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養殖戶普遍鐘愛大型的露天養殖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這種單純依賴大自然的生產方式背后存在不少隱憂,養殖場受到水源、土地、溶氧、光照等多種自然因素制約,同時養殖廢水的排放也大大加重了生態壓力。
今天,廣州華大銳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銳護”)掀起了一場養殖界的“房地產革命”,并以集裝箱養殖模式打響了第一炮,實現了將傳統養殖從自然空間上“解放”出來。
在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以科技創新推動漁業發展,華大銳護首創的受控式高效循環水集裝箱養殖系統以定制化集裝箱為載體,以高密度、循環水為特色,開創了工廠化養殖新模式,并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軌并行。經過多年的發展,華大銳護先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及了陸基推水養殖系統和“一拖二”養殖系統。
在集裝箱生產線上,平均每 100 秒就有一套設備面世,速度之快令業界矚目。
陸基推水養殖系統:封閉與開放相結合
陸基推水養殖系統
是以水邊陸地為依托,采用集裝箱系統對魚類進行集中飼養管理,此過程中產生的養殖污水預先經過過濾分離,再利用池塘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實現有害物質降解。然后將池塘水抽回集裝箱體內,完成循環再利用。陸基推水系統通常以池塘水體、湖泊水體為基礎,在水體附近配套建設適當數量、容量的集裝箱系統,構成開放水面和集裝箱封閉空間共存的局面,此謂開放循環模式。
“系統箱壁采用抗腐蝕材料制成,一個標準 20 尺集裝箱的養殖容量等同于 2 畝土塘,重約 35 噸,能抵抗強臺風。”廣東省漁業種質保護中心主任劉付永忠介紹道,之前臺風“帕卡”“天鴿”來襲,基地里面很多的棚子都被吹翻了,而集裝箱設備紋絲未動,箱子里的魚兒安然渡過這次災難。
陸基推水養殖系統
《海洋與漁業》記者觀察到,集裝箱中的水始終處于流動的狀態,同時水中的魚兒一直呈逆水游動。“養殖水體在箱子里面呈縱向順時針流動,24 小時運作,轉一圈只需 92 秒,這樣可以保證養殖水體溶氧更加均勻,從而抑制有害病菌的滋生。加上我們每周都會使用益生菌拌料內服,保障魚類胃、腸道健康,進一步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華大銳護總經理舒銳介紹道。
集裝箱系統以其獨特的“六控”技術著稱,即控水、控溫、控苗、控料、控菌和控藻,此舉一改以往土塘養魚先肥水的做法,通過添加活菌、藻類的做法,進一步提升了循環水養殖的可控性。
此外,箱子底部是傾斜狀的,在較低的一側分別設計有集污口和收魚口。原來這樣的設計更有利于養殖污物的收集處理,同時大大提高了收魚的便捷性。“以前收獲一塘魚,付給收魚工人的費用就有2000~3000 塊。現在一個工人就可以勝任以往 2~3 個工人的工作量。”劉付永忠說。通過制造工藝的不斷改良,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經統計,陸基推水養殖系統的綜合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土塘養殖的成本。目前采用該系統所養殖的品種主要有:生魚、巴沙魚、慈鯛魚和翡翠斑等。華大銳護秉承“還老百姓一條干凈的魚”的理念,對種苗、飼料、養殖等生產環節進行全方位管控,成功打造了“華銳魚”品牌,據悉,未來集裝箱的應用將推廣至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海水魚類及冷水性魚類。
“一拖二”養殖系統:全封閉循環水養殖
“ 一拖二”
“ 一拖二” 養殖系統,,顧名思義是指由一個處理箱和兩個養殖箱所組成的養殖系統,處理箱位于兩個養殖箱中間,三位一體實現全封閉式循環水養殖。
兩個養殖箱在各項因素受控的保證下,箱內水體溶氧維持 5mg/L 以上,可實現高密度養殖,平均產量達到 200 斤 /m3。高效循環水的核心在于處理箱,其中包含物理過濾、生物凈化、臭氧殺菌等系統組件。養殖污水首先通過物理過濾設備,對水中的糞便、殘餌等雜質進行過濾,然后經過微生物濾床處理,對溶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進行生物分解,最后經過殺菌后進入養殖箱,實現養殖水體的循環再利用。舒銳強調,“每天只需補充被蒸發水量即可。養殖全程可以實現零排放,這對于當下漁業環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系統共設有六大模塊:水質測控模塊、視頻監控模塊、物理過濾模塊、生化處理模塊、恒溫供氧模塊和魚菜共生模塊。
其中通過水質測控模塊和視頻監控模塊,便于技術人員實時了解集裝箱系統的各項生化指標和養殖狀況,及時做出應對措施;物理過濾模塊和生化處理模塊,實現養殖水體的凈化和循環再塊是實現健康、安全養殖的基本保證,并通過建立魚菜生態平衡,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具有“六控”優勢的集裝箱循環水養殖
記者團一行十余人隨同舒銳沿扶梯走廊來到集裝箱頂,進行近距離觀察,發現每個養殖箱頂部均開有 4 個天窗。天窗的作用一方面是為了保證箱內得到充足的采光,并增加空氣流通;另一方面是便于投喂飼料以及藻類和菌劑。天窗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敞開的,若遇上暴雨、降溫等不良天氣狀況以及箱內藻類數量超標的情況,天窗則適時關閉。在看似狹小、“單薄”的箱頂上,眾多參觀人員站在箱頂上面,沒有一點凹陷的感覺,走路也平穩,可以看到水里的魚兒像往常一樣逆水暢游。
被問及如何控制高成本時,舒銳坦言,“一拖二”系統的綜合成本比普通的土塘養殖成本高出 30%~40%,但是土塘養殖付出了環境污染的代價;另外集裝箱系統所產出的魚更加安全、口味和營養更佳。該養殖模式有效避免了魚類和泥土的直接接觸,在減少病菌感染的同時,也根除了土腥味。舒銳介紹說,“集裝箱養殖的成品魚定位在高端市場,其售價相比傳統養殖要高出50%。如果市面有兩種魚,一種是不確定是否安全的賣 10 塊 /斤,另一種在可控式環境下生長且有質量保證的賣 20 塊 / 斤,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后者。”
另外,全封閉式集裝箱循環水養殖系統具有一個外塘養殖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擺脫不良天氣和水源的困擾。試想一下在冰天雪地里開展養殖,面臨臺風利用;恒溫供氧模塊和魚菜共生模肆虐而屹立不倒的場景,集裝箱均給了人們肯定的答案。
“記得當時是 2015 年底,河南養殖基地遭遇了一場特大暴風雪,人們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仍能夠吃上熱騰騰、新鮮的魚。”舒銳自豪地說。另外,華大銳護打破地域的界限,率先在我國青藏高原上開展了集裝箱養殖熱帶魚的驗證試驗,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基地遍布全國13省,助力國家攻堅扶貧
除了建有自己的養殖基地外,華大銳護還為有需求的企事業單位提供裝備和技術輸出,并根據客戶在不同養殖階段反饋的養殖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和技術指導。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山東、江蘇、河南等13 個省及直轄市先后建成了集裝箱養殖示范基地,其中廣東省內已有 10 家單位引進了集裝箱養殖設備,并對集裝箱養殖模式給予了一致好評。
2017 年 7 月 3 日,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發函“關于做好 2017 年受控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技術示范工作的通知”,擬在河北省涿鹿縣、湖北省來鳳縣和湖南省永順縣三個扶貧縣示范推廣集裝箱養殖應用。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牽頭領導下,省級漁業主管部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廣東省漁業種質保護中心等單位積極協調,促進項目的順利落地。華大銳護作為設備、技術供應方,在保障系統的組裝調試、確保生產的正常運行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集裝箱養殖模式助力國家攻堅扶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