的這個方法。其后湖南、甘肅、寧夏、河北、遼寧、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用這個方法從湖北等地引進小龍蝦。
其主要的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對池塘進行清整、除野、消毒、施肥、種植水生植物,水深保持1m以上。池塘準備好后投放親蝦,小龍蝦在池塘中掘穴,進入地下繁殖。整個秋冬季均不投喂,但要投放水草,并適度施肥,保持透明度在30-50cm。當見有大量幼蝦,可用地籠捕撈走已繁殖過的大蝦。到第二年3月初,當氣溫回升到12℃,水溫回升到10℃以上時,就會有幼蝦離開洞穴,出來攝食、活動。此時進入池塘養殖階段,應加強管理,并開始投喂、當水溫達到18℃以上時,則應加強投喂。此種繁殖方法適用于面積較大的池塘和面積較大的低湖田,也適用于草型湖泊。
二、全人工繁殖
小龍蝦的全人工繁殖是將小龍蝦親蝦按雌雄2:1比例投放在人工控制的容器內,如水泥池、水族箱等等。用人工誘導的方法,促使小龍蝦同步、規模產卵、繁殖。人工誘導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眼柄切除,外源激素注射和控制光照、溫度的措施等等。
小龍蝦全人工水族箱苗種繁育
優點:單位面積的繁殖量大,時間相對集中,有利于批量繁殖和發展規模化的池塘養殖。
缺點:需要一定的基礎設施。目前我國有江蘇、浙江、安徽、上海、湖北等省、市都在積極從事這項工作。
21世紀初,就發展到了在實驗室水族箱里,一個半月的時間里誘導小龍蝦繁殖,雌蝦產卵率達到50%。2005年9-10月,在湖北潛江市龍灣水產繁育場,室外10個水泥池內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溫、控制水位、改善水質、加強投喂”的方法誘導小龍蝦產卵,在36d的時間里,獲得雌蝦產卵率69%-93%的結果。
小龍蝦全人工繁殖的方法是:每年的7-8月從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撈、挑選規格在35g以上的小龍蝦親蝦放入水泥池內,每個水泥池投放的親蝦規格基本一致。投放密度為20-30尾/m2,條件較好的水泥池,可投放小龍蝦親蝦40-50尾/m2。雌雄比例2:1,水泥池水深0.3-0.5m。每天投喂一次,盡量多投喂一些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餌料,如活的水絲蚓、蚯蚓、螺蚌肉、魚肉及屠宰場的下腳料等,并投放少量的水葫蘆、眼子菜、輪葉黑藻、水花生等。保持水泥池的水質良好,定時加注新水,晚上開增氧機增氧,有條件的最好采取微流水的方式,一邊從上部加進新鮮水,一邊從底部排除老水。全天24h遮光,控制光照、水溫、水質、水位,誘導小龍蝦親蝦交配、產卵。小龍蝦雌蝦產卵24h后,將抱卵雌蝦帶水小心移入孵化池,集中孵化。待幼體孵化出膜后,向池中投放人工培育的單胞藻和輪蟲,或向孵化池中加注培育有豐富浮游生物的池水。待幼蝦離開母體后,用抄網捉走母蝦并分期分批捕撈幼蝦。一個有1000m2的水泥池繁殖場每個繁殖季節可繁殖幼蝦500萬-1000萬尾。
三、半人工繁殖
小龍蝦的半人工繁殖是根據小龍蝦繁殖生物學的特性,綜合小龍蝦全人工繁殖和人工增殖2種措施而采取的一種小龍蝦人工繁殖方法。它是在天然土池中采取人工措施誘導小龍蝦同步產卵。
小龍蝦土池苗種繁育
優點:單位面積繁殖量大,所需設施不多,成本較低,時間相對較集中,有利于小龍蝦的批量繁殖和規模化養殖。2005年在湖北沙洋縣毛李鎮,采用600m2的面積投放小龍蝦親蝦200kg,繁殖幼蝦近60萬尾。
小龍蝦的半人工繁殖的方法是:挑選長40-50m,寬6-7m的長型土池,或在平地上人工開挖長50m,寬6m的土池,土池坡度1:1.5,人工修整成梯形。在土池上立鋼筋棚架或竹棚架,用遮陽黑紗覆蓋,水深1m左右,清整、消毒、除野。7月初每池投放經挑選的小龍蝦親蝦180-200kg,即投放小龍蝦親蝦360-400kg/畝,雌雄比例2:1或5:2。投放親蝦后,保持良好的水質,定時加注新水,用增氧機向池中間隙增氧,有條件的可采取微流水方式。同時加強投喂,每天投喂一次,多投喂一些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餌料,如螺蚌肉、魚肉及屠宰場的下腳料等,現在還可以投喂專門的人工配合飼料(顆粒飼料)并投放較多的水葫蘆等水草。通過控制光照、溫度、水位、水質迫使親蝦交配、產卵。8月中下旬開始用蝦籠捕撈雄性親蝦,9月當有幼蝦出現,一邊用蝦籠捕捉繁殖完畢的雌蝦,一邊對幼蝦加強投喂,同時分期分批捕撈幼蝦出池。如水溫低于20℃,可去掉棚架上的黑紗,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每個繁殖季節可繁殖2批次,每次一個大棚可出幼蝦30萬-40萬尾,土池可出幼蝦60萬-80萬尾/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