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國引進斑點叉尾鮰,經過二十多年的養殖推廣,目前已發展到我國大部分省市,其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和廣東等地區均有大面積養殖斑點叉尾鮰。但2015年以來受國外相關法規政策的影響,鮰魚的加工出口量逐年遞減,使得國內市場逐漸得到開發,內消比例越來越大,近幾年國內的鮰魚養殖市場價格也處于相對平穩較好,斑點叉尾鮰養殖市場前景良好。目前卻年年受到病害的困擾,特別是每年過冬之后,疾病是危害斑點叉尾鮰養殖最重要因素,每年都會造成重大的損失,讓養殖戶痛苦不堪。
發病斑點叉尾鮰主要表現為:體表潰瘍或圓形退色斑并附有水霉(圖1);鰭條基部充血;肛門紅腫(圖2);嚴重腹水(圖3);套腸(圖4);花斑肝、彌散性出血(圖5);腸道內充滿黃色或紅色膿性粘液、腸粘膜出血(圖6)等癥狀。
2017年現場走訪和市場人員戶反饋,雨谷時節,四川、華中、河南和華東等斑點叉尾鮰主養區的鮰魚疫情紛紛告急,陸陸續續地出現了一波全國性的爆發性疾病。四川、華中、華東、河南等斑點叉尾鮰主養區無一幸免,成鮰、苗種無不例外。發病速度快,發病死亡嚴重、發病范圍廣,面臨“無藥可治”的局面。
▲四川樂山、仁壽
四川樂山區域是今年了解到最早發病的區域。據調查,普遍均為去年轉塘放苗,年初先開始出現水霉癥狀,直至三月中下旬開始出現以體表潰瘍,并附有水霉、套腸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死魚,隨著氣溫的回升,發病死亡愈加嚴重,死亡率在30-50%,多數養殖戶在發病期間一直使用不同水產抗微生物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不佳且均未控制,甚至個別養殖戶一個月的治療費已達萬余元。
▲河南中牟
據調查,河南中牟養殖斑點叉尾鮰水面占總水面約20%,今年四月初發現該病,發病率占整個中牟地區鮰魚養殖的40%。從走訪調查的塘口看,其死亡率在10-35%。
▲華東大豐
2017年4月初至5月中上旬,江蘇大豐地區的斑點叉尾鮰開始爆發了流行性傳染病。該病流行范圍極廣,部分區域養殖塘口發病率甚至高達100%;而且發病快,死亡率高,高峰期日均損魚量可達3000-4000斤,部分塘口甚至高達10000斤/天。目前該地區發病塘口商品魚被壓價出售,商品魚價值大大折扣,而且一旦發病無藥可治,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該區域的鮰魚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華中湖北
據了解,湖北天門、洪湖等地區,養殖斑點叉尾鮰從今年四月中上旬就開始發病,截止5月初,整體發病率在60-80%,其死亡率也高達30%左右,其中苗種、成鮰無一幸免。
經過對該疾病的現場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四川、河南、華東多區域導致如此嚴重病害的均為同一種致病原,并與往年相同。
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該類病害普遍是在斑點叉尾鮰過冬后,由于本來過冬養殖之后,鮰魚自身免疫機能較差,加上三月至四月各地普遍天氣較差,陰雨綿綿,晝夜溫差導致的應激性進一步的造成其免疫機能下降,再加上前期水霉的感染,對病原易感性進一步增強,從而導致該病的發生。因此,可以說氣候、環境的改變、魚體免疫能力的降低,養殖環境的應激、真菌感染、繼發性細菌性的感染等,都與導致該病害的發生有著不同程度的關系。近年來受斑點叉尾鮰養殖效益好影響,養殖數量大幅度增加,放苗密度提高,投喂積極性增加,這可能是造成今年發病異常嚴重遠遠大于往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對“老、大、難”,通威在做什么?
通威早在2007年起就針對斑點叉尾鮰常見重大疾病開展系統研究,通過動保所、水產所和市場部多年的攻關、產品設計與市場臨床應用,最終從營養抗病出發開發出了一種功能性飼料產品“鮰腸健”,相比普通飼料,“鮰腸健”更注重改善魚體腸道肝臟健康,增強魚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可讓斑點叉尾鮰養殖遠離疾病、遠離藥品,養出綠色、健康的高品質斑點叉尾鮰,極大保障了食品安全。
通威動保一直遵循的疾病防治理念是“以防為主、快診早治、合理用藥”,所以對于此類病害的防治重點還是應該在預防上。越冬之前和過冬之后的早春,如何快速、有效地恢復斑點叉尾鮰體質、增強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是提高斑點叉尾鮰成活率的關鍵,鮰腸健在養殖關鍵環節下足功夫。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